顺势而为,对今天的阿里来讲更重要。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企业家杂志,作者:邓双琳,编辑:李薇,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2022年临近尾声,阿里巴巴迎来了新组织架构调整。
12月29日,张勇发布全员邮件,宣布了最新的组织变化:张建锋不再担任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勇将兼任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继续担任达摩院院长,全力带领达摩院进行科技创新突破与前沿科技研究;周靖人将担任阿里云智能CTO,并同时继续兼任达摩院副院长。
阿里巴巴同时任命了阿里巴巴新首席人力官(CPO)和新首席技术官(CTO)——程立将不再担任阿里巴巴CTO,由吴泽明接任,这是阿里巴巴首位80后CTO;明年4月1日起,童文红不再担任阿里巴巴CPO,由蒋芳接任。
张勇特别感谢了张建锋、程立和童文红,“他们把最好的时光奉献给了阿里巴巴,多年以来承担了重大责任,为公司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勇向来倡导组织先行,推动战略与业务前进,此次组织调整的核心目的也在于为2023年的新规划打基础。可以预判,阿里更多的实质性业务动作正在路上。
此次张勇亲自挂帅阿里云智能业务,可见云计算已成为扛起阿里下一段发展的希望。
从2021年第二季度开始,阿里云实现盈利常态化。阿里2023财年第二财季财报显示,云业务第二财季收入207.6亿元,同比增长4%。尽管增长放缓,但阿里云的收入结构经历了一番调整,非互联网行业收入增幅达28%,主要由金融服务、电讯及公共服务行业所驱动,未来或许不再倚重互联网行业。
当前中国面临着一个空前的机会,制造业中,表现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数实融合”正是阿里下一阶段想乘上的东风。
张勇在全员信中回顾,2022年,他给阿里定下的关键字是“定”。这一年他在很多场合表示过,企业身处宏观经济之中,尤其需要战略定力。
2023年的关键字,张勇则改成了“进”——“阿里更加确信,唯有发展才是硬道理,才能解决今天碰到的很多问题。”张勇说。他强调,2023年是由战略定力转向抓住发展时机的关键年份,所有阿里人要用进取之心,集奋进之力。
组织阵型的改变、从“定”与“进”的转化,既是互联网行业发展大环境变化的写照,也反映了阿里的长期战略选择,更映射出张勇的取舍之道。
所谓“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了50岁,便知道哪些不能为人力所支配,努力作为,但顺势而为。迈入50岁的张勇亦是,他比过去更“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审时度势,明晰取舍。
穿越回2007年的夏天,正在香港出差的张勇接到猎头电话:“有一个公司叫阿里巴巴,你愿不愿意了解一下?”
彼时,张勇正任盛大网络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他当然听说过阿里巴巴,这是一家正在高速成长的电子商务公司。隔天早上,他便与时任阿里CFO的蔡崇信在香港文华东方酒店一起吃了早饭。
4天后,回到上海的张勇坐火车去了杭州,一天之内见了马云、孙彤宇以及彭蕾等阿里高管。他们之间聊得很好。当时,张勇向往开创一份新事业。就此,35岁的张勇成为了“逍遥子”,也成为了淘宝网CFO。
今年,张勇50岁,早已从“逍遥子”变成阿里人口中的“老逍”,身份也从淘宝网CFO变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
15年里,张勇有无数辉煌战绩,一手打造天猫、开创“双11”、推动淘宝无线化等,也带领阿里巴巴从一个电商公司走向了现在覆盖零售、云计算、本地生活服务等多板块的庞杂而丰富的生态。
张勇的变化,从他掌舵的阿里身上也不难看出,曾经什么都想要的阿里,如今也越来越低调、务实、聚焦、顺应时势。
01取舍之间
张勇是个资深球迷,这或许是他唯一被外界知晓的爱好。他常在周末的晚上看英超联赛,也时常用足球来比喻组织上的排兵布阵,“基本上我就像教练一样,带个队伍,想11个人怎么排列组合。”他最喜欢的,便是因地制宜变化阵型。
“企业管理、组织设计道理一样。画一张理想的组织结构图,我认为不成立。我们永远面临特定的历史阶段,看有没有合适的人。没有合适的人是常态,完全合适非常难。永远要根据手里有几张牌,有几个王、你有几个K,就怎么打,怎么布局。”张勇曾说。
张勇相信生产关系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也习惯通过调整组织来驱动业务变化。
自2015年接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后,每年“双11”后,张勇都会进行一次组织架构调整。
2021年年末,张勇首次提出了阿里全新的组织战略,从2015年的“中台战略”升级为“多元化治理”。
面向未来的新战略下,阿里巴巴的生产关系也发生显著变化。国内与海外业务分别整合,相应设立“中国数字商业板块”和“海外数字商业板块”,由戴珊分管大淘宝、B2C零售事业群、淘菜菜、淘特和1688在内的中国数字商业板块;蒋凡则负责全球速卖通、国际贸易、Lazada等在内的海外数字商业板块。
2022年开始,阿里内部也掀起了一场效率革命,以期做到“上下同欲、左右对齐”。
一方面是考核机制变革,阿里把内部的KPI(关键绩效指标)改革成OKR(目标与关键结果),从数据导向转变为价值导向,上至张勇,下至每个员工,每个人都有自己设定的OKR。
另一方面则是更清晰的经营责任制。张勇在自己和20位事业群总裁之间增设了分管大总裁,戴珊、张建锋、俞永福和蒋凡分别分管中国数字商业、云与科技、生活服务和海外数字商业四大板块。一些具体的业务决策权,交由分管大总裁一级,每个作战单元的责任、指挥官都十分明确,决策速度更快,组织也相对更加灵活。
据了解,关于多元化治理,张勇思考了一年多才下了决心。和很多公司一样,阿里面临的内外形势也越来越复杂,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他必须做出取舍,比时代更快一步对阿里进行调整。
张勇曾经有个“落子无悔论”。所谓“落子无悔”,一定是作为负责人的首要责任,别人不可能替你做,只有一号位责无旁贷。
十几年前,张勇刚刚转去管理业务没多久,很多人问他:做财务和做业务最大不同是什么?张勇回答:“最大的不同是你要敢于做不完美的决定。”
张勇认为,不完美决定的背后正是取舍之道。他坚信,过去这一年,阿里在组织和文化上做出的一系列改变,会成为未来发展的新开端。
02有为有不为
很多企业家都在坊间流传着各种奇闻趣事,但张勇是个例外——他鲜少向外界提及自己,媒体问他工作以外的事情,他总是一笑而过。
作为阿里这艘大船的掌舵者,张勇稳健内敛的个性,也越来越显著地折射到阿里身上。“稳健”和“韧性”,最能形容如今挑战重重中的阿里。
阿里创立之际,马云提出一个口号——做一家102年的公司。2019年,张勇成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后,这句话有了重要更新——阿里要成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好”这个字也意味着,要生存,也要质量。
为了有质量地发展,今年阿里尤其强调降本增效,具体表现在针对性的战略收缩,减少非主营业务扩张,缓解负债,确保现金流的充沛;“好”同时表现在重视经营质量,重视可持续发展。
今年8月底,阿里发布了一份全面的ESG报告,从修复绿色星球、支持员工发展、建设可持续的美好生活、助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提升社区包容和韧性、人人公益和构建信任7个方向,对自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
ESG鼓励企业不再紧盯盈利这一单一指标,而是更加追求长期和可持续发展。张勇用一句话表明了ESG未来在阿里内部的分量:“未来希望社会通过两份报告了解阿里巴巴,一份是财报,一份就是ESG报告。”
2022年,50岁的张勇更加理解“顺势而为”四个字。
11月9日,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张勇曾表示,“阿里巴巴会始终扎根实体经济,利用好数字技术帮助中小企业,推动产业变革加速到来。”
对企业而言,找准中国经济的脉搏,顺势而为与社会经济同频共振,带来长期发展。正如张勇过去所说的一句话:“尽管所有机会都看上去很漂亮,但什么不可为,对今天的阿里来讲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