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历史上出了几位将军?
崇敬军人,宣传将军,介绍几位贵州著名的解放军将军,他们是:
△杨至成,贵州三穗人,侗族,开国上将。黄埔军校五期毕业,参加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中军区、中南军区军需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廖锡龙,贵州思南人,解放军上将。1940年6月出生,1963年2月入党,1959年1月入伍,解放军军事学院基本系毕业,大专学历。参加过对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战功卓著,曾被评为全国“十大新闻人物”。历任陆军第十一军军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 。是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杨成熙,贵州遵义人,解放军中将。1955年11月生,197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12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大学学历。历任云南省军区政治委员、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副书记。2015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生产队时,“公社九大员”是指哪些人?待遇如何?
实际上在生产队时期,哪有什么九大员九大员的,这都是有些人杜撰的!
当时的人民公社,是政府权力机关,他们都是挣国家工资,吃商品粮的,所说的商品粮,也是供应粮,就是和城市居民一样,用粮本领粮的,现在农村的乡镇,也是由当时人民公社全编制转至而来的,以我们吉林省当时人民公社的编制来讲,人民公社有公社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有社长、副社长;有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还有会计辅导员、民政助理员、公安特派员、林业助理员等,还有管武装的武装部长,武装部长管征兵、民兵的工作,
而当时人民公社下属的生产大队,还是以我们吉林省当时的生产大队来讲,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有大队党总支部书记、大队主任、副主任;还有一个会计,有一个妇女主任,由副主任兼职的民兵连长,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的地方成立了贫下中农协会,也就有了一个贫协主任的职位,他们也是挣工分的,只不他们挣的工分是比较高的,当时的生产大队,一般也就是六,七个人,甚至连八个人都不到,还有什么九大员!
而当时的生产小队,也以我当时生活的农村生产小队来讲,过去只有一个队长,文化大革命之后,又增加了一个政治队长,后来还是两个队长变成一个队长了,也不单独说什么政治队长,生产队长,就是队长了,有会计、有出纳员,出纳员兼保管员;有生产组长,生产组长兼记工员;有妇女队长,妇女队长兼妇女的记工员,还有一个车队的队长,这样就是队长、会计、出纳、生产组长、妇女队长、车队长,加起来也就是六个人,这六个人就是生产小队队委会组成人员,哪又有什么九大员呢?
至于待遇吗,这些队委会的干部,每个人都比普通的社员每天多挣两个工分,而生产队的队长,年后决算的时候,还会给他增加1000个工分左右的,至于在农村说什么九大员,那根本是没有的事!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你认为贵州十大名酒有哪些?
说到贵州10大名酒,就一定要是贵州生产的酒,说到贵州生产的酒,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贵州茅台镇生产的酒,但是茅台镇生产的酒众多,洒厂如云,并不是所有茅台镇生产的都是名酒,很多茅台镇生产的酒在我们贵州本地市场根本就站不稳脚,这种酒显然就不是贵州名酒。
作为贵州人的我,并且拥有多年贵州市场,高端白酒销售经历的我今天就来盘点真正的贵州10大名酒,让大家能够清楚的认识贵州10大名酒,在盘点名酒之前,小编我向天发誓,本人所言,句句属实,绝不偏袒任何厂家。
贵州10大名酒排名榜:
第一名.贵州茅台酒(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名.贵州习酒(贵州茅台酒厂習酒有限公司)
第三名.贵州金沙回沙酒(贵州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
第四名.贵州青酒(贵州青酒厂有限公司)
第五名.贵州醇(贵州醇酒业有限公司)
第六名.贵州赖茅酒(贵州茅台镇汉室酒业有限公司)
第七名.贵州董酒(贵州懂酒股份有限公司)
第八名.贵州镇酒(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五星酒厂有限公司)
第九名.贵州国台酒(贵州国台酒业有限公司)
第十名.贵州珍酒(贵州珍酒酿酒有限公司)
以上贵州10大名酒,是根据贵州市场排名的,绝对好喝,绝对畅销,绝对深受大众喜爱,生产厂家绝对给力,如果大家喜欢喝酒,可以买其中一款品尝品尝,希望大家喜欢。
温馨提示: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请勿贪杯,以上信息,绝对真实,并非改编,大家千万要收藏起来喽!如果大家喜欢,记得点赞评论转发收藏关注,谢谢大家观看。
你见过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过得有多艰辛?
我店里做饭的大姐,今年39岁有些坡脚,她带着一双儿女来县城投奔丈夫,大姐的丈夫在工地干活,她为了挣钱补贴家用来我们街上找工作,听着大姐和我们讲述她的生活,我真的难以相信当今社会还有生活如此艰辛的人。
我家海鲜摊做伙食饭的阿姨,因为儿媳妇生孩子辞职不干去照顾月子了,店里贴了很久招聘做饭阿姨都没有招到。
我们街上有家饭店换了老板,店里的服务员和后厨里干活的都是老板自带的,原来那家饭店的人员都被辞退,在后厨里刷碗的一个大姐来我家摊位应聘做饭。
大姐当洗碗工的工资是2500,我家店里招做饭工每天只做一顿五个人的午饭,周休息一天工资是1500元。
我以为大姐会嫌工资少不能干,想不到她爽快的答应了, 同时又提出一个要求。
大姐和我说:她姓王今年39岁,老家是农村的因为孩子大了,不想让孩子一直待在农村,就带着一双龙凤胎儿女来城里投奔丈夫。
王姐的丈夫为了养活一家老小,婚后不久就来到工地上做工,王姐一个人既要带两个孩子又要照顾病重的婆婆,这些年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王姐看两个孩子一年到头也见不着爸爸几次,每次见面都很生分,她也不想让孩子一直待在村子里,就把婆婆托付给大嫂照顾,她带着两个孩子进城来找丈夫。
看着王姐手脚挺麻利,走路有着坡脚我出于关心就询问了一番,王姐说:她小时候腿受过伤导致走路有些坡脚,就是因为这个毛病她一直没有找到婆家,她33岁那年才托人介绍认识了她老公,她老公因为家境贫寒娶不上媳妇,认识王姐后两人都很满意,就办了一个简单的婚礼在一起生活了。
王姐婚后不久就有了身孕,她丈夫原本在家种地,为了让王姐和孩子过上好日子,他不得已离开老婆孩子来到县城在工地上做工。
王姐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孩子,还要照顾病重的婆婆,她丈夫一年到头回不了两次家,钱虽然挣到一些都用于家用和给婆婆治病,两个孩子快五岁了还没上过幼儿园也没有出过村子,王姐不想委屈孩子就带着他们来到县城。
王姐本想着来到县城租个房子,她也找份工作,再把两个孩子送到幼儿园学知识,可是她一打听才知道两个孩子的托费就要每个月两千多,再加上孩子的吃喝和穿戴每个月就要花三千多,这些钱对于他们家来说实在拿不出,而且王姐因为坡脚找了好几个工作都没有成,这让她非常难过。
好在王姐租房不远处有个饭店招洗碗工,王姐前来应聘并被录取,王姐听到洗碗工每个月有2500的工资时非常高兴,饭店老板知道王姐家里有两个孩子,对于王姐偶尔往家跑也睁只眼闭只眼,王姐对这份工作很满意,她一心想着好好工作等挣够钱就让孩子在县城里念书。
可是好景不长,王姐工作的那家饭店因为换了老板,新老板用的都是自己人,原来那家店的员工都被辞退,王姐没有了工作再找一份像之前挣钱那么多,老板事少的几乎没有,她见到我们家招聘做饭阿姨的信息就前来应聘,听到我们只给1500时虽然有些失望,不过她找不到更合适的工作只能先干着,但是她提了一个要求,让我允许她工作做完马上回家,我知道王姐家里还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我也是一个孩子妈妈,我非常理解王姐的不易,当她提出这个要求时我马上就答应了。
王姐来我家摊位做饭后,真是让我省心不少,我给她定的工作时间是上午的九点到下午一点,只要做好饭收拾好厨房就可以走,王姐每天都是头九点到过了一点多再走,她不单只干厨房那一块,还把室内的卫生都给收拾干净。
我让王姐每天中午吃完饭再走,她也不好意思吃,还说就工作这么几个小时不用供饭,我看她不在这吃饭就给她装上几样菜,让她把饭菜带回家和孩子们一起吃。
我和王姐聊起她家孩子时,问她怎么不让孩子上幼儿园,王姐说她在附近的幼儿园都打听了,两个孩子上学没有低于两千的,而且幼儿园还不交什么东西,像我们这样不缺钱的人家不差那点钱,她们家拿出两三千块钱就没法生活了。
我担心王姐出来工作她的两个孩子在家不安全,就让她把孩子带过来,我店里有放货的空房间可以让孩子在那待着,王姐看我对她和孩子这么好就更加努力的工作,得空时还帮着在摊位上卖货。
入冬时,我看王姐和她的两个孩子都穿的很单薄,就给她们娘三个在网上买了几件衣服,王姐不好意思收还说我对她都够好了,让她把孩子带店里来,还把剩下的饭都让她带回家去,这又给她们买衣服她实在是不好意思要。
王姐让我把自己和孩子不穿的衣服给她们找几件就行,新衣服坚决不收,看着执拗的王姐我只得把买来的衣服商标剪掉,告诉她退不了让她收下。
王姐流着眼泪和我说:她丈夫待的工地一入冬就没有活,他只得在建材城门口当力工给人家扛东西,前阵子因为扛东西闪到腰一直在家养伤,她婆婆病重又住了医院,她又给婆婆拿了5000块钱的住院费,这些钱拿出去她已经两手空空,别说买冬天的衣服就是她丈夫再不出去工作,一家人都指望她这点工资连饭都要吃不饱了。
听到王姐的话,让我心里很不得劲,她才不到40岁的年纪看着人比实际年龄大了不少,腿脚本来就不利落还要工作和带两个孩子,丈夫又闪到腰,一家人的重担都压在她的身上,真是让人心痛不已。
得知王姐老公生病的消息,我买了一些水果和牛奶去看望,当我到了王姐出租的房子看到他们一家四口待的环境顿时一阵心酸。
当我进到王姐家时,彻底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间不足30平的平房四面漏风,屋里连个像样的家电都没有,王姐的两个孩子把手巾系在一起当玩具,为了省钱他们连煤都不舍得烧,一家四口挤在一起用小太阳取暖。窗户上沾的塑料布时间长了,一碰就碎,王姐找来一些报纸糊上,整个屋子只有一个瓦数很小的灯泡照明,屋里又冷又潮看起来十分悲凉,王姐的老公躺在炕上养伤,因为屋子冷又舍不得插电褥子他抱着一个装满热水的矿泉水瓶取暖。
看到这一幕我眼泪在眼圈里打晃,我和我老公商量,王姐挺不容易的我们应该尽所能的去帮助她,每个月除了给王姐涨500块的工资,再给她买50斤米50斤面和一桶豆油,每到换季的时候再给她和孩子买些替换的衣服。
看着王姐的两个孩子和我女儿年纪相仿,他们每天都待在屋子里玩没有上过一天幼儿园,我担心他们以后上学会跟不上,我联系到一个开幼儿园的朋友,我朋友这个幼儿园属于小型幼儿园,开在居民楼里,收费和环境不如大幼儿园但是教学和餐食很正规,我和她说了王姐家的情况我朋友心地很善良,她为了让孩子都有学上,也为了给自己园里做宣传就同意两个孩子只收一个孩子的托费,而且学特别课都免费。
王姐听到这个消息可高兴坏了,但是以她目前的条件就是两个孩子收一个人的学费也上不起,我让她放心,孩子的学费我先拿着,等她什么条件好了再给我这钱。
王姐听到我要给孩子拿学费,她由最初的全力拒绝到后来的掩面哭泣,我知道她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亲眼看着孩子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有多么无助,王姐要给我写字据,说她以后有钱了第一时间就把我垫付的学费还给我,我没有让她写,只让她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把家庭和孩子照顾好,还告诉她只要她努力了,以后就一定会过上好日子。
王姐和她老公都哭红了眼,两个孩子知道了他们也可以像别的小朋友一样上幼儿园都兴奋不已,我为了给两个小朋友做好入园准备,不仅要给他们置办一些书包和书本,还给他们两个做了在幼儿园睡觉时需要铺盖的被子。
看着两个孩子每天拉着手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我就觉得自己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王姐她老公的腰伤已经渐渐养好,为了维持生计他找了一份在工厂当保安的工作,王姐白天不用照顾孩子她一整天都待在我店里帮着干活,王姐的两个孩子在我朋友的幼儿园里待的特别好,他们俩都很爱学习,每天都能受到老师的表扬。
王姐是我见过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日子过得最艰辛的,看着王姐一家人生活的越来越好,我真替她高兴,我相信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王姐的生活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坚信在王姐和她丈夫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一家人会越来越好。
天道酬勤,祝福王姐和他的家人!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分别能当什么官,考中难度有多大?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在古代,读书人的出路只有一条——考科举,做官老爷。能不能做成官老爷,那就要看你有没有本事通过科举考试了。
科举制度的缘起和发展
科举考试起源于隋朝,发展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式微于元朝,辉煌于明清,结束于清朝。从隋朝公元605年持续到到清朝公元1905年,主宰了1300多年来无数读书人的命运。就像今天的高考一样,科举考试也是一座独木桥。
相对而言,通过了科举考试就能够有官老爷可做,其实惠和难度自然非今日之高考可比,也许比今天的博士考试还要难。
在没有科举制度以前,朝廷是怎么选派官员的呢?隋朝以前,汉朝采用的是“察举选官制度”,就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材。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因为缺乏客观的评选准则,因此产生了很多弊端。比如一个人即使没有什么品德和才华,却很有可能因为和推荐者的关系而得到任用。真正有能力有才华的人,由于缺少背景,往往隐居乡野,郁郁不得志。
由于找不到一种更加合理和公平的官员选拔方式,荐官制度一直持续到魏晋时期,演变成九品中正制,就是把官员划分为九个等级,分别由地方或者不同部门推荐人选。杨坚建立隋朝,统一中国,到了隋炀帝杨广,公元587年敕令全国州府“岁贡三人”,应考“秀才”,这就是科举制度的雏形,后来增设“进士”和“明经”两项名目,沿袭千年。
相对于把隋朝给弄灭亡了,隋炀帝首创的科举制度对封建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就像今日之高考一样,科举制度自然也有一定的局限和弊端,但是因为它是在一定标准下实施人才选拔,更加公平合理,所以历朝历代,虽然皇帝换了,朝代换了,但是科举制度却一直延续下来,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一柄利器。
通过科举考试能做什么官?
科举制度经过不断的发展,到了宋朝,几乎已经接近于完善。一系列的考场规则出台,而且官方出版教材,确定一定范围内的考试范畴。为了防止作弊,还发明了试卷糊名和锁院制度。
有宋以来,科举制度一般上分为四级考试,即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通过不同级别的考试,即获得不同级别的头衔,即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一、初阶:秀才
按照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凡是要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在取得院试取得秀才资格前,都统一称为童生。古代没有毕业的说法,什么时候考中了秀才,什么时候摘掉童生的帽子。有的人,可能到了六七十岁,还是个童生。
要考秀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考秀才需要经过三重考试,就是到县里、府里还有省里的提督学政(相当于现在的省级教育厅厅长)三个地方参加考试,只有这三场考试都过了,才具备秀才的资格。秀才录取率30%左右,也没有那么容易。
在古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秀才虽然不是一个官,但是社会地位还是比较高的,连妻子都被人尊称为“秀才娘子”。秀才见官,也不用像普通老百姓一样下跪,做揖就可以了。因为秀才已经有了功名,具备了成为官员的潜力。
二、中阶:举人
秀才只是取得入县、府学校学习,拔贡,及向上层次考试的资格,不能出仕为官,但是却可以免除差徭。考完了秀才,就要考举人了。在政府指定专门的学校学习之后,就可以参加地方州府主持的考试,取得“举人”的头衔。
举人在地方上,尤其受人尊敬。考中举人就具备了做官的资格,可以被人尊称为老爷了。一些举人会受到王宫大臣的赏识,收归门下,逐渐走入仕途。
举人相当于今天省级地方公开招考领导干部,录用为领导干部或后备干部。举人如果不再参加考试,可以被授予县府教宜、主簿一类的末流佐官,也有担任知县主官的,但是很少。
在地方上,学历最高的就是举人。考中举人,即使是不做官也是一县名流,几乎能够与县令平起平坐。
三、高阶:贡士
中举之后,接下来就是参加朝廷在京师举行的会试了。会试是又朝廷礼部,也就是国家人事部门主持的官员选拔考试,在京城内的贡院举行,考试内容更加全面和完善,考试规定也更加繁琐和严格。通过会试,就能够取得贡士头衔,几乎等同于进入了官场。
会试相当于今天的博士毕业考试,难度之大,录取率之低,只有5%左右。全国各地,一年录取的人数少的时候不到一百个人,多的时候也只有三四百人。
因为会试是在为国家挑选治理朝政的官员,全国官员只有几万人,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空缺,因此会试的录取人数就少很多。
贡士其实已经是预备官员了,但是还是需要再参加一场考试,也就是所谓的殿试。
四、超阶:进士
通过会试,一个月之后,所有取得贡士头衔的人都要参加最后一场考试,也就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高段位,相当于今天的博士后。
殿试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发明,目的是为了对贡士的知识水平进行再次确认,预防那些只是在一场考试中发挥超常,或者通过营私舞弊取得贡士资格的人,在进入官场带来不良的影响。
殿试的录取率是100%的,只要参加了殿试,就一定能通过,取得“进士”的资格。但是进士却分为三甲,第一甲的叫“进士及第”,只有三个人,即“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甲的叫“进士出身”,大概百十来人,算是正式录取的人,能力水平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第三甲的叫“赐同进士出身”,相当于一个安慰奖,就是说你水平不行,但是能够通过前面的考试也不容易,给你给“像进士一样”的头衔。
通过殿试,就可以回家等待朝廷礼部安排职位了。进士,就等于是正经的官老爷了。第一甲三人,殿试后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其他进士,按考试名次分别授以庶吉士、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博士、推官、知州、知县等官职。
唐宋时期,科举制度还相对灵活,考试的内容主要集中于诗词歌赋和策论,到了明清时期,统治者出于思想控制的需要发展出了八股取士,科举制度就出现了畸形演变,虽然还是读书做官的唯一途径,却对读书人毒害得不轻。
任何制度都有其局限性,比如今天的高考,应试教育同样也对学生造成了很多的不良影响。
作者:博文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头条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