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纷纷逃离,只有苹果还在死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雷科技(ID:leitech),作者:冬日果酱,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2022 年 6 月中旬,当腾讯宣布成立 XR 部门的时候,一位海外网友在 Reddit 上发布了一张梗图(meme),帖子标题是《不幸的是,我知道那是什么感觉》:
图/Reddit
半年多过去后,腾讯 XR 部门也知道了「那是什么感觉」。
图/即刻
今年年初 ChatGPT 二度爆红之后,成了科技行业绝对意义上的「顶流」: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说 ChatGPT 的意义堪比 PC 和互联网的诞生;谷歌、百度、微软三家也围绕 ChatGPT 展开了全球范围的搜索引擎大战;国内互联网大厂也都宣布了中国版 ChatGPT 开发计划。
而曾几何时同样火爆全球的 XR 和元宇宙,现在不仅讨论者寥寥,更是被集体打入了「冷宫」。 腾讯 XR 部门在本月基本宣告解散;紧接着,字节跳动旗下 Pico 就传出了大裁员的消息,微软也解散了工业元宇宙团队。
与此同时,微软再度砸下 100 亿美元,将 ChatGPT 背后的 OpenAI 紧紧攥在手里;国内 BAT 三家都有计划打造自己的 ChatGPT;最近几天也有报道指出,字节也要加入中国版 ChatGPT 的竞争,由原今日头条 CEO、TikTok 产品技术负责人朱文佳带队。
对 XR 从业者和爱好者而言,整个 2 月唯一的好消息可能就来自苹果。 除了首款 MR 预计在今年 WWDC 大会登场,在聚焦头戴式 MR 后,苹果下一代 MR 的两款产品也浮出水面,其中一款定位会更接近大众消费市场,预计在 2025 年推出。
但我们也不得不问一个问题——在所有人转身投向 AI 大模型和应用的时候,苹果这么做值得吗?
XR 二月大叛逃?
今年 2 月,充斥了 XR 行业的负面消息。
- 快手解散 VR 全景视频业务
- 腾讯解散 XR 部门
- 字节裁减 Pico 团队
- 微软解散工业元宇宙团队
- meta 计划展开新一轮裁员,或涉及 Quest 团队
就 XR 产业来说,微软的冲击可能是最大的。
图/微软
从 2015 年 HoloLens 的石破天惊开始,微软在很长时间内都对 HoloLens 业务报以高度期待。但在去年,微软 CEO 纳德拉已经对 HoloLens 失去了耐心,试图转变为「以软件为主导的策略」。
去年 5 月,微软宣布要建立打造工业元宇宙,建立沉浸式工业控制系统。到 10 月,微软又成立了「工业元宇宙」团队,规划中将与医疗保健、零售金融服务和能源等行业的客户合作,构建可用于推动元宇宙相关项目的软件界面。
4 个月后,微软解散了这支团队。其中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微软原本有机会拿下美国国防部 218.8 亿美元的 HoloLens 2 订单一路缩水,美国国会最终只批了约 4000 万美元。
另一方面,微软也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应许之地」—— AI。
通过增加 100 亿美元对 OpenAI 的投资,微软不仅弥补了自己在 AI 领域的相对落后,还能在全线产品中融入目前最先进的 GPT-4.0 的能力,更看到了在搜索市场颠覆谷歌的希望。
而同时,现阶段 AI 仍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微软显然已经决定放下 HoloLens,把更多的精力和资金转向 OpenAI。
图/OpenAI
与微软不同,腾讯实质上一直没有投入到 XR 业务中。2020 年年末,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提出了他对未来的预判:「现在,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正在到来,移动互联网十年发展,即将迎来下一波升级,我们称之为全真互联网。」
「全真互联网」的带动下,腾讯花了重金招揽很多非常优秀的 XR 人才,并在去年成立了 XR 部门。然而从成立到解散,在 8 个月内,腾讯 XR 部门几乎没有实际的产出:黑鲨的收购计划终止;也没有发布过任何基于 XR 的社交应用;定位 AR 手游的《一起来捉妖》也没有添加 SLAM 功能,比 2012 年发布的《Ingress》都不「AR」。
换个角度看,腾讯 XR 部门给整个产业带来的贡献微乎其微,「被解散」其实对 XR 产业本身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而总体来看,「微软」是少数,「腾讯」是多数。此前大部分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实际上并没有把 XR 真正视为重点发展,更多的资本也只是为了蹭上热点。
当然,XR 的撤退也有宏观层面的因素,过去一年全球互联网都在缩减业务,强调降本增效,必然也影响到了 XR 业务存在的必要性,尤其国内很少有大厂有足够的魄力和格局,愿意持续投入资源打造生态。
但资本逐利和撤退的速度堪比《孙子兵法》里的「其疾如风」,却只留下一地的鸡毛,原有的投资者、从业者和消费者的信心也被提前透支。
下一个 iPhone苹果也受到了宏观环境的影响,但相比其他公司,苹果自始至终都对 AR 项目表现出了更大的信心和耐心。
从 2016 年开始,库克就在不同场合公开表示对 AR 的看好,甚至自称是「AR 最大的粉丝」:
「我认为 AR 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技术,它将改变一切。」
「AR 是很大的想法,就像智能手机。」
「未来的我们可能无法想象,生活中没有了 AR 会是什么样子。」
一言以蔽之,库克已经将 AR 视为苹果下一个 iPhone——足以撑起苹果公司的核心业务。
图/苹果
不过,拉长时间线来看,即便是苹果也低估了一款成熟的 AR 眼镜有多难。
就如同在自动驾驶汽车上希望实现「一步到位」,苹果最初想要推出的 AR 产品是已经成熟的 AR 眼镜,但受限于技术实现,才选择了 MR 路线——先推出头戴式 MR,再不断接近理想中 AR 眼镜的产品形态。
选择先以头戴式的 MR 产品形态推出,虽然限制了苹果 MR 作为移动设备的便利性,但也解放了芯片、光学和显示系统等各个方面。
综合彭博社和 The Information 的爆料,苹果首款 MR 至少在硬件层面已经达到了行业最顶级的水平。在最核心的芯片、光学和显示系统上:
苹果 MR 的主芯片将采用台积电 5nm M2 芯片,配合基于眼球追踪的注视点智能渲染,支持 MR 实现单眼 4K、双眼 8K 的图像显示;还有一颗同样采用台积电 5nm 的专用图像信号处理器,可以减少透视模式下的画面延迟,改善佩戴 MR 的移动体验;还会搭载 H2 芯片,实现与第二代 AirPods Pro 以及未来 AirPods 的超低延迟连接。
图/苹果
光学方面,苹果 MR 采用 Pancake 方案,大幅减少了体积和重量;内置的小型电机将可以自动调整内部镜片,以匹配不同佩戴用户的瞳孔距离;提供 120° 的横向视场角,远胜于 meta Quest Pro 的 106°,基本覆盖人类的视野,实现更强的沉浸体验。
显示方面则搭载了索尼的 Micro-OLED(硅基 OLED)屏幕,在很小的尺寸上实现了整体 8K 的分辨率。
Micro-OLED 显示屏,图/flatpanelshd
仅就规格上,苹果的首款 MR 眼镜就展现了远超同行的硬件实力。尤其是在芯片方面占据了绝对的领先优势,当其他厂商只能等待高通骁龙 XR2 Gen 1(骁龙 865 平台衍生)的更新,苹果可以按照自己的产品节奏研发和定制自研芯片。
但这还没有包括苹果为人称道的 OS 系统和人机交互设计。
根据彭博社报道,苹果将于今年 6 月举办的 WWDC 大会上推出首款 MR 产品,届时肯定要展示系统和交互设计。这也符合外界的普遍预测,苹果首款 MR 的初期压力主要在开发一侧,必须要让开发者们提前了解甚至到手才能开始软件生态的构建。
Macintosh 时刻2 月 24 日,史蒂夫·乔布斯档案馆为了纪念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生日,发布了一张照片,里面是 1984 年乔布斯在新奥尔良一家商店外观察一位女性如何使用 Macintosh。
图/史蒂夫·乔布斯档案馆
1984 年苹果 Macintosh 的推出是个人电脑历史上的关键时刻。尽管没有取得销售上的成功,但 Macintosh 带来了革命性的用户体验,并且让「个人」电脑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
就在几天前,Vrvana 创始人、前苹果员工 Bertrand Nepve 在接受加拿大电视台采访时表示,苹果首款 MR 的推出将是一个「Macintosh 时刻」。
我们不打算预测未来。但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产业几乎都会经历漫长的发展,智能手机看似在 iPhone 之后才有,但早在 1989 年,一家与苹果有着紧密关系的初创公司 General Magic 就在试图打造智能手机。
「我们不希望说国内互联网大厂在掌握了这么多资源之后,还是以一种赚快钱的思路去做这件事情。XR 一定是未来大家都会有的一个产品,因为它确实带来了很多实际的体验的变化。」一位 XR 从业者说道。
今天所有人都在感慨 AI 的强大和进化速度之快,大概也没有人会怀疑 AI 技术的价值和必然了。但从 1956 年诞生的第一个 AI 程序开始,AI 产业经历过高潮和一次又一次「AI 之冬」,产业曾被几近推倒。
VR 和 AR 也经历过了起起落落的年代,每一次退潮后的涨潮,都恰恰说明了 XR 的韧性和大势所趋。
题图来自《银翼杀手 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