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投企业总估值超万亿美元。
创业邦(ID:ichuangyebang)
作者丨信陵
编辑丨海腰
图源丨Forbes
ChatGPT的横空出世,让硅谷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YC)又狠狠地露了一把脸。
无论是ChatGPT背后的OpenAI,还是操盘手阿尔特曼,都有这家全球最著名的孵化器的身影。(详见:《起底OpenAI背后的资本推手》)
阿尔特曼在2015年与马斯克等人创办OpenAI时,他的身份是YC的总裁。之前他是这家孵化器的投资人和第一批学员。2019年,阿尔特曼离开YC,出任Open AI的CEO。
Open AI的创始捐助人还有YC Research。它成立于2015年,是YC旗下的非营利研究机构,从事与计算和教育相关的研究。(现在这个部门已从YC分离,更名为Open Research)。
Open AI还有一位女捐助人,杰西卡·利文斯特。她是投资银行出身,2005年YC成立时的四大合伙人之一。
图源:Y Combinator
利文斯特后来成为格雷厄姆夫人,他们二位是YC真正的操盘手。(另二位是顾问)。格雷厄姆为入驻YC的创业者提供战略和管理咨询,太太则协助处理法务、财务等“琐事”。作为创业导师,二人的搭档堪称完美。
图源:bizjournals
根据YC官网信息,自2005年创办以来,YC投资了3500个创业团队,建立了9000多位创始人的互助社群,被投企业总估值高达一万亿美元,成功孵化了Airbnb、“美国版美团”DoorDash、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云盘Dropbox等一批美股上市的知名企业。
YC的模式就是用12.5万美元的种子基金获取早期团队7%的股份,然后通过高效的赋能,让被投企业获得后续融资。(数据显示,YC学员的A轮的平均融资额达到900万美元)。
在高风险、低成功率的孵化领域,YC如何持续成功?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YC创始人格雷厄姆夫妇有“识人”的天赋。他们用慧眼识别年轻的潜力团队,通过批量投资降低风险,并用独特的服务为世界各地的创业者赋能。
以下是格雷厄姆夫妇关于年轻人创业的八大洞见:
1.创业者的黄金年龄
格雷厄姆认为是在25岁左右。他认为这个年龄的年轻人有几大优势:精力、贫穷、无根、同窗和无知。
“无根”指的是可以随时搬家,因为格雷厄姆规定,接受YC孵化的团队都必须到硅谷来呆三个月。
“同窗”指的是创业者可以寻找大学同学作为联合创始人。YC基本不投资只有一位创始人的项目,而作为年轻人,接触社会少,找同学做联合创始人比较靠谱。
关于“贫穷和无知”,格雷厄姆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他把自己的公司Viaweb出售后,从此吃喝不愁,但也失去了创业的动力。他有过一些创业灵感,但都放弃了,因为他深知创业的经历是多么令人心力交瘁,而财富也削弱了他的热情。因此,他要寻找那些对金钱有“饥饿感”,对创业的艰辛一无所知的年轻人。而一旦过了30岁,很多有创业潜力的人由于家庭和经济负担,很难下决心创业。
图源:《华尔街之狼》
格雷厄姆后来创办YC,宗旨是帮助年轻人创业。类似办一所“创业大学”。他的工作更像是他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与他要求的年轻人的打拼式创业不是一个概念。
2.年轻创业者本身比想法更重要
这是YC孵化项目的一个重要特点。格雷厄姆认为,在那个年龄和创业阶段,很多人想做的事情往往都差不多,最终大概率都是要调整方向的。团队究竟是坚持要打败对手,或是调整方向?创业者需要靠自己的判断和能力去完成。YC作为种子基金和导师,没必要干涉,因为那样更符合市场的真实状况。
因此,即便前来接受面试的几个团队做的事完全相同,YC也视而不见。他们看重的创业者或是团队本身的素质和潜力。格雷厄姆说,一流的团队,即使是三流的想法,最后可能也能成事。而如果团队差,想法再好也没用。
3.创业第一课:客户真正需要的东西
YC认为,多数年轻人创业,更多地是做自己想做的产品,而未必是客户需要的。因此,产品能否让客户买单,是YC创业营第一天就告诉团队的。他甚至希望这能成为年轻团队思考创业的一条“纪律”。
为此,YC要求创业者在测试项目时,用户数量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看用户对产品的依赖程度。同时,销售比写代码更重要。多数创业公司失败,未必是产品不好,而压根儿就没人知道你的产品。
4.软件创业:速度很重要
格雷厄姆要求团队在三个月的孵化期不仅发布产品,还要完成一单销售(Always be closing!)。他有句名言“如果你发布的第一款产品不能让你羞愧,说明你的产品发布晚了。”
图源:《拜金一族》
他始终认为,产品不好,可以迭代,但如果不尽快推出产品,或许市场都变了。“如果你把4年时间花在技术上,产品可能无人问津,因为技术变化速度太快”。为此,他要求创业者从DAY ONE起就围绕产品发布,每周设定一个具体的、实质性的目标。
有人批评格雷厄姆三个月就要团队拿出产品,还要有销售前景,缺乏对远大理想的追求。
这个可能有点苛求YC了。毕竟YC聚焦的是软件和互联网创业(不是生物医药),快速迭代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同时,YC的种子基金需要覆盖大量项目,对单个项目很难长期支持。把项目快速推向(下一轮融资)市场是其策略的一部分。
另外,硅谷也信奉一个观点。人在绝望时最聪明。资金充沛了,给创业者的时间太多,对创始人的成长未必是好事。
5.关于女性创业
利文斯特写过一篇很长的博客《谁阻碍女性创业?》(What Stops Female Founders?),她并非煽动所有女性创业,而是鼓励有志于创业的女性大胆尝试。
她的一些观点:
(1)25岁也是女性创业的黄金年龄;
(2)通过阅读和与有创业经验的人交流来学习如何创业;
(3)先利用业余时间创业,看看是否适合自己;
(4)创业不要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没必要负债累累;
(5)减少物质享受,勤俭节约,否则很难下创业的决心;
最后一点挺重要。很多成功的女性创业都庆幸自己没有过早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否则就不会选择创业了。有人说,创业难道不就是为了将来享受生活吗?也对也不对,成功带来的美好体验,绝非是一般意义的喜悦。
另外,在创业失败方面,作为女性,利文斯特不希望女性创业者压力过大,该放弃就放弃。
这一点与格雷厄姆不同,他的口号是:只有创业者放弃,才算失败!他的理由是,很多初创企业都是最后一刻才绝处逢生的。轻言放弃不是好的创始人品质。
6.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有人说,美国人最具创业精神,格雷厄姆断然否认。他认为,其它国家的人不缺创业动力,而是缺乏能高度聚集创业者的地方。扎堆效应能营造一种狂热的创业氛围,身边到处成功的榜样。所以硅谷,而不是美国的其它城市,是美国最适合创业的地方。同理,他认为美国比英国的创业者多,也是环境因素造成的。
格雷厄姆说,斯坦福和耶鲁都有优秀的年轻人,但斯坦福的创业者比耶鲁多很多,就是因为有硅谷的存在,年轻人有大把的创业榜样可以仿效和获得支持,比如同学、校友、老师、各种导师,等等。
他认为,创业就是生活。创业者在一个特定的氛围中成长更快。他创办YC的时候,曾经在美国东海岸也设了创业营,希望覆盖更多的创业团队,但他最终还是决定只扎根硅谷一个地方。格雷厄姆说,“如果想拿YC的钱,就必须搬到硅谷来住三个月。这一步都迈不开,那就不是YC想要的人。”
7.鄙视风险投资人
YC很像是一个机构化的超级天使(像天使投资人那样做多笔小额投资,但也替人管钱),批量为创业团队提供种子基金。但格雷厄姆本人最推崇的是独立的天使投资人,认为他们才是“真正勇于承担风险的人”,而大多数风险投资人其实是非常厌恶风险的人,他称VC就是一些“消息灵通的跟风者。”
他举了谷歌的例子。大家都知道是为谷歌提供第一笔风险投资的机构是KP,当时估值7500万美元。但很少有人知道,谷歌的第一笔投资发生在1998年,独立天使投资Andy Bechtolsheim和David Cheriton 各投了10万美元。
懂创业的人都知道,没有这20万美元,谷歌未必能活到拿KP融资的那一天。
中国也是如此。专业机构出尽风头,天使的名声仅限于圈内。大家都知道孙正义投资阿里,投得早(1999年),投的多(占股20%-40%),拿得住(持股超20年),所以获利最多(大几百亿美元)。
图源:Kiyoshi Ota
但少有人知道,有一位“海归”吴炯在同一年个人投资马云50万美元,并自告奋勇担任阿里CTO。
8.必须有联合创始人
YC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视联合创始人的机构,事实上他们没有投过一家只有一位创始人的项目。他说,当代几乎所有成功的伟大企业,谷歌、微软、苹果、甲骨文等,都不只一位创始人。
格雷厄姆认为,创业公司方向可以随时调整,联合创始人是不能随便换的。他有几个关于联合创始人和公司之间的比喻:
(1)创始人和公司的关系就像是狗和袜子,改不了;
(2)创始人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从友谊到发展到夫妻,结婚了不能随便换人;
(3)投资房产三个要素:位置、位置和位置。创始人的关系就是位置。房子可以改造,但位置换不了;
中国的情况也差不多。李彦宏、马云和马化腾和就是BAT唯一的代言人。但马化腾有“腾讯五虎”,百度有徐勇等“七剑客”,马云更是有“十八罗汉”。
格雷厄姆说,年轻人创业,很难意识到他们的大学同学是创业公司的一个非常稀缺的资源——联合创始人。微软、雅虎和谷歌,创始人都是学校认识的。当然,格雷厄姆说,创始人也不需要多,4人以下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