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中网(ID:China-Venture),作者:杨博宇
这个数字,就算是在以“高薪”著称的华尔街也无出其右。
近日有几则外媒消息引发了很大的讨论声音: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 Schwarzman)去年获得了超过12.7亿美元的薪酬和分红,约合人民币87.63亿,相当于每月入账7.3亿元。
既然讲收入高,就要有个标准,而12.7亿美元这个数字,就算是在以“高薪”著称的华尔街也无出其右。
不过12.7亿美元的总收入,并非全部都是薪资。其中,2.531亿美元为报酬总额(包括近1.905亿美元的结转利息和激励费用)。而剩下的部分,则是来自于公司派息。黑石集团在2022年支付的每股股息总额为4.40美元,苏世民是公司最大股东,持股约19%,得到了10.2亿美元的股息。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媒体口诛笔伐。“他没有为投资者赚到钱,但是却为自己赚了钱!”美国财经网站24/7wallst撰文评价道。
确实如此,黑石集团在2022年可谓流年不利。投中网在《凛冬将至,黑石一笔债券也违约了》一文中写道,黑石集团刚刚违约了一笔5.31亿欧元的债券。此外,去年由于对商业房地产市场的担忧,大量投资者寻求赎回投资。但黑石集团紧急限制了旗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BREIT)的资金赎回。引起了投资者们强烈不满。
不过更让投资者怨声载道的,是2022年黑石集团的营收和股价大幅下降。据财报显示,黑石2022年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74.78%,为34.61亿美元;净利润同比下滑75.85%,为29.88亿美元;股东可分配收益同比下滑70.16%,为17.48亿美元。其股价从2022年最高的128.53美元,跌到了目前的91美元,一年时间跌去了26%。
不过针对CEO的天价收入,黑石集团也有一番说法。在一份给路透社等媒体的电子邮件声明中,黑石写道:“我们高级管理人员的上市报酬中,有很大一部分与2021年的业绩有关,由于奖励时间的原因,这些报酬是在第二年支付。”“在2022年,黑石集团提供了创纪录的可分配收益,有226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并实现了我们历史上一些最有利可图的基金投资。”而苏世民30%的上市薪酬是与黑石集团2021年的业绩挂钩,而剩下的部分是2022年上半年的奖励性报酬。另外必须强调一下,苏世民的基本工资依然只有35万美元。
那么,华尔街的其他管理人呢?
高盛集团将首席执行官大卫·所罗门(David Solomon) 2022年的薪酬削减了29%至2500万美元;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的总薪酬则保持不变为3450万美元;摩根士丹利行政总裁詹姆斯·戈尔曼(James Gorman) 2022年的薪酬减少10%至3150万美元;美国银行行政总裁布莱恩·莫伊尼汉(Brian Moynihan )2022年的薪酬减少6.25%至3000万美元。
而与黑石集团同台竞技的凯雷,也于近期公布了CEO的薪资。据东四十条资本报道,凯雷刚刚走马上任的CEO哈维·施瓦茨,薪资有望在5年内获得1.8亿美元(前提是哈维·施瓦茨能够成功提振凯雷的股价)。
相比之下,苏世民的收入吊打一众大佬。现实地讲,这笔高额的收入一定不是全无由来的,仔细分析的话,逻辑大概有二:一个数字,一个身份。
首先是数字,资管规模。
苏世民的天价收入,与黑石集团巨大的资产管理规模密不可分。黑石曾预计,2022年其管理规模将提升至1万亿美元。而到2022年末,其披露的数据显示,管理资产规模已经高达9747亿美元,同比增长11%,距离万亿美元目标只有一步之遥。
相比而言,黑石集团的管理资金规模几乎是KKR、凯雷和TPG三家之和。(2022年末,KKR管理资金规模为5040亿美元,凯雷3730亿美元,TPG1350亿美元,三家合计约10120亿美元)。据此前投中网报道,黑石的管理费用收入占比高达86%。可见,相比于投资回报,管理费才是黑石等机构真正的稳定来源。
而且今年开年,黑石集团就再次显示了强大的募资能力。美国加州大学首席投资官办公室 (UC Investments)向黑石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BREIT)的第一类普通股 (Class I common shares)投资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5亿元。
虽然遭遇了年前的赎回风波,但是加州大学依然看好黑石集团的投资能力:“BREIT是美国最具优势的大型房地产投资组合之一,其管理者也是世界顶级的房地产投资者之一。”他们认为,“在当前环境下,投资者可以从稳定的现金流投资中获益,这类投资的收益会伴随全球通胀走高而实现增长。”能否如愿以偿,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其二,就是创始人这个身份。
1985年,苏世民怀揣40万美元创办黑石,至今已过去38年。2018年联合创始人彼得·乔治·彼得森(PeterG. Peterson)离世。今年苏世民也已是76岁高龄。
和他同时代的大佬,都已经退居二线。凯雷的两位联合创始人比尔·康威和大卫·鲁宾斯坦先后推选李揆晟、哈维·施瓦茨领导公司;KKR早在2021年换帅,两位少壮派领袖约瑟夫·贝、考特·纳托尔成为公司的新任联席CEO。桥水基金的瑞·达利欧也已经将控制权移交给新一代管理层。
黑石“太宗”还要奋斗多久?
70后首席运营官乔纳森·格雷(Jonathan D. Gray)一直被认为是最佳接班人。格雷于1992年加入黑石集团,于2005年成为房地产业务的联合主管,并于2011年升任为房地产的全球主管,负责领导美国、欧洲和亚洲的酒店、办公室、零售、工业和住宅物业的投资。其最成功的投资案例,是主导了对希尔顿酒店的杠杆收购。
2007年秋,黑石集团在房地产泡沫高峰期斥资260亿美元(自有资金56亿美元)通过杠杆交易收购了希尔顿。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希尔顿酒店收入下降了20%,现金流下降了约30%。外界一度认为这是黑石最危险的收购之一,很可能损失56亿美元的大部分资金。
但在格雷和职业经理人纳塞塔的通力合作下,希尔顿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率都显著增长。2013年12月,希尔顿上市,随后股价一路走高。最终黑石在这一笔交易中,获利140亿美元。这笔投资也成为全球私募股权史上,最赚钱的房地产交易案例。
2018年,格雷取代詹姆斯成为黑石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正式成为二号人物。此次公开的信息显示,格雷2022年的总薪酬跃升近90%,达到2.965亿美元。包括约1.62亿美元的结转利息和奖励费,还有因持股3.4%派发的1.827亿美元分红。虽然比不上自家领导,但也是业内顶破天的存在了。
格雷能否重复希尔顿的奇迹,带领黑石摆脱颓势?目前尚为未知数。不过这应该是投资人最想看到的一幕。
另外一句题外话: 所以大家就懂了为啥有条件投资机构都要在资管的路上狂奔了吧,真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