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猎云精选(ID:lieyunjingxuan),作者:邵延港
近日,云从科技定增计划申请获科创板受理,将再次进行募资,而此时距离其IPO还不满一年。据悉,云从科技此次定增计划募资资金超36亿元,此前其IPO募资总额为17.28亿元。云从科技此次再融资的拟投项目正是当前正在风口浪尖上的大模型。
上市不满一年,就抛出大额募资计划,云从科技的研发投入似乎让其资金缺口更大了。但此次定增的时间却有些巧妙,自2023年以来,云从科技股价区间涨幅超130%,也吃到了这轮AI浪潮的“红利”。
云从科技作为成功上市的AI企业,业务进展并没有像IPO那样顺利。根据财务报告,2022年云从科技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8.69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6.32亿元亏损额扩大37.46%。
二级市场一片歌舞升平,公司业绩却并不乐观。在公司亏损加剧时,云从科技选择此时大举押注大模型。不过,云从科技认为大模型的研发具备必要性:云从科技主要提供高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和各行业智慧化转型升级,而“行业精灵”大模型研发项目的建设将大幅提升其在人机协同操作系统认知层面的能力。
以当前情况来看,云从科技切入大模型的资金投入只能依靠募集资金,而此次定增仍需不少时日才能完成,届时,云从科技的大模型还能否适应彼时的市场变化吗?
01 业绩亏损,股价翻倍,云从科技抛出定增计划
云从科技的定增计划最早披露于今年3月30日,云从科技对定增信息进行了提示性公告。云从科技也成为A股公司中首家计划通过定增来投入研发大模型的公司。
自ChatGPT引爆AI市场,云从科技股价也跟着市场狂飙。今年2月份以来,云从科技已3次发布股价异动公告。据悉,自今年年初至5月9日收盘,云从科技股价区间涨幅为151.47%,在4月初,云从科技股价达到上市以来的最高点,盘中一度接近60元。
在云从科技股价翻倍增长时,公司业绩却并不乐观。据云从科技上市后的首份年报,其于2022年营收规模仅为5.26亿元,较2021年相比业绩腰斩。云从科技在年报中表示,营收下降主要是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市场竞争格局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项目在手订单减少及已投入的项目建设延期所致;亏损扩大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业务规模下降,以及高额的研发投入。
从具体业务来看,云从科技来自5大行业的收入均呈现不同程度地下降,这也意味着云从科技去年的业务开拓几乎没有进展。这一轮的股价攀升,主要受益于AI市场行情的火爆。
在最近披露的一次股价异动公告中,云从科技称:公司未与OpenAI、谷歌以及Hugging Face等公司开展合作,包括但不限于ChatGPT在内的GPT类产品和服务未给公司带来业务收入;也未向微软 Microsoft 365 Copilot、Security Copilot 等产品或服务提供训练数据;在大模型业务领域未产生收入。云从科技还称在大模型技术层面上,短期内与境外领先企业之间仍会存在较大差距。
不过,国内厂商对大模型的热情程度一直不减,目前国内知名的AI企业或者产业巨头纷纷下场布局大模型,包括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第四范式、百度、阿里等企业的大模型产业已经问世。云从科技这一次“不甘落后”。
4月28日晚间,云从科技科创板再融资计划获受理,拟向不超过35名发行对象发行股份不超过2.22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36.35亿元。根据这次定增方案,云从科技的定增股价约为16.36元/股,还不足当前的股价一半,与IPO时15.37元/股的发行价相比,略有提升。
02 再募资36亿只为做大模型
对于资金用途,云从科技在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其“行业精灵”大模型研发项目。这意味着,云从科技在这场“百模大战”中,需要再募资超36亿元才能继续投入研发。
来源:云从科技定增公告
据云从科技定增申报材料,云从科技要依托公司算法研发能力和大模型理论基础,用于行业大模型的理论研究与构建以及行业大模型下游场景的应用研发,形成围绕行业大模型的全链路大模型综合解决方案。
在本次拟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中资本性支出26.484亿元、非资本性支出9.87亿元。具体建设内容分为4个子项目的研发:标杆行业专用大模型的研究与构建、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对多模态大模型的整合与综合实践、数字人应用产品的标杆打造和生态建设、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专用大模型在行业智能化升级领域的实践。
来源:云从科技定增公告
大模型开发成本高昂,尤其是训练成本,据悉ChatGPT-3单次训练对应的费用为1200万美元。此外,由于大模型对算力的高需求,资本市场还掀起了算力板块的热潮。此前还有报道援引知情人士信息,称OpenAI去年开发了ChatGPT,并从谷歌招聘了关键员工,致使亏损大约翻了一番,达到5.4亿美元左右。
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曾表示,大模型对全行业都会有颠覆性的机会,云从要尽快做行业大数据闭环,和一些头部玩家合作,完成数据反馈方面的闭环。
03 云从科技如何赶赴大模型赛场?
以大模型对算力的需求为例,周曦认为只要投入到位,算力门槛并不是不可逾越,“一定要投一二十个亿来做这件事”。况且,云从科技向来重视研发投入。只是云从科技2019年至2022年,四年累计研发费用为21.27亿元,大模型单个项目的投入就超过之前四年研发投入的总和。
云从科技在研发方面需要巨大投入,但其当前的资本需求基本依靠融资。据2022年年报,云从科技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6.23亿元,较2021年扩大。由于2022年完成上市,云从科技去年的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入29.4亿元,其中59%为上市融资获得资金。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末,云从科技账面上货币资金为17.4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云从科技IPO时原定计划募集37.5亿元,但最终的募资额仅有17.28亿元,在扣除1亿元的发行费用后,云从科技的募资净额为16.27亿元,募资规模缩水了超20亿元。
IPO缩水,意味着云从科技原定的募投项目进度必定要打折扣。根据云从科技发布的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其拟投项目中,只有“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升级项目”和“轻舟系统生态建设项目”正按照既定计划推进,且投入金额缩水,进程也缓慢。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份额在2022年底基本耗尽。
来源:云从科技公告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云从科技累计已使用的募集资金金额为12.50亿元,占募集资金净额的76.85%,云从科技IPO募集资金余额为1.88亿元(包括累计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扣除银行手续费等的净额345.48万元,理财收益984.50万元),另有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未到期余额2亿元。
人工智能烧钱,大模型更烧钱,资金需求趋紧,业绩仍在亏损的云从科技又该如何斥巨资挤入这片市场呢?
云从科技认定投入大模型研发对公司业务有利,“行业精灵”大模型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展开,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以及未来公司整体战略发展方向。更重要是,云从科技也表示具备大模型理论与实践融合的经验。
云从科技称,其从2019年开始就在自然语言处理、OCR、视觉语义理解、语音识别等多个领域实践“预训练大模型+下游任务迁移”的技术范式,产出多个百亿参数以内规模的模型。如金融行业的票据证照识别和服务合规性督查、智慧城市的道路状态监控、机场的航班节点保障等场景中,充分发挥预训练模型的小样本学习能力,凭借少量训练样本可以在以小时计的时间周期内完成具体场景的任务迁移。
今年1月份,云从科技称,公司的理念与OpenAI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而且目前的发展趋势与公司的长期布局相吻合。云从科技当前还没有在AI的具体落地场景中产生规模效应,来摊薄研发投入,更没有改变巨额未弥补亏损的情况。此时投入大模型的研发,对云从科技是利是弊也不可知。
和其他厂商相比,云从科技的入场时机偏晚,当市场已经涌现各种行业模型时,云从科技的项目才刚开始筹备。据云从科技公布信息,其大模型技术及产品将会在5月18日正式亮相,AI精灵又能否引起“颠覆”效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