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形式多元化正在成为更多产业资本的选择。
不差钱,体现在富士康投资的豪横打法上。
4月12日,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在天津投资成立私募公司弘懿投资,私募行业再迎重量级企业入局。不过,目前弘懿投资暂未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此前,富士康还豪掷约120亿做LP。
同为代工厂巨头的立讯精密也与富士康有着相似的打法,前不久前者出资100.54亿元投资奇瑞。虽然投资方式不如富士康多元化,但是它们面临着相似的境地,对第二业务增长曲线的需求,立讯精密或许会走上和富士康一样的多种投资方式并驾齐驱的道路。
而且,集企业战投部、旗下独立GP、LP投资“三位一体”的完整投资体系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产业巨头的选择。
01 年入万亿的富士康,投资加速进行时
工业富联一定是近期最出圈的企业之一,半个月前刚出资百亿做LP,如今便又有了新动作。
4月12日,弘懿投资(天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据了解,该公司由天津国富新联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工业富联共同持股。目前弘懿投资披露的主要人员有4位,其中庄宇为公司实控人,同时庄宇也是天津富联新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的实控人、执行董事、经理。此外,郭俊宏为弘懿投资的董事长。据了解,郭俊宏现任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富联正是代工厂龙头富士康在工业互联网转型的企业。从中可以得出一个讯息,富士康或将做GP了。实际上,富士康早已开始在股权投资领域动作频繁。
从工业富联来看,最近的一次,是工业富联出资98亿元成为智路资本LP,拟通过投资高端精密制造产业项目,实现投资收益。从出资金额来看,有全球最大代工厂背书,工业富联似乎更加偏爱大手笔。在2021年底,工业富联参与设立晟丰(广州)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斥资22.2亿元,出资比例达到66.65%,同样为最大LP。
而如果回到富士康这个大家长身上,会发现其在更早时候就已经展开了资本布局。其中,不得不提富士康在2007年投资阿里巴巴收获数十亿财务回报的故事。彼时,富士康已经凭借手机代工业务年营收达到805亿元,位居《财富》全球500强第154位;而阿里巴巴当年的营收却只有21.6亿元,并十分依赖持续投入。
但是,富士康看到的是其惊人的发展潜力,2007年阿里巴巴净利润为9.7亿元,同比增长340%,这其中蕴藏着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为制造业带来的巨大机会。于是,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作为基石投资者,以2.716亿港元认购阿里巴巴2.9%的股份。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的崛起,使得富士康通过这一笔投资轻松赚了数十亿。
而这只是富士康投资布局的一抹缩影。过去,富士康的投资方式以企业内部直接投资为主,并表现十分活跃。天眼查显示,目前富士康共参与投资事件99起,其中不乏明星项目,比如旷视科技、小鹏汽车、宁德时代、百世集团、滴滴等。从投资领域来看,富士康投资布局全球,覆盖广泛,包括3C智能硬件、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科技出行、工业设备、机器人等。其中,在智能硬件领域的投资数量最多。
近两年来,可以看出的趋势是,富士康开始重视“LP化”。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工业富联,2015年,富智康精密组件(北京)有限公司出资1311.73万人民币,参投中信资本旗下深圳市奥视嘉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2020年7月,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对深创投旗下广东鸿富星河红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进行出资。
虽然做LP的频次并不多,但是从近两年的动作来看,呈现出速度加快、出资规模加大的趋势,从工业富联的两次大手笔可见一斑。这次成立私募公司,又是一次新尝试。
可以看出,从企业内部直投,到逐渐加大做LP力度,再到迈向GP,富士康的投资体系正逐步完善。
02 百亿为单位,产业巨头偏爱大手笔
在富士康频动作的同时,同为代工厂巨头的立讯精密也不甘示弱。
4月2日,天眼查显示,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立讯精密关联公司立讯有限公司、青岛鑫诚海顺新能源汽车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由此,立讯精密对奇瑞的投资落定尘埃。早在今年2月,立讯精密就发布公告称,将与奇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打造合作造车ODM模式的基础上,快速发展立讯精密Tier1的业务。同时,立讯有限公司拟以100.54亿元购买青岛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股权、奇瑞股份7.87%股权和奇瑞新能源6.24%等奇瑞系股权。
纵观立讯精密过去的投资版图,也呈现出了加快对外投资的趋势。天眼查显示,立讯精密目前共有16起投资事件。虽数量不多,但是仅在2022年就有5项投资。除了对奇瑞系企业的股权收购,2022年立讯精密已经收购或拟收购了三和荣宇和汇聚科技。
加快投资的背后,是立讯精密陷入“跌跌不休”的尴尬局面。进入2022年以来,立讯精密股价几近“腰斩”,市值跌破2000亿元大关,较年初大幅缩水1663亿元。事实上,股价的变化,是资本市场对立讯精密未来想象空间的预判。
过去,立讯精密借助为苹果代工,业绩曾一路走高,但随着与苹果越来越深度的绑定,也使该公司需要面对的风险更加聚焦。近期还因被传无缘代工iPhone 14高端系列而股价暴跌。“苹果供应链”的身份,已经成为悬于立讯精密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20年以来,立讯精密的营收增速、净利润增速、毛利率等业绩指标均出现下滑态势。根据其2021年业绩快报,立讯精密实现归母净利润70.7亿元,同比下滑2.1%。这是该公司5年来首次出现净利润负增长。
实际上,这种情况也发生在富士康身上。
公开资料显示,工业富联的主要业务有云计算、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以及工业互联网。其中,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云计算2021年营收为2589.66亿元、1776.94余元,同比增幅仅为1.95%、1.36%,两大业务营收增速几近停滞。
在此背景下,要想撑起数千亿乃至万亿的市值,立讯精密、富士康们除了要争夺更多的苹果订单外,还必须让业务布局更加多元化,最好能精准布局下一个风口,开创第二业务增长曲线。比如富士康瞄准半导体,立讯精密也在新能源汽车赛道展开行动。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投资很显然是一种更高效的办法。结合它们近期面临的业务困境和投资动向,或可得以佐证。
不过,不同于富士康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投资思路,立讯精密对外投资还处在相对“初始”的阶段。后者还是以企业直接投资为主,鲜有关于其做LP的公开报道。但是,可以大胆预测,或许随着对新领域的不断深入,立讯精密也将和富士康一样,追求更加多元化的投资方式。
03 产业资本集结投资三驾马车
从富士康的投资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可以窥见,产业资本正在崛起,CVC投资步入新时代。
对于产业资本的直接投资,前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兼阿里资本董事总经理张鸿平曾总结了三大挑战:
一是产业资本们既要财务意义上的赚钱,又要满足战略投资需求,这是否是矛盾的?二是并且如果想在非主营领域投资好的公司,还要强加一些业务条件,根本就投不进去。三是投不投从本公司出走的创业者?如果投,又要给内部的人怎样的信号和示范?又怎么维护团队稳定?这些也是难题。
面对种种问题,产业资本进一步改变投资业务的布局逻辑,在架构上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成为最优解。一方面,很多CVC不再是单纯依靠自己企业投资部进行投资,开始组建GP做投资。
比如本文提到的富士康成立私募公司;此外,2022年以来,哈勃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完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备案登记,机构类型为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注册资本和实缴资本都是30亿人民币。这意味着这家华为的创投即将开始发行基金募资了。
2021年12月,由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00%控股,雷军担任实际控制人的小米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备案。
不过,只做GP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从创业者来看,拿了大公司旗下GP的钱,对方既要财务回报,又要满足战略诉求的条件,是一个开了一扇门却关上好几扇门的生意。而且,在对方已经有性价比最优的合作对象的情况下,想要进入其白名单也并不容易。于是,LP化成为产业资本无法避免的大趋势。
因此,可以看到这些企业的对外投资呈现出多条腿走路的局面。富士康从企业直接投资,到重金做LP,再到成立私募公司;“万亿宁王”出资8只股权基金和24次直投在股权投资砸下190亿元;小米作为LP渗透在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西安)国中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南京高榕五期一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多只大型基金中,同时小米旗下的小米创投、顺为资本也不断跑马圈地,频繁投资……产业方正形成集企业战投部、旗下独立GP、LP投资“三位一体”的完整投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