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究竟想要多少人?又能装下多少人?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作者:土哥涅夫,创业邦经授权。
上一篇《长三角这片区域正在珠三角化》结尾,我曾断言:长三角人口远未达到承载上限,还能继续接纳更多外来移民,直到除农保地以外的空白区域全部被填满为止。
孰料话音刚落,最新证据就来了——
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浙江省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2023—2027年)》,要求全省(杭州市区除外)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并且是从7月22日起立马执行,雷厉风行、毫不拖沓的做派,果然很浙江。
根据《方案》,未来五年,浙江将确保外地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标准统一,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落实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落户及配偶等直系亲属随迁政策。
作为去年省际常住人口增长的冠军,浙江为啥也这么急吼吼下场抢人?
同时,作为面积全国倒数第五的地理小省,浙江又究竟能装下多少人?
一从时间上看,浙江其实不是第一个取消落户限制的省份。早在2021年1月,江西就宣布全面放开全省城镇落户条件,全面取消城市落户限制。此后,黑龙江、湖北等省也出台了类似政策,但引起的反响都没有浙江这一次来得大,其中的原因我想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浙江面积本来就小,才10.18万平方公里,且地形又以山地丘陵为主,被称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全省除了浙北的杭嘉湖和甬绍两块平原,其余地方土地空间都较为逼仄。以至于像嘉兴这样地处长三角核心位置的城市,居然还需要背负沉重的口粮生产任务,甚至市区三环以内还有大片不得开发的永农地,从而没法像隔壁苏南城市那样不断扩张。
这点从浙北与苏南的道路比较中也能看出。有段时间,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开车从嘉兴去苏州。在嘉兴段,因为土地指标紧张,包括作为省道的平(湖)黎(里)公路在内,绝大多数道路都是狭窄又坑洼的。而一进入苏州地界,哪怕是黎里、七都等地的乡镇道路,都宽阔如国道般,开起车来倍儿爽。
这些基础条件决定了,浙江的空间开发潜力和人口承载力本来应该十分有限。孰料,它居然在东部地区率先一步,全面取消落户限制,难怪引起那么多人关注。
二来,跟江西、湖北等地处内陆不同,浙江是沿海发达省份,人口吸引力本来就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2020年这十年,浙江常住人口增长了1014.07万,仅次于广东。不仅远超江西(62.11万)、湖北(51.48万),更别说人口负增长的黑龙江了,甚至也超过沪苏皖等长三角其他三省市的总和(946.73万)。
而最近这两年,浙江常住人口的增长数量更是跑到了广东前面。2021年,浙江人口增长72万,广东是60万;2022年,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广东常住人口减少了5.5万,首次出现负增长,而浙江则继续高歌猛进,以37万的增量遥居全国第一,是第二名安徽(14万)的2.6倍。这种大背景下,浙江依然敞开大门揽人,意义便显得更为突出。
二那么,浙江为啥还要这么做呢?
一方面自然是出于对本省日渐走低的生育率的担忧。跟广东由于传统宗族势力强大,一直维持着较高的生育率不同,浙江的总和生育率常年低于全国平均线。过去,浙南的温台衢等地区还能拉抬一下数据,而最近这些年,连向来信奉多子多福的温州人都不生了。这导致浙江本地人的自然增长率已降至接近于零——2022年为0.04‰,比上一年又下降了0.96个千分点。
一个总人口6500多万的省份,一年自然增加人口只有3000,全靠外来人口的持续涌入,才保住了常住人口增长全国第一的宝座。随着存量人口越来越少,浙江先其他发达省份一步取消落户限制,也是为了在抢人大战中占得先机。
当然,这部分还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就出生率来说,上海和江苏的一些地方更低,而浙江之所以那么急,还得从经济层面来寻找答案。
说起浙江的经济,人们的总体印象是发达、富裕,但说起具体的产业,却是五花八门。比如早年温台地区的草根民营企业,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以海宁皮革、永康五金等为代表的块状经济,最近十来年崛起的杭州互联网数字经济,以及宁波的制造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等……这些产业中有不少都属于劳动力密集型,都需要人手,尤其是互联网数字行业。
关于互联网数字行业,我觉得有必要为它正一下名。最近这几年,很多无知的键盘侠,特别是一帮工业党,天天在网上搞产业对立。好像只有制造业才算实体经济,而将互联网数字经济污名化为所谓虚拟经济。
事实上,根据我多年的实地调研发现,现如今,互联网与制造业正呈现融合趋势。杭州的一些互联网企业每年都投入重金,用于AI、云计算等科研领域,而宁波的许多传统制造业企业则都在搞数字化升级。
不仅如此,从解决就业的角度来说,互联网产业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像阿里、腾讯等企业,雇员动辄就达到几万、几十万,因此被称为大厂。反倒是很多制造业企业,这些年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用工紧张,积极推进机器换人,都已经实现了无人自动化。
比如前一阵我在宁波走访的一家生产高端羊绒的企业康赛妮集团,人家的生产车间被唤作“黑灯车间”。什么意思呢?就是整个车间里没有一个工人,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就连原材料及成品的搬运,也由机器人来完成。平时只要没客人来参观,车间里连灯都不需要开,从外面望进去漆黑一片,故名“黑灯车间”。
这跟我们过去的认知有很大差别。记得小时候去亲戚上班的毛纺厂玩,车间里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般地站满了头戴白帽的女工。至于上海苏州河畔的各种国棉厂,最盛时工人总数更是多达几十万。这导致我一直觉得,纺织业是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哪会想到有一天竟出现了“黑灯车间”。可见,现在的制造业已经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传统制造业了。
考虑到当前青年失业率如此之高——无论是官方统计部门公布的21%,还是北大教授张丹丹估算的46.5%,都已远超安全线,从解决青年人就业的角度,我觉得杭州目前的产业政策和产业方向是正确的,没有问题。
事实上,杭州正是在提出建设“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后,才迎来人口爆发式增长,年人口增量才反超广深,领跑全国的。而时下,对于互联网行业的规范整顿已告一段落,相关企业正迎来“触底反弹”,这种背景下将杭州市区排除在浙江的落户新政以外,虽然符合国家对于特大超大城市户籍改革的具体规定,但我还是觉得不能理解。
在我看来,官方对于特大超大城市取消落户限制的种种顾虑,比如人口过多涌入或者公共服务短缺等,在市场因素尤其是房价指挥棒的调节下,并不会发生,没必要过分担心。
三撇开杭州的事情不谈,我们最后来聊聊另一个话题,浙江究竟想要多少人?又能装下多少人?
过去,人们总是习惯拿浙江和韩国作比较。两者面积都是10万平方公里左右,人口都是五六千万左右。但七普数据公布后人们发现,浙江常住人口已经迈上6000万大关,比韩国多了一千多万,甚至都超过了长三角最重要的劳动力输出大省安徽。这种突破行政面积、地理局限的人口大爆炸,在第一省广东身上可以找到前例。
1989年,广东GDP超过江苏,首次跃居第一,此后稳定保持了33年。伴随经济的腾飞,广东的常住人口也一路高歌猛进。1990年四普时,中国人口第一大省还是四川(含重庆),有1亿多人,而广东才5900多万,不仅跟四川没法比,也远逊于常住人口超过8000万的河南和山东。但32年后的2022年,广东人口已经达到12656.8万,较当初翻了一倍还多,遥遥领先包括鲁豫川在内的全国各省。
作为全国唯一的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这些年无论人口还是经济也表现出广东当年般的比翼双飞。当越来越多省份开始为常住人口下降而担忧,浙江最新一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却提出,到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将达到7400万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80%。按照2022年各省人口数据(未来由于整体人口负增长,多数省份的数据只会减少、很难增长),届时,浙江的人口排名有望在目前全国第八的基础上再进两位,超过湖南甚至河北,升至第六。
当然,这个目标要想实现也并不容易。它意味着,今后十几年,浙江每年需要增长近70万常住人口。考虑到全国总人口下降的幅度未来只会逐年扩大,而各省为了保住自家基本盘势必相继取消落户限制,这种情况下,浙江能否脱颖而出还有待观察——或许在全国特大超大城市中率先放开杭州的落户限制会是一个奇招。
如果最终顺利达标,那么这不仅将是人口上的胜利,还将带动经济的再次腾飞,GDP排名坐四望三也不是不可能。关于这点,今年底即将启动的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或将为我们观察鲁浙两省未来的经济竞争走势,提供一些苗头和暗示。
记得上一次四经普后,山东GDP挤水将近一万亿。虽然类似情况这次不太可能再出现了,因为在那之后,从2020年开始,各省GDP改由国家统计局统一核算,数据注水冲政绩的情况大为改观,但一定幅度的数据调整还是会有的。如果浙江能像五年前一样,再度拉近与山东的GDP差距,那么2035年人口、经济双晋位,应该就是大概率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