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科技(ID:techsina),作者:原祎鸣
昨天下午,《财之道》就网友关心的问题,现场实测了ChatGPT的应答能力。同时邀请了多位嘉宾,深入探讨了ChatGPT的前沿技术、商业变现能力以及人类焦虑等问题。
本期嘉宾
小冰公司首席执行官 李笛
创世伙伴资本CCV董事总经理 寿翀
网易有道首席科学家 段亦涛
一流科技创始人、CEO 袁进辉
01 为何具有颠覆性?
段亦涛认为,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ChatGPT的诞生的确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简而言之,它让机器更像人了。从技术上来看,此前都谈不上AI,它出现之后,人类才摸到了AI的门槛。
袁进辉则认为,ChatGPT的出现可以被理解为“登月”。“动物中只有人类有语言,而人的智能也分初级智能,比如一些感觉、视觉。还有一些高级的智能,叫认知的能力、理解的能力、思考的能力等,这些能力和语言的关系非常密切。”
而AI的自然语言处理是皇冠上的明珠。深度学习AI一步一步攻克智能的任务,语言的理解和生成可能是最后一个攻克的堡垒。但是现在ChatGPT突然让这个事情发生了,人类知道彼岸可以到达了,而且的确有一条路径存在,所以它是一种质的突破,机器真的像人了,一定意义上堪比“登月”。
他认为,ChatGPT达到了相对产品化较好的程度,提高了大众对AI的意识,愿意主动去试用,因此证明它是一个好产品。
02 会抢走人类饭碗?
有人担忧GPT会抢走人类的饭碗。李笛认为,ChatGPT用人类所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达出了推理能力、总结能力,达到了至少是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正常写的情况。但他也表示,洞察往往来自于互相激发,“所以,真正想通过ChatGPT去得到知识,它的准确性是堪忧的,但是你和它交流的时候可以得到互相之间的激发。”
李笛称,ChatGPT与其说是一个知识或者洞察的提供者,不如说是一种行为模式的训练结果。“它让你训练到一个即便是没有太多洞察力、掌握一定知识的人,如果是这个人的话,也是这么去回答问题,你不会觉得他有太多扣分项”、“它实际上是一个行为模式的系统,而不是一个提供知识的系统。”
他还谈到,“有时候会期望ChatGPT对非知识类问题给出结论,但实际上它对非知识类问题不可能给出结论,只能给你它收集到或者咀嚼过的一些事实。”
“把这些参考资料给你,看似回答了你的问题,但实际上也没有给你结论,最后还是需要自己去判断。这个就很圆滑,确实很圆滑”,李笛说道。
03 搜索引擎会被取代?
段亦涛认为,ChatGPT肯定会改变搜索,但是不一定会冲突。因为搜索完全可以用这种技术,把这种能力提升到自己的搜索结果里,使得用户既可以体会对话的体验,又可以高效地获取信息,现在跟ChatGPT的交互方式还是以对话形式来做,这是一种非常简单,且能让大众体验的一种方式,但不一定是唯一的在产品中落地的方式。
另外,如今ChatGPT还没有做到结果可靠。令人比较放心的搜索结果是,列出原信息,而正确性、准确性、权威性是可以去判断的。但是如果把所有的东西全留在一个聊天机器人输出的时候,它的内容、洞察性,甚至正确性都是不完美的,这样的话消费者对其结果可能也不是特别放心。
所以,段亦涛认为,ChatGPT和搜索引擎可以共存、互补,甚至互相加强。
04 资本市场为何反应如此迅速?
从投资的角度,寿翀认为,目前二级市场的动向反映了大家对ChatGPT技术的期待,但是从专业投资的角度,其实ChatGPT离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没有那么快。
寿翀称,原来更多的是人作为主体去使用工具,生产一篇文章或者做一个事情,其实核心驱动力来自于人本身,但现在有了ChatGPT以后,主次关系颠倒过来,人可能就是下个命令,真正在做事情的是机器,而不是人,变成了机器主导。
“当然人还是在后面操控,但这个事情本身从生产资料来说,是一个大的飞跃,从人为主体变成了机器为主体,这是一个大的变化,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它会引出一系列的在不同场景上的应用。”其表示,应用场景是AI最大的挑战,怎么解决产业核心问题,“在真正用户的场景上其实有非常多刚需的痛点,叫Must Help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其实是最适合AI去解决的。”
寿翀也坦言,现在很多AI还一直在解决可有可无的问题,如果碰到商业化的天花板,就是用户不太愿意为此付费,用一下玩一玩还是可以的,但真正付费者寥寥,这是很多AI没有达到的痛点,所以离商业化应用还有一定距离。
他指出,ChatGPT慢慢和微软、Google等搜索引擎结合,可能是第一个非常好的应用场景,先来尝试,但如何通过这一技术实现商业变现,目前还处在探索的过程。
“资本市场其实反应还是比较强烈的,”寿翀认为,一旦资金、技术进来以后,其实最后核心的问题还是找到合适的场景,要把场景变现,找到商业模式,这样产业就能飞速发展起来,目前还有一段距离,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