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免费网赚论坛  中国网赚  如何网赚  在家上网赚钱  网赚qq群  福缘网赚  酷我网赚  网赚博客  网赚任务平台  外国网赚 

抗疫众生相背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担起了什么角色?

   日期:2022-04-27 12:33:39     浏览:83    
核心提示:互联网医疗行业和企业本身,也得以从应对危机的过程里,进一步理解未来往何处去的问题。

互联网医疗行业和企业本身,也得以从应对危机的过程里,进一步理解未来往何处去的问题。

编者按:本文系创业邦专栏作者港股研究社原创作品,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随着上海疫情持续,以及各地疫情反复,医疗资源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轮考验中,互联网医疗发挥的作用更加显著。在药物供应、居家健康监测等多方面,线上的信息传递优势有助于缓解被疫情放大的医疗资源矛盾。

互联网医疗行业和企业本身,也得以从应对危机的过程里,进一步理解未来往何处去的问题。

抗疫考验互联网医疗承载力

在抗疫过程中,如果说物流和供应链是居民生活的保险栓,那么医疗则是针对所有人的最后一道防线,尤其是老人小孩、慢病患者等易感人群。而这也导致,以上海疫情为代表,整个抗疫过程中出现了较明显的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

一方面,疫情期间原本动态平衡的医疗需求只增不减,而在医疗资源方面,医生、护士、药物、医疗设备和环境等等都越发稀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信息科主任连万民在接受南方+采访时提到:“最近疫情复杂,互联网医院的需求明显上升,我们后台数据显示,这两周线上问诊量上升了60%。预计随着疫情持续,糖尿病、帕金森等慢病续方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尤其是来自管控区的患者。”

另一方面,线下医疗行为需遵循防疫框架,延长了患者的就诊流程,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用缩减。例如疫情区大多数医院需凭48小时核酸证明进院,管控区更是需要严谨的识别。

因此,线上互联网医疗自然而然成为了更多非急诊患者的补充医疗渠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扮演起主力角色。举例来说,3月以来,阿里健康发起抗疫义诊,超过3000位医生主动加入,在特殊时期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复诊、健康咨询等服务。

以一位来自上海某三甲医院的妇产科医生为例,他在抗疫工作之余,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线接诊,仅三月以来就已接诊300多位患者。这明显强化了医疗资源的覆盖力,能避免部分非急性医疗需求挤占急性需求的通道。

但同时,疫情给互联网医疗的考验也不容忽视。

首先,很多患者因处方限制等原因备药不足,封控之下,医药电商的供应链受扰。天猫、阿里健康大药房、京东健康等平台在4月以来均上线了健康防疫清单、医药包等内容,这能让非封控地区有备无患。但对封控区,以京东健康“药品求助登记平台”为例,该平台截至目前收到了超过3 万条慢性病患者用药求助信息,要完全落实这些需求,互联网医疗平台需要来自政策、物流方面的支持。

其次,对于互联网医疗至关重要的医疗O2O,线下医疗机构停诊成为死穴。据上海市卫健委公布的数据,自3月下旬以来,全市每天都有30家左右的三级或二级医院暂停门诊、急诊、住院甚至核酸。而这直接导致患者在入院环节出现中断。

另一个不易被外界察觉的问题则在于,不同地区的封控、社会经济停滞对互联网医疗平台所拥有资源的调配管理形成了挑战。

当然考验之下,也有进阶的机遇。4月25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透露,目前,上海全市有包括市级医院、区级医院和社会办医疗机构在内100余家互联网医院提供从挂号到药物配送的服务。当互联网医疗进一步深入人心,行业正是时候抓住最核心的痛点,蓄力出击。

慢病管理成为疫情突出矛盾

对疫情下的医疗需求而言,除了必须住院甚至手术、无法脱离专业医疗设备和技术治疗的疾病之外,矛盾更多集中在那些不能中断的药品和服务需求之上。

近期,京东健康联合华润三九、海南普利制药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机构,向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捐赠药品,并通过京东物流触达。同时,阿里健康发起抗疫义诊,远程开展医疗指导,平安好医生则开启7*24小时一站式就医服务。这几个动作说明,疫情中的基础医药保障和医疗服务需求,是可以在有限条件下被满足的。

相对的,慢病管理却存在诸多困局。比如疫情之下确诊能力不足,无法即时检测;慢病药物需求量差异大,有的药物还存在医疗使用限制,难以直接满足供给;慢病医疗手段需要依赖特定设备定期开展,延期会产生健康风险等等。而且,慢病患者本身更容易在新冠疫情暴露和感染风险中遭遇双重威胁。

阿里健康研究院4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天猫健康,包括慢病用药等相关健康物资的需求量呈现较大幅度增长。3月初至今,糖尿病用药需求量同比增长近7成,哮喘用药需求量同比增长逾8成。更多患者开始提前囤药,应对预期风险。

对互联网医疗平台而言,相应的药物保障变成了第一道坎,迈过它之后,则是更精准的慢病管理服务。这既能够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纵深化,又能在当前的医疗形势下帮助排解医疗资源供需矛盾,做出社会贡献。

其中的内在逻辑是,疫情下的慢病管理,本质上是在预防医疗资源挤兑。3月31日上海举行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表示,120急救中心工作量是原先的三倍,承受着巨大的接听与运行压力。这意味着,一旦慢病管理失策转为“急病”,很可能贻误治疗时机。

因此,出于风险管理意识,慢病用户越来越强调从“被动医疗”到“主动健康”的转变,互联网医疗的机遇也在于,从远程无接触角度,逐步切入慢病管理全流程,满足用户在“主动”层面能够自主进行的健康管理,剩下的病理需求再交给医院和医生。

2021年,阿里健康电商业务板块就对外展示了两个重心,一是力争成为新药院外市场的第一站,二是发挥整体协同优势,为患者做全病程管理。显然,当患者需要检测、指导、报告解读乃至保险服务时,互联网医疗的主观能动性要强于医院,后者需要将更多精力放在急性病患身上。

主流互联网医疗企业的慢病管理布局也在近两年成为市场焦点。2021年,阿里健康收购小鹿中医,将中医诊治纳入慢病体系;又联合众安保险升级“慢病保障计划”,一张保单可以获得集“医疗赔付、住院津贴、全年用药、肝功能检测、肝癌早筛、名医会诊”,把慢病管理做到了风险保障阶段。

去年,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中国慢病管理+高峰论坛”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执委会副主任霍勇教授提出:“要像疫情防控一样,去管理我们的慢性病。”从病程管理到预期管理,互联网医疗需要渗透的环节还有很多,而它在后疫情阶段的发展方向,也逐渐成型。

互联网医疗在后疫情时代去向何方?

这次,因上海疫情、深圳疫情这样的区域性突发疫情,在短时间内会给医疗系统带来极大的压力。互联网医疗的纾解作用是一时的,但从这样的“压力测试”中获得的经验,却真实反映了患者的需求。

首先是对院内和院外体系的打通,这一直是互联网医疗的重点领域。2021年10月,由浙大一院联合阿里健康、熙牛医疗共同打造的“未来医院”信息系统在浙大一院庆春院区上线。至此,浙大一院旗下庆春院区、余杭院区、之江院区、城站院区四个临床院区核心信息系统全部搬迁上“云”。有了院内信息体系的通畅,院外的患者就医、后勤保障、物资追溯等领域也将形成有机整体,让互联网医疗和线下医疗机构发挥协同效应。

其次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医疗资源下沉。《新青年、新医生 互联网医生洞察报告》显示,医鹿平台上来自一二线城市三甲医院的医生,有52%的问诊咨询患者来自四线以下地区。供需失衡问题依然突出,疫情情况下,低线城市的患者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会更迫切。

完成这一切的基础是互联网医疗的技术力和管理力。今年两会,政府报告提出最新发展规划: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卫生服务。

要让市县获得大量优势医疗资源,让基层诊防能力显著提高,显然很难依靠大量供给医护和先进设备,依靠数字化技术促进信息共享、区域共治,才是最有效的路径。

从即时医疗到长病程管理,从药品电商到健康服务,当互联网医疗有能力让“病有所医”被患者感知时,这个行业也就真正进入了自己的成熟期。从身体与精神上支持患者的自我修复,正是医疗的本质。即使患者距离现实的医疗资源有距离,依然会有人,在互联网的另一端,持之以恒地守望,这就是互联网医疗对人的关怀。

文章链接:http://900614.com/news/show-1697.html 内容来源:
 
标签: 管家婆创业版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