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搭建企业智能数据管道,释放数据的商业价值。
创业邦获悉,专注企业智能数据管道创业公司「下秒数据」(广州数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下秒数据」)已于日前完成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投资方为银杏谷,金额在数千万元级别。
随着SaaS的兴起,企业数据孤岛进一步加剧。下秒数据希望通过搭建企业智能数据管道,围绕数据孤岛问题帮助客户低成本、快速整合数据和应用数据,释放数据的商业价值。具体来看,其旗下现有一款产品Nexadata,支持通过无代码的数据集成与数据建模技术,帮助企业将所有应用程序、数据库、事件和文件等数据信息提取到数据仓库中,并快速将分散的数据转化为数据集、API、自动化流程等开箱即用的数据服务。
谈及开发这款产品的初衷,公司CEO蔡致暖表示,当前企业用数据面临着明显矛盾,一方面是SaaS普及使得企业数字化基础越来越好,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企业也迫切希望把这些数据用起来;另一方面是现在的数据集成技术门槛高、效率低,数据使用场景又随业务经常变化,导致企业用数据经常遇到成本高、投入大、周期长等问题,想用好数据很难。
具体而言,客户在进行数据运用时,需要将各个内外部系统中的数据汇聚,再进行理解和分析。而这其中,基本每个系统都会有数十到上百个表,表中也有数十个字段,客户需要理解这些总计上千的字段,并将它们按照业务逻辑关系汇总,耗时且效果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投入相关的数据工程师和数据分析师,越复杂人才成本的投入越重。另外,数据的分析和利用离不开从数据库到数据仓库的数据格式治理。这一过程主要包括ETL,即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加载,但由于ETL工作量繁杂,所以单单这一流程会耗费整个项目数周乃至上月时间。所以,重重困难面前导致的结果是,企业若通过大数据指导业务,会面临时效性滞后、人力成本过高等问题。而下秒数据Nexadata产品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具体来说,这一产品会采用ELT+A(Active)的模式,提升企业利用数据价值的效率。
当前在行业中,将繁琐复杂的ETL流程转换成ELT也是一种提效方案。蔡致暖介绍,当前这一领域在国内刚刚兴起,从ETL到ELT的改变主要得益于云的普及,让存储成本下降,从而使得传统ETL这种将数据处理分段,只存储重要结果性数据的方式得以被改变。这也就是EL过程的由来——这种方式可以将抽取的各类数据先按自由的方式存储,也就是将各类型的数据不经过提前处理先灌进"数据湖"中,后续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建模,也就是Transform。
在Transform环节,公司提供预集成的模块。比如,Nexadata会和用友、腾讯广告、旺店通等应用的数据集成好,通过API进行所需数据的对接。在客户所需数据得以集成到数据仓库后,这一产品会帮助进行数据建模。在具体落地上,「下秒数据」会针对每个平台打造专门的连接器用以对接数据,并在对接好数据之后,再通过各个行业的特点,进行场景化建模(如客户在腾讯、头条、快手等不同平台投放广告后,系统会屏蔽不同平台的差异,自动整理诸如PV、UV等指标形成统一的roi模型),辅助客户业务。
另外,Nexadata还有一个功能,即数据回传。在具体应用场景上,公司联合创始人李元佳介绍,其可以将各个数据自动流转到企业业务系统,比如可以将电商平台的各种订单数据,转储到企业数据库,再按指定业务逻辑自动推送单据到ERP/MES系统自动串联生产环节。整体来看,ELT+A,可以提升企业客户使用数据的效率,数据回传可以增加企业客户利用数据的场景,并增加数据使用的实时性——这两个功能也是公司强调的,"智能数据管道"的具体体现。
当前在系统对接层面,公司已经对接了30+的应用连接器,主要聚焦于营销、电商层面,具体包括广告、供应链、财务等应用。打造这一产品需要基础的技术能力,也需要行业理解力。在具体的对接效率上,李元佳表示,当前由于公司已经梳理好研发框架,现在其需要1~2周就可以完成一个外部数据源的对接。并且这一产品也会具有网络效应,产品对接的数据越多,其对客户的价值体现越强,更容易撬动客户主动合作。
当前,在落地方面,下秒数据2020年逐步发力市场,目前已经在零售、电力、通信等行业实现十余个标杆客户落地,具体包括广州酒家、陶陶居、中国移动、湘潭电网等。
团队方面,公司创始团队都是数据领域的老兵,都有在华为从事大数据解决方案或数据库研发的经验。公司CEO蔡致暖是中山大学计算机硕士,具备13年软件、大数据和机器学习领域工作经验,离开华为后曾任广州数说故事数据平台业务部负责人和相关合资公司CTO。联合创始人李元佳,是早稻田大学通信系统硕士,拥有17年数据库产品研发工作经验,是云徙科技联合创始人,之前曾任华为高斯DB产品负责人。
本轮融资之后,公司计划持续进行产品迭代,同时发力市场,希望让更多客户体验数据智能管道的服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