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伯虎财经(ID:bohuFN),作者:伯虎团队
美团的防守与进攻。
4月13日,美团企业版举办首次发布会。这也意味着,美团要大举进入企业用餐市场。
为什么美团选择这时候进来?要知道,2011年美团还在忙着外卖大战时,以美餐网为代表的团餐配送佼佼者已经杀入市场。
当年,美餐网试图复制美团路径进入个人订餐市场,双方差点交战。时隔12年,美团决定进入团餐配送市场与美餐网掰手腕。
从历史来看,美团似乎总是慢一步,团购大战窝窝团、糯米网早一步入场,团餐配送美餐网、千喜鹤、索迪斯等玩家早已搅动市场浑水。
美团此时加入,有什么意味?
01 筹谋7年,王兴在等什么?
2015年12月,美团推出商企通(美团企业版前身),早期主要服务内部员工,提供用餐福利、差旅和商务用车等基础功能,这也是美团在B端餐饮消费市场的一次试水。
2016年,外卖行业面临洗牌,百度外卖2016年下半年市场份额呈现断崖式下跌,迅速退出竞争,速度之快令业界一片哗然。2018年,滴滴进入外卖市场,但短短一年就悄然退场。
C端外卖市场增长放缓,而面向B端的团餐市场则被视为中国餐饮的“最后一片蓝海”。
据艾媒咨询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团餐市场规模高达1.5万亿元,占整个中国餐饮市场的33.23%。粗略估算,团餐的体量大约为在线外卖的6倍。
高频、刚需、高粘度,以“吃”为核心,拓展到企业内部吃喝玩乐的方方面面,似乎有着天然的护城河。
但其实团餐配送一直是外卖业的一大挑战。外卖骑手能携带的餐品有限,按单提成利润不高,因此骑手并不喜欢接团餐。而物流、快递、甚至网约车公司由于配送优势,早就对此虎视眈眈。
2018年,饿了么并入阿里后随即就成立了“创新项目组”,筹备企业餐饮管理业务。2019年2月,企业事业部正式成立。次年,快递界的巨无霸顺丰上线 “丰食”平台,主打面向企业员工市场的送餐服务。
从巨头的布局时间来看,美团算是最早嗅到味道的公司。但当时的团餐发展尚未成熟,要实现商业化并不容易。要知道当年美餐网所参考的鼻祖,美国的Grubhub七年时间都无法上市,流量只有10-20万,足以看见这一模式的局限性。
直到2020年,商企通才积累了数百家外部客户。2021年初,美团商企通转至美团到家事业群,开始探索商业化。
(图源:网络)
美团虽手握大把资源,但前期主要采用战略投资方式外围介入。
2015年,美团点评领投美餐网,完成1.4亿元C轮投资。2020年3月,美团点评领投食材配送企业望家欢(6亿元B轮融资),5月美团、龙珠资本联合领投食材供应商乐禾食品(4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
早期的竞争更为保守,美团及相关巨头尚未形成品牌效应。
布局多年,为什么团餐业务一直没起来?菜品创新能力不足、供应链管理系统落后、品牌化发展意识薄弱,是制约团餐产业走向大众的三个主要原因。
时隔7年,为何王兴选择此时把团餐放上牌桌?
如果去看去年的美团财报,用户下滑、商户增长停滞是悬在美团头上的两把剑。2022年美团交易用户数目6.779亿,同比下降1.8%,这是有记录以来的首次用户数据同比下滑。
同时,美团活跃商家也停止了增长。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活跃商家数据930万,同比增长仅5.1%,环比0增长。
面临增长压力,押注新业务是美团当下的重中之重。
02 美团企业版,胜算几何?
美团选择此时加速,并非自嗨。
去年,美团调整了业务结构,将整个集团分为核心本地商业和新业务两大板块。
2022年,新业务成为美团的增长动力,实现收入591.96亿元,同比增长39.3%,亏损幅度也有所收窄。其中,餐饮供应链(快驴)、餐厅管理系统是美团向B端进击的体现。
如今,美团企业版对外开放,美团的B端消费市场版图再添一员。
早年外卖大战,美团外卖凭借线上疯狂采购流量,搭建了庞大的管理系统得以杀出,进而在本地生活板块横向展开。核心逻辑是“高频打低频”。外卖作为头部是极其高频的,美团最极致的用户一个月会点二十几次外卖。有这样高频的业务带动,就可以形成流量分发,分发到电影票、酒店、门票、娱乐这些领域。
如今,美团试图在企业消费市场复制这套逻辑。以企业用餐为口子,实则涵盖工作餐、商务宴请、企业差旅、企业用车等多元场景服务。
美团的高级副总裁王莆中就算了一笔账:
“现在,美团10万名员工的报销,100%用的都是这套系统,不需要任何的手工发票。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员工因公消费全部实现数字化之后,在报销时,每个员工每个月能节省4个小时,财务能节约2000多个小时,效率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
那从行业来看,美团企业版是真需求还是伪命题?
(美团企业版官网)
知名医药企业采购副总监Hamish提及,药企的医学互动、会议用餐是高频使用场景,但区域广、管控难、体验差、审核量大,是大部分药企面临的难题和痛点。
蔚来汽车商业采购叶晴则苦于一直没找到适合的互联网工具,用数字化的方式帮助提升工作效率。在此之前,叶晴尝试过很多企业用餐方案,比如和商家、平台合作,但选择不多的菜品,不够专业的配送服务,始终无法满足员工的需求。
员工用餐一般出于两种目的:其一是商务目的,例如商务宴请、差旅用餐、会务培训用餐等;其二是企业提供员工福利,例如加班餐、团建用餐、活动用餐,还有不定期的用餐福利等。这其中大部分是由员工先行垫付后报销;有时候也会由行政部门代订,沟通成本高,费时费力;个别大公司也会自建员工食堂,但员工吃久了难免会腻。
要说企业用餐需求,美团不是第一个洞察到的企业。早前有以千喜鹤为代表的传统团餐模式,对接医院、机关单位、企业等团体;后有以携程为首的商旅管理服务,解决企业出差旅途中垫付费用、报销流程复杂等痛点问题。
但美团企业版,则是将这些细分需求结合到了一起。进一步实现外卖、到店、酒店、火车票、机票等多场景资源的横纵贯通,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企业消费成本。
曾经,原饿了么企业事业部负责人高伟在一次业务会上兴奋说道:
“2019年我们的一个客户平安集团,他们65个子公司加在一起,一年的因公餐饮消费能达到几十亿元,在这个市场就像跳进了大海,游都游不到头。”
根据《2021年中国团餐行业研究分析报告》数据,2021年中国团餐市场规模达1.77万亿元,同比增长15.8%。
这是在疫情反复不定的市场环境下,为数不多仍保持着两位数增长的市场之一。
入局者无数,但守擂者寥寥无几。即便是2020年高调宣布改版升级的饿了么企业版,也在2021年10月宣布停运,被整体划入支付宝体系。
从饿了么企业版官网来看,以企业外卖、团餐、到店消费三大服务模式为主,其并未在企业差旅、企业用车上开设服务。此外,合作客户也屈指可数,不知是尚未更新还是数据考量。
“企业消费”这块大蛋糕,SaaS数据管理、商旅、企业出行、企业外卖上各有玩家,但伯虎财经认为美团想的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做企业版的外卖工具,而是做一个“巨无霸”,把企业的衣食住行都涵盖在内,由餐饮需求打向SaaS端的数字化管理。
据伯虎财经了解,美团企业版如今已服务近万家企业客户,覆盖包括生物医药、金融银行、大快消、新能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20多个行业。
美团,正在探索再造一个“美团”。
03 由C到B,王兴打的啥算盘?
很多人觉得美团没有边界,美团很复杂。但其实美团整个业务结构非常清晰,就是一横一纵:
这一纵是在餐饮这个领域垂直做纵深,把底盘做厚实。
不仅有前端的顺势爆发,还有储备后端的蓄势,不断地强化对产业的控制力。
1.前端即外卖,美团内部定义为食品的新零售,这是超级流量的头部。
2.往下一环是到店,像大众点评的内容、支付、团购买单等等。
3.再往下是面向B端,美团做餐饮店几乎用到一切的信息设施:电子菜单、收银POS机、管理SaaS、ERP等等。曾经梁宁问美团的CFO陈少晖,某一个电子菜单你们投了吗?他回答,是哪一个啊?我们投了7个。美团在这个领域里是重仓在做。
王兴不止一次谈到过对to B端与供给侧的想法。
他谈道,所有产业改革都是两部分,一部分是需求侧,一部分是供给侧,需求侧是消费者和市场,供给侧是企业和商家。做哪些变化呢?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创新业务,提升用户体验。
在过去的十几年,美团一直在做需求侧的工作,不断完善用户体验。在C端消费市场获得规模优势后,美团正在向供给侧深化。
比如,美团推出了智能收银系统,为餐饮企业提供一站式IT解决方案,帮助餐饮商户实现从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前厅管理到外卖的数字化经营。如今再由商户向企业延伸,其原因不言而喻。
一是,C端流量红利不再,存在巨大需求和机会的B端市场有望成为美团的第二增长曲线。二是,C端业务遭遇瓶颈的当下,美团发展B端能反向推动C端,从而加固自身壁垒。
王莆中就表示,“未来五年,美团企业版希望助力十万企业,降低百亿企业消费成本,帮助更多企业强化自身韧性,实现高质量发展。”
看见B端市场机会的,还有腾讯、阿里和滴滴等互联网企业。
在确定了云战略后,阿里推出钉钉,提出“云钉一体”化;与之对标的是,腾讯在2018年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通过小程序、微信支付、企业微信等微信生态撬动B端。今年3月,原以打车服务为切口的滴滴企业版也进行了更新,新增了商旅和费控功能。
对手们积极打造to B生态,加之抖音从外卖、到店餐饮等赛道攻入本地生活业务带来的潜在威胁,美团选择开发企业版来进军B端属实势在必行。
从团购到外卖到酒旅,可以发现美团都是后发先至。一个看起来已经既定的市场,美团进入后又撕开了一个口子。比如2013年,美团就发现了本地人在本地订酒店的机会,直到2015年才有能力去做这件事。
我们要敬畏先发优势,同时也要能看到,天干地支年年在轮转,每年都有新牌,有市场拐点。
如同这次推出的企业版,我相信美团绝不只是试下市场温度。在王兴下定决心做这件事时,战争仅仅只是开始。
参考来源
1. 梁宁:美团的破局与开局
2. 每日经济新闻:覆盖用餐、差旅全场景,美团To B迈出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