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蔚小理”到“蔚理”。
编者按:本文系创业邦专栏 锌财经(ID:xincaijing),作者:路世明,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近日,小鹏官方宣布,旗下新车——小鹏P7i正式开启交付,新车是小鹏P7的中期改款车型,外观与内饰的设计没有做出大的调整,智能化方面做出了一定升级。在此之前,新车已经正式上市,共推出4款车型,售价24.99万-33.99万。
作为新势力三剑客之一,小鹏近一年来的故事一点也不精彩,甚至让人有些“心疼”。
市场销量方面,小鹏旗下车型自去年9月开始节节败退,至今年二月,已然与蔚来、理想形成明显差距。港、美二级市场方面也是止不住的下跌,股价距2021年“高光时刻”已跌超80%左右。
颓势尽显的背后,小鹏并不“无辜”。高管被传离职、内部秩序混乱、新车型G9SKU混乱、定位不清晰,种种现象皆为“凶手”。不过,小鹏也有些许“无奈”,新能源汽车成本的走高、国补的取消,在市场洗牌阶段,特斯拉的大降价、比亚迪的强势崛起,都是难躲的“明枪”。
唯一能让小鹏感到欣慰的,或许是一直以来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坚持。可即便相关技术在业界保持领先,依旧难逃市场应用环境的不完善,此外超高研发、生产成本的负担,也在拖拽小鹏以自动驾驶占领用户心智的步伐。
2023年,注定是让小鹏“痛苦”的一年。
销量股价大幅下滑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蔚小理”一直是人们对新势力第一梯队的固有印象,这一印象来源于三家车企近年在市场上的出色表现。
相较于另外两家,小鹏的“高光时刻”无疑在2021年。这一年小鹏卖出去9.8万辆车,同比增长超360%,领跑一众造车新势力。车型销量和品牌声量的高涨,也传导至资本市场,一时间小鹏风光无限。
新能源汽车的路并不好走,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错误”,都可能成为“致命”的一剑。 到了2022年,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小鹏突然开始掉队,销量和股价止不住的下滑,在与理想、蔚来渐行渐远的同时,也在被哪吒这个二梯队成员赶超。
具体来看,小鹏汽车2022年累计交付120757台,虽然同比增长23%,但远未达到此前定下的确保25万辆、冲击30万辆的销量目标。
来源:小鹏汽车-W 2022年财报
而根据各家官方数据显示,理想汽车2022年总计交付133246辆,同比增长47.2%;蔚来汽车2022年的汽车交付量达122486辆,同比增长34.0%。就连未上市的哪吒汽车,2022总交付量也高达152073辆。
正所谓所有的“伤害”都来源于对比,小鹏新势力前三的身份,已荡然无存。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新的一年早已到来。可惜,市场并不感性,2023年的小鹏并没有“好转”,反而变得更加“糟糕”了。
随着消费者对于小鹏汽车“反向”情绪的蔓延,小鹏销量不断下滑的情形仍在持续。2023年1月,小鹏汽车销量5218台,环比下滑严重,其中主力车型P7当月销量仅有1022辆。而同期理想汽车交付量为15141辆,同比增长23.4%;蔚来汽车交付量为8506辆。
到了2月份,小鹏汽车销量6010台,同比下滑3%;理想汽车交付了16620辆,同比增长97.5%;蔚来汽车2月交付了12157辆,同比增长98.3%。
与销量断崖式下跌相呼应,小鹏在港股、美股的表现,自然也是一塌糊涂。
港股方面,截至3月30日收盘,小鹏汽车-W报44.4港元/股,总市值为766亿港元,距离2021年12月高点的220港元/股已经跌去近80%,市值损失高达3031亿港元。和港股表现相差不大,美股方面,小鹏已从最高点74.49美元/股,跌至如今11.19美元/股。
来源:雪球
随着市场份额的锐减,小鹏也被传出“快不行了”。近日一份网传截图显示,某自称小鹏供应链上公司的匿名用户发布信息称,“这几天所有给小鹏代工的工厂都在低价卖料,直接说,小鹏不行了拿不了货了。”
无论实际情况如何,小鹏已然褪去了往日的光鲜,“蔚小理”也已变成了“蔚理”。
利空事件接二连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鹏的掉队,与其过去一年里遭遇的种种“变故”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包括内部人事的变动、产品线的混乱、品牌定位模糊、行业竞争激烈等多重因素在内,或许都是“元凶”。
去年10月末,有媒体报道称:小鹏汽车开始调整公司内部的组织架构,高层人事不断变动。到次月底,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夏珩辞任执行董事,仍担任总裁。临近去年年末,小鹏汽车又宣布曾长期在长城汽车任职的知名汽车人王凤英加入公司,担任总裁。
到今年3月9日,小鹏汽车被传多名核心高管处于已离职或者将离职状态,人事震动或将涉及小鹏汽车两名核心创始人夏珩和何涛。当日下午,小鹏汽车回应称:“此为不实信息。”然而仅仅8天之后,3月17日的电话会上,小鹏汽车表示道:“目前已经对管理团队从顶层进行了调整。”
小鹏频繁的高管变动,势必会造成目标不明确、工作流程不稳定,工作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同时有效力量得不集中,各级人员的能力不能有效发挥,从而对其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抛开这一短期内的因素,小鹏掉队的更核心原因,或许是其模糊的品牌定位以及混乱的产品线。
在定位、定价方面,除了玩家们都在强调的“智能化”,小鹏似乎没有什么特别能让消费者“记住”的特点。反观理想和蔚来,“奶爸车”和“换电车”的标签十分鲜明。此外,小鹏的车型比较多,高端、中端、低端都有涉及。这样的产品布局,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中低端卖不过比亚迪、埃安,中高端干不过特斯拉、理想、蔚来,可以说十分尴尬。
在产品、配置方面,小鹏G9无疑是其掉队的一大诱因。去年9月,被何小鹏寄予厚望G9,由于选配逻辑和高价低配的市场策略,一上市便引发舆论风波,最主要的吐槽来自于其混乱的配置种类,导致此前盲订阶段下单的消费者纷纷退订。尽管后来小鹏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但依然起色不大。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由于电池原材料的不断高涨、国补取消等原因,新能源汽车近一年来的竞争异常激烈,其中强势的比亚迪和接连降价的特斯拉,给不少新势力车企带来了巨大压力。
小鹏的支柱车型P7,正好与汉EV、海豹、model 3、model Y这几款大卖车型“同处一室”。羊群效应下,小鹏P7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当然,由于P7上市时间较早,如今也不可避免的走入产品生命周期的尾声。因此为了减少对P7的依赖,小鹏在P7的基础上,在今年三月推出了升级后的P7i。
来源:小鹏官网
深陷多事之秋,被看做“全村希望”的P7i能否力挽狂澜,助力小鹏重回第一梯队,未来几月的销量会给出答案。
持续押注自动驾驶经过数年的野蛮生长之后,时至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下半场,淘汰赛正式开始。
在这样的环境下,拥有清晰的定位、打出差异化,“确定”一部分市场需求,无疑是新势力车企的留在牌桌上的最大底气。 而在一众造车新势力中,蔚来有“贴心”的换电服务,理想有“奶爸神车”的家庭出行标签。
小鹏有什么?一直以来,小鹏的亮点更多的在于其智能驾驶方面的领先。
早在2017年何小鹏上任小鹏CEO后,头一件事就是赴北美筹备智能技术自研团队。彼时小鹏的反战策略很简单,即做中国的“特斯拉”。
不仅仅四处找“人才”,小鹏每年还会举办1024科技日,宣讲智能驾驶和座舱技术成果,吸引大量从业人士关注。此外,基于阿里云智能计算平台,小鹏汽车还在乌兰察布建成国内最大的自动驾驶智算中心“扶摇”,专用于自动驾驶模型训练。
经过数年的努力,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迅速崛起,成为了国内“独一档”的存在。在去年的小鹏汽车举办的1024科技日上,当被问及小鹏的智能驾驶处在什么位置时,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表示:在中国,我认为应该是在第一。
在何小鹏看来,智能驾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下一个五年的决胜关键。 但问题在于,目前小鹏汽车的L3级自动驾驶一直没有得到突破。
同时, 关于小鹏汽车因自动驾驶事故登上热搜的案例,也有数起。比如去年8月,宁波一小鹏汽车在打开自动驾驶辅助的情况下,因系统未能识别前方故障车辆,在高速路上径直撞向前方故障车辆,造成人员伤亡。这让小鹏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的可靠性再次成为网友口诛笔伐的对象。
图:小鹏自动驾驶追尾事故
此外,何小鹏曾表示:“今年下半年,基于XNET深度学习算法的XNGP(全场景辅助驾驶)系统将不再依赖高精地图,实现对于全国范围内多个城市广泛的城市道路的覆盖能力。从测试的效果看,新版本的XNGP将明显超过友商在美国的实际使用效果,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和用户使用率也将迎来拐点。”
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是,自动驾驶技术及商业化仍处于初期阶段,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产品准入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缺失,必然是摆在小鹏面前的一道墙,哪怕技术再好,不能转化为有效的产品力,没有用武之地,终是枉然。
不可否认,自动驾驶是汽车未来最大的变革方向。小鹏的方向没错,但相比未来,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以及“上车”,需要源源不断的成本投入,这对于已经明显“掉队”的小鹏来说,反而成为了拖累。
如何先让自己“活下去”?才是现阶段小鹏最应该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