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创作者,稳定的输出非常重要
不管你是在做小红书还是抖音,还是公众号,虽然领域不同,但我们都是创作者,今天就站在创作者角度,聊聊我是怎样高效的持续输出
一、写作是认知的逆向工程
我们认知的过程就是把一个线性语言,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树状的知识晶体,最后储存为网状知识,而写作则是把网状的思考,做成树状结构,用线性语言表达出来
为了更好地说明如何升级思维方式,摘录古典老师在《超级个体》所说的一段话:“人类的语言是线性的,语言讲完就消散,所以你只需要在5秒内逻辑自洽。但写作不是,你这一行字可能跟前面五六行字就有逻辑上的冲突,你这一段内容可能就跟前面一段有重复。如果说语言是一维的,那么文字就是二维的。在文字上你有机会以一种二维的方式去观察你的思想,从而获得你思想的一个升级。”
你理解的和你能表达的以及创作出来的都不同,认知能力和写作能力是两种不同的能力,把认知变成文字的能力是每个创作者都需要去锻炼的能力,没有什么捷径,要像锻炼肌肉力量一样,持续锻炼
二、输入
输入驱动输出,输出倒逼输入,输出是从内部到外部的过程,内部有盈余才能有持续的输出,所以你得倒逼着自己持续的输入,按照《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博士的话来说就是——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以终为始),输入的本质就是学习,根据已确定的输出方向进行针对性地学习,确定了输出方向,那么为了填充结构,要学习的信息和知识也是非常明确的,可以说这些信息和知识会通过某种方式自动吸附到结构上,这种带有结构的学习就不会形成一个个孤立的点,而能连成线和网,形成知识结构,也就是知识晶体
具体来说,第一步还是搜集知识资源,书籍、官方文档或碎片化信息,针对你要输出的内容,尽量覆盖面全一点,搜集资源完全可以使用碎片化时间,建议可以保存到印象笔记或者手机备忘录,第二步就是大量泛读了,大量泛读的主要目的就是:梳理出核心概念、主要观点、框架逻辑
最高效率的阅读应该是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而且要分配好时间资源,第三步,建立模型,将一个个核心概念的点连成线,逐渐形成网,汇聚成知识晶体,最后一步,就是整理汇总到输出平台上,也是理解复述的一步
另一方面,当你觉得没内容可以输出时,自然会养成不断输入的习惯,把别人的精彩思路用自己的话说一遍,也是好的,不要怕抄袭,只要你经过自己的思维加工,就不可能产出完全相同的内容。有出有入,你的内容自然细水长流,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倒逼
倒逼的本质,就是自我施压,人都是有惰性的,没有压力就容易偷懒,所以需要有适当的压力,才能保持动力,我高中时的一个老师说过一句话:“人都是要逼的”,罗振宇也经常说要死磕自己,所以,如果不逼自己一把,我们真的很难成长,比如,强迫自己一天内一定要输出一篇文章,再难也要写出来。不过,施压也不能太过,谁都知道,压力太大,既伤神又伤身
另外,也不能一直不间断地长期施压,就比如长跑,不能长时间快跑一样,而倒逼机制就是一种快跑,还有,可以增加一些倒逼手段,包括激励性倒逼和惩罚性倒逼:激励性倒逼(如果完成任务,奖励自己一个喜欢的东西或喜欢做的事情),惩罚性倒逼(如果没有完成任务,狠狠地惩罚自己,即惩罚力度要大,最好大到自己感到小恐惧,最好有人监督,这时候完成任务的可能性极高无比)
四、写在最后
持续输入输出这事掌握好方法并且习惯了以后,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的改变,而且我发现干这事其实有个复利效果,持续的输出倒逼输入,逐渐增多的输入频率带来的是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这两项能力的提升又会提升你的工作效率,至此你的收入、执行力、自控力都得到全面的提升
这种生活状态会让你像开了挂一样,不管做什么都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幸福指数大幅提升,而这一切的开头仅仅是坚持每天输出而已
欢迎你成为一个持续创作的创作者,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