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战背后,是一场凶猛的攻防战。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一刻商业(ID:yikecaijing),作者:麦卡,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SHEIN和Temu之间的竞争再次升级。
7月17日,据路透社报道,拼多多旗下Temu近日向美国波士顿联邦法院发起诉讼,起诉竞争对手SHEIN违反美国反垄断法。
Temu在起诉书中称,截至2022年,SHEIN在美国超快时尚市场已拥有75%以上的份额。SHEIN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强迫服装厂商签订独家协议,这种行为导致Temu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可选择的产品减少,阻碍了其在美国超快时尚市场的扩张。
Temu的起诉书
此后,SHEIN发言人对此回应称,Temu的诉讼“没有根据,我们将积极应诉”。
这两家跨境电商头部玩家的法律斗争,早在Temu诞生仅三个月时便已发生,此前SHEIN曾向Temu提起诉讼,指控其商标假冒和侵权、商标淡化、不当来源标识和不正当竞争等。
SHEIN和Temu的矛盾不仅在法庭上,过去两年双方在跨境电商市场展开正面厮杀,围绕用户、商家进行了多场较量。
SHEIN想要维持自己的价格优势,Temu则拿出更惊人的低价商品。Temu走高SKU、全品类的路线,SHEIN则在服装基础上拓展出更多品类。在SHEIN重视的美国、欧洲市场,Temu也备足弹药、加速扩张。
在跨界电商市场,SHEIN在规模效应上占据优势地位,但巧合的地方在于,就在市场传出SHEIN准备赴美上市的节点,Temu不计亏损的烧钱扩张成为了搅动市场的变量。
起诉书背后的凶猛攻防战诉讼战,是两者业务冲突、竞争加剧的直接表现。
起诉书中,SHEIN被指控利用市场力量强迫服装厂商与其签订独家协议,阻止服装厂商与Temu合作。
Temu表示,截止今年5月,约有8338家制造商签署这一协议。如有供应商违反,将面临来自SHEIN的巨额罚款和平台处罚。而这8338家制造商,占有能力供应超快时尚的商家总数的70%至80%。
对于两者而言,与供应商的合作,对平台的价格优势有很大的影响。SHEIN的低价模式建立在按需模式上,其与成千上万的中国中小制造商合作,可以批量生产数千种款式,却不用担心库存压力,将供应链运营压力降到了最低。
随后,Temu复制了SHEIN的模式,也将大量来自中国制造商的低价商品运往海外,削弱了后者的低价、性价比优势。尽管目前SHEIN的销量规模更大,对供应商的议价权更高,但市场也十分担忧,随着Temu获得更多消费者的拥护,SHEIN的地位将不保。
由于两者拥有相似的商业模式,使得它们在供应商维度的竞争逐渐激烈。
除了SHEIN强迫供应商们签订独家协议的指控,Temu还提到,SHEIN正在诱导KOL发表贬低Temu的言论。
更早之前,SHEIN也曾针对这一点向Temu提起诉讼。2022年12月,Temu被指控通过签约KOL对SHEIN发表负面言论,做出“虚假和欺骗性陈述”。此后Temu提交了驳回该诉讼的申请,但法院尚未作出决定。
不难发现,两者的营销战也已愈演愈烈,到了贴身肉搏的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SHEIN最早发起诉讼时,距离Temu上线仅三个月。后者凭借20美元左右的产品单价、“砍一刀”玩法的传播效应,以及邀请KOL在社交平台做广告,迅速对美国消费者产生影响。
据市场情报公司sensor tower发布的数据显示,其2022年Q4在美国的下载量超过1270万,仅次于TikTok,远远超过了SHEIN在同时段的下载量。
SHEIN执行副董事长唐伟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美国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也是我们最大的市场之一,所以我们对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自Temu成立起,就以超越SHEIN为目标,也在一步步打入由SHEIN主导的美国、欧洲市场。毫无疑问的是,Temu在全球的快速扩张,让SHEIN压力倍增。
Temu超级碗广告截图
今年2月,Temu还在北美“春晚”超级碗投放了价值1400万美元的超级碗广告,让广告语“像亿万富翁一样购物”和Temu的低价优势,一起植入消费者心中。
一个月后,SHEIN母公司罗德盖特又提交了新的修订诉状,其中提到Temu的商标假冒和侵权、商标淡化、不当来源标识和不正当竞争等。
无论是重点布局的国家、地区,还是同样以低价、性价比为核心的商业模式,都让Temu和SHEIN很难避免正面冲突。
当SHEIN遇上Temu,价格战无止无休SHEIN能成长为估值百亿的独角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精准地满足了对价格敏感的用户群体,但Temu加入后,在此基础上开启了更为残酷的低价竞争模式。
为了争夺用户,Temu拿出了更高的折扣、更低的价格。登陆美国市场至今,Temu上架了很多SHEIN同款,价格大多拉低到SHEIN的50%。浙商证券的一则数据显示,Temu在某些品类上的价格能做到SHEIN的53%-80%。
在黑五、网一等火爆的购物节点,Temu折扣力度甚至能低至10%-20%,并推出“购物满0.1美元包邮”、“90天不满意全额退款”的优惠政策。
Temu也在不断给商家施加压力,迫使商家让利,为平台提供最低价的产品。据霞光社报道,一位商家提到,在第一次核价通过、顺利发货后,买手会以出现同款更低价产品的理由,要求商家再次降价,否则不予上架、直接退货,由商家支付退货运费。同时,在Temu上只有足够低价的商品才能获得更多流量、销量。
Temu的低价竞争,打乱了SHEIN原有的步调。
近两年,SHEIN的收入增速放缓,很难再重现2020年的高速增长,其将目光转向盈利能力,并声称要在2025年实现75亿美元的净利润。
一直走性价比路线的SHEIN,开始考虑是否要通过更昂贵的商品吸引高消费群体,并于去年付诸行动。
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媒体提及,“SHEIN涨价了。”在黑五期间,SHEIN的折扣力度不如以往,不少商品甚至出现打折后高于原价的现象。
涨价后丧失了价格优势的SHEIN,短期内很难在性价比上与Temu竞争。
图/SHEIN官网
另一边,在拉拢卖家方面,两者的竞争也仍在持续。
SHEIN从今年开始做全品类电商,从低价服装扩展到家居、美容等品类,而此前全品类一直是Temu的优势。
在招募卖家时SHEIN推出了更多的优惠政策。据霞光社报道,根据SHEIN招商经理公布的招募信息,SHEIN招募美国亚马逊年销售额200万美元以上且有美国本土仓储的卖家,开店前3个月免佣金,且由平台承担退货运费。
Temu也曾为了吸引优质商家入驻,拿出“不收取商家物流费用”这一极其优惠的政策。今年1月其调整了物流政策,改为商家的非JIT(预售模式)送货费用,商家和平台各承担50%。相比于其他平台,这一分担成本的做法,仍是较为优惠的招募条件。
对于Temu和SHEIN而言,低价大旗带来的用户积累、优惠政策带来的商家优势,构成了核心竞争力。两者走在同一条道路上,建立起相似的商业模式,也势必难逃一次次的短兵相接。
Temu只要市场规模,SHEIN压力山大当下,SHEIN正在为2023年下半年在美国上市筹集资金。据路透社报道援引知情人士透露,SHEIN已在纽约向监管机构登记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可能会在2023年底之前挂牌上市。
除了直面与Temu的竞争,SHEIN也需要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去改变投资者的态度。
今年2月SHEIN发送给投资者的运营文件中提到,其计划在2025年实现585亿美元的年营收,并于2023年内上市;预计到2025年,SHEIN 的商品交易总额将增长至806亿美元,较2022年增长174%。
现实却是,SHEIN很难重回高增长状态。2022年,SHEIN营收为227亿美元,同比增长54%,无法与2020年高达300%的年增长率相提并论。
SHEIN还遭遇了围绕社会、环境问题的舆论争议。为此其需要在供应链劳工权益、产品环境影响上投入更多时间、资金,比如加强仓库的安全风险管理,改造升级供应商宿舍、关怀供应商家人等,去改变舆论的方向。这一切,都会影响SHEIN的成本和利润。
去年SHEIN还拥有高达千亿的估值,但经历了今年5月的20亿美元融资后,SHEIN的估值降至660亿美元。
SHEIN需要向资本市场讲述新的故事,也急需证明自己的增长能力、赚钱能力,为上市输血铺平道路。
图/SHEIN官网
相比于煞费苦心筹谋上市的SHEIN,Temu面对的问题就简单得多,它只需打赢一场战役——抢走更多市场份额。
近两年,背靠拼多多的Temu,以亏损换市场的行为一直颇为激进,低价换来了用户,物流政策带来了大量商家,多家机构的数据表明,Temu的销售额实现了高速的增长。
但低价策略、优惠政策等造成的成本,拖累了企业利润,为Temu带来了巨额亏损。
据《连线》报道,对Temu供应链成本的分析(经公司内部人士证实)显示,Temu在打入美国市场时投入了大量资金,每个订单平均损失30美元。另据招商证券金融公司的数据,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开展业务的Temu,每年亏损5.88亿美元至9.54亿美元。
在下载量、日活量上,Temu带来的威胁已经肉眼可见,但GMV方面,SHEIN的体量暂时还无法被超越。
据数据公司YipitData发布的报告,Temu的GMV已经从去年9月份的300 万美元增至今年1月份的1.92亿美元。另一边,SHEIN 2022年的GMV已经增至300亿美元。
这也决定了Temu仍将处于不计亏损、只要规模的阶段,需要进一步覆盖更大的市场。
图/Temu官网
今年3月 ,Temu澳洲站点、新西兰站点、英国站点上线,加速向欧洲扩张。7月,日本站上线。目前为止,SHEIN已经覆盖了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Temu背靠拼多多拥有更强大的资源支持,为跨境电商大战添了把火,暂时却难以撼动SHEIN,产品、商家、供应链等环节都还需积蓄力量。长远来看,尽管SHEIN的发展为Temu提供了土壤,但其长年积累的优势暂时难以打破。
不过,随着速卖通、亚马逊等更多电商平台加入战局,SHEIN似乎并不打算坐以待毙。今年1月市场传闻SHEIN主动将估值下调1/3,融资30亿美元,这一动作被认为是储备资金,以应对接下来的竞争。
跨境电商的故事,还远未到结束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