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作出一篇合格的自媒体文章的过程,是普通作者们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
也是从自嗨性叙述走向社会性叙述的过程。
文笔能力飞速提升的关键性标志:
你已经处理完成大部分个人情绪议题,不再日日沉浸在向他人叙述“我”的故事当中。
眼光开始转向外部世界,关注实事变化,人格高度社会化。
以下是自媒体写作技能演变路径的全景图。
首先是能用文字造句说话。
这是成为合格作者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最低的要求标准。你得先能看懂汉字,会用汉字说话。
然后才能考虑拿起笔,把日常生活里的口语、大白话和方言转换成文字书面语言。
不要求读者能看懂你写什么,要求你先把话说清楚,检查一下写的内容自己能不能看懂。
听上去很简单是不是?
如果你长时间不写东西,写几个字就明白了。
这个阶段容易出现的最大问题:心口笔不一。
你想表达一个意思,就是写不出来。
不知道该用什么词精确定义,逼急了还要直接上手给人家比划比划,才能让人明白你的意思。
“把话说清楚”,并不是件简单的事。
作者们入门写作领域,初始练习的能力就是如何让自己心、口、笔表达的意思一致。
写什么都行,碎碎念也行,把话说清楚。
这是作者的新手村任务。
【原图摄影师:薇薇】
出村之后配备武器和技能,这个时候整个人是凌乱无条理的。因为你不懂招式,也没学过什么技能,初出茅庐砍怪纯凭感觉。
一笔挥出去全都是洒鸡血和个人情绪。
表达欲和分享欲,是能量向外伸展的基本诉求。
新手作者们一开始都是对自己感兴趣,在你尚且还处在落笔言之无物的阶段,唯一能找到的写作话题就是自己的生活体验。
写自己的吃喝玩乐,写自己的亲朋好友,写自己某年某月某日和狗打架,写自己今晚吃了一个特别好吃的炸鸡。
情绪比较严重的,需要通过大量写写写和碎碎念来宣泄一些委屈和愤怒。
文章就像你的倾听者,耐心听你语无伦次地叨叨那些年的校园暴力、父母压迫、又渣又坏的前男友,和怎么也消化不了的心理创伤。
自恋比较严重的,大概率就是在文章里输出观点,教你的虚拟读者该如何做人,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句式像这样:
“小孩就该XXX,女人就该XXX。”
当然了,我并不是批评这样的行为。
相反,我鼓励大家尽情写自嗨文。
收稿标准和如何写作是互不干涉的两条平行线。
事实上大部分作者都要走上并且走完这段自嗨的路,才能写出真正优秀的文章。
自嗨文,是你思想情绪的排毒过程。
灵动的文章就像活水流动,而有活水流入流出的前提是先把堵塞的河道清理干净。
自嗨文不具备商业价值,是指你无法依靠一篇纯粹自嗨的文章赚取稿费。
但是它具备非常强大的个人价值,能帮助你排除并清洗思想和情绪里的顽疾沉疴,让你灵感的河道变得清澈且透亮。
见过最猛的作者,回回给自己写哭。
平时没什么人愿意听这种无效的碎碎念,压抑许久的秘密只能默默写给笔记本听,越写越觉得自己委屈,越写越绷不住,把自己写哭了。
哭完了,写完了,神清气爽。
这就是自嗨文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它是作者们逐步转向商业自媒体文章的基石。
打仗嘛,总得轻装上阵是不是?
写一篇情绪共鸣的文,读者还没怎么样,作者先把自己气得写不下去了。
心稳不住,情绪像坐过山车一样,笔下就很难稳定持续地写出好文章。
【原图摄影师:薇薇】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学习技能+上装备。
流畅表达指的是文章的“逻辑流畅”、“语句通顺”以及“情绪表达流畅”。
啥叫逻辑流畅呢?
比如你想在文章中表达一个观点,或者证明某个观点是正确的,那你总得拿出证据。
首先,其次,再次,最后。
这个框架看起来是不是很眼熟?
初高中时代的英语作文就是这样要求的,从头至尾按照先后顺序表达清楚一个观点。如果还能适当举几个例子,那就更好了。
逻辑,就是事件运转的整体程序。
打游戏团战了,你作为主力指挥是否具备全局观,是否拥有打怪的基本“逻辑”,这是你们团队能否赢得这一战的关键。
你得知道先杀哪个怪。
你得分配不同属性技能的成员对付不同的怪物。
奶爸单挑敌方DPS,MT回蓝,法师乱输出,这就是逻辑策略错误。
写作的不同元素就像游戏里的不同队友,毫无逻辑乱排列它们,一会儿讲因果,一会儿举例子,这样的文章就是逻辑混乱,是没法看的。
语句通顺这里不做解释了。
情绪表达顺畅,这是为下一阶段“抓痛点”奠基。
每个人写作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情绪的语句模式,这里只提醒一点:
不要在你自己的文里刻意伪装情绪。
能看出来的。
有的作者写:“啊!这是多么伟大又崇高的精神,我屡次落泪,感动得泣不成声。”
真的吗,真的感动到这种地步了吗?
作者看自己的文:我的情绪感染力真强!
读者看你的文:此人正在无病呻吟。
写作课程里教授的那些结构、节奏等等技巧,均适合这个阶段的作者们去学习。
另外,“拆文模仿”可以在这一阶段开始了。
你可以一边写,一边做些积累。
慢慢搜集好词好句,多读优秀文章。
逐步建立自己的写文素材库。
走过了以上三阶段,才正确进入商业化写作。
这阶段开始分流不同的文章类型。
有点像高中、大学选专业,最开始大家学习的都是同样的书本内容,我们把它称之为通识教育。
完成基础的通识教育,个人开始向特色化发展。
有的作者擅长写观点文,有的作者专攻人物稿,有的作者转向了短篇情感故事创作,还有的作者选择了干货励志文、商业文案、种草文的赛道。
更有甚者,形成了独家的写作风格。
超脱基本结构之外,以“无招胜有招”的模式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风。和谁都不像,也没有特别明显的结构,但就是有人爱看。
字里行间都非常吸引人阅读。
“抓痛点”是一项高阶写作技能。
百分百共情人性的高赞高阅读量文中,允许知识内容干货降为零,以挑动读者情绪见长。
这一阶段,你会渐渐明白自媒体文章结构设置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底层目的是什么。
1.为什么标题要体现冲突?
2.为什么标题总是添加数字?
3.为什么开篇就上金句?
4.分段小标题为什么有必要?
想要看清这些,需要你情绪稳定且理性客观。
跑在街上的汽车是有视觉盲区的。
人类也一样。
如果某个“痛点”还在你身上持续发作疼痛,你很可能是看不见这个痛点的。
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无法识别。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这个作者写作“没有网感”。
你的注意力在自己身上,所以不清楚旁人都在看什么,在喜欢什么,在讨论什么。
你的文章引不起他人兴趣,便无人问津。
痛点之上就触达了“见天地,见众生”的天花板。
你看到了社会众生的现状,以笔深度剖析,深度思考形成独特的观点或可行性解决方案,分享成文发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