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的伊朗工业
2006年7月,台湾女生佩瑜前往伊朗旅行。行程的第一站是伊朗西北边境的小城马库,第二站是山城马素雷,然后进入位于东4时区的伊朗首都德黑兰——这座盛产藏红花的城市也是伊朗最大的工业中心。
到达马库时已是深夜。街道上黄沙滚滚,只有几家烤肉店还亮着灯。饥肠辘辘的佩瑜冲进其中一家,点了滋滋冒油的大份烤肉、搭配新鲜柠檬、土豆,青椒,外加一瓶冰可乐。插上吸管,猛吸一口——生平第一次,她喝到了“假的可乐。”
“这不是我记忆里熟悉的可乐的味道。再看一眼瓶身,写着Aras cola。刹那间,我懂了!”
伊朗是全球仅有的几个“难买到可口可乐”的国家之一。
2006年1月,伊朗宣布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同年4月,伊朗宣布成功生产出纯度3.5%的低纯度浓缩铀,正式成为国际“核八强”之一。而在佩瑜接下去的旅行中,她又喝到了以麦加圣泉渗渗泉命名的ZAM ZAM Cola、味如感冒糖浆的Salar Cola等伊朗本土可乐。也见到了在西方多年封锁下,伊朗基建的老化、设备的陈旧和日用品的缺乏。她在之后的游记中写下:“这个国家只是想走一条他们自己的路,一条不同于西方的路罢了。”
shiraz fars province 图源:unsplash
星船知造在查阅关于伊朗工业最新数据时发现,古国迈向现代化的战绩在英语世界中仍处于相对失语状态——我们在英语世界能查阅到的伊朗工业相关最新信息较为有限。
而在中文世界,伴随着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创新革命,人们对这个陌生老朋友的热情和好奇在增长——
古代丝绸之路上,川流不息的商队用骆驼、马匹将中国的绸缎、桃子、梨和杏运往波斯,又将葡萄酒、菠菜、石榴和吉他带入中国。今天“一带一路”倡议下,往来着的是中伊两国在能源、通讯、汽车等多个领域的产品、设备和技术输送。以及古国面纱下正日渐袒露出的团结协作的工业生产力、吸收先进经验的灵活性,和基于人口结构优势等带来的制造业潜力。
图源:Pixabay
一切合作的前提是“了解”和“懂得”。和我国“贫油、少气”的自然资源状况不同,在传统能源赛道,作为全球唯一跨越两个主要油气富集区的国家,伊朗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新能源赛道,伊朗地处中东太阳辐射带,同时拥有全球著名风洞。其扼住霍尔木兹海峡咽喉的战略位置,也使它成为确保我国西部边陲安全的屏障之一。
古代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最终到达埃及和意大利半岛,路途正中间的安息王朝所在地,就是今天的伊朗。
1971年:中伊建交。
2016年:中伊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以“一带一路”为主线,中国与伊朗将扩大在电力、通信、工程机械等领域的合作。
2021年:中伊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全面合作计划》。
2023年2月:伊朗总统莱希访华,中伊两国共同发布《联合声明》。中伊在能源、通讯、汽车等领域将进一步推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