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蓝洞商业(ID:value_creation),作者:赵卫卫
高端化,是雷军和王传福当下面对的共同命题;而造车,又是两个人不约而同的主战场。
「不服周」是湖北人骨子里的传统,倔强不轻易服输。
湖北人雷军最早被说成「不服周」,还是小米手机热闹上市不久,同样是湖北人的周鸿祎也在推360特供机。周鸿祎连发数条微博,质疑小米手机水军炒作,还说360手机售价1499的配置远高于售价1999的小米手机……
雷军满心愤懑,他不是不明白周鸿祎的目的,还是隔空接招回应。
江湖恩怨江湖了,快意恩仇快意消。
多年后一张图片流传网络,雷军在互联网大会上,「怒视」着正在打盹的周鸿祎。又许多年过去,雷军和周鸿祎喜笑颜开,把比着大拇指的合影留在了2022年。故人相逢之所以能和好,本质上是360手机和小米手机早就没有了竞争。
时间往往是疗愈的最好解药,但同时也给未来的人出了新的命题。
明年面世的小米汽车,在新能源这个赛道上,将正面迎战如今全球销量第一的比亚迪。在小米第二季度业绩会上,小米总裁卢伟冰的说法是,小米汽车的模式是全栈自研,自建了汽车工厂,是抱着未来进入全球前五的目标来做汽车的长期布局。
小米要进前五,首当其冲的就是比亚迪。
同样是第二季度的财报会,王传福说的是,「比亚迪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营收2601亿、毛利润476亿,都处于比亚迪历史最好的水平,比亚迪这一巅峰状态能维持多久?此前王传福预判,2025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过60%,中国汽车品牌市场份额将提升至70%,那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
高端化,是雷军和王传福分别在手机和新能源车「价格战之下」面对的共同命题,苹果和特斯拉给出了方向。小米将其视为生死之战;比亚迪也势在必得。
而造车这件事,雷军服不服王传福?明年才能见分晓。
01 赶超,精神底色
雷军和王传福成长背景差别很大,一个出生在公务员家庭,一个在贫寒之家靠哥嫂资助长大;一个喜欢为自己和企业总结经验著书立传,创业故事广为人知,一个却是说少做多,总以工程师单一工装形象示人。
但他们也有很多共同点,年龄只差三岁,都是80年代被理想感召的优秀大学生,都在三十岁之前完成了重大人生转变,都是各自行业劳模一样的存在。
在90年代的时代潮流下,市场的呼唤大过体制内的吸引。
雷军从武汉大学毕业时,已经靠跟学长写加密软件程序,积累了4000块的存款,当时他一个月的生活费不过50块。他第一份工作是分配在体制内,但受到「WPS」之父求伯君的邀请,雷军离开体制加盟金山,成为第6号员工。
很快,当25岁的雷军当上北京金山总经理,完成了从程序员到管理者的转型时,26岁的王传福已经从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硕士毕业,留在院内工作两年后,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处级干部。当王传福被委派到深圳担任比格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时,他看到了电池市场更大的未来。
王传福很快在深圳开启了创业,靠着自己的技术优势和表哥吕向阳借来的250万,成立了做电池的比亚迪公司,专门做大哥大使用的镍镉电池。比亚迪的含义是Bring You Dream(带给你梦想),后来比亚迪以每年年均80%的增长速度奔跑起来。
编程技术之于雷军,电池技术之于王传福,技术优势是他们最大的底色,而外企是他们最先挑战的对象。
「我们跟微软是世仇」,多年之后雷军这样总结。当时金山花了三年研发了「盘古组件」,为的就是迎战微软Office,但金山发布盘古时,半年只卖出了2000套,这让雷军的职业生涯遭遇了第一场挫败。
「盘古组件」虽然在Windows之下操作,但是它和DOS(磁盘操作系统)时代的WPS一样,只能模拟显示和模拟打印,而这时候的微软Word已经拥有「所见即所得」的功能了。以至于后来雷军说,「我们WPS做的很好,后来家里来了外人,把我们的地盘全给抢了。」
金山与微软的对垒,与当时比亚迪与日企的竞争相似。但不同的是,金山溃败,比亚迪站住了脚。
三洋、索尼、东芝等日系企业占据了充电电池市场90%的市场份额,大陆电池厂家没有生产电芯的能力,只靠组装赚取微薄利润,而比亚迪很早就开始投入电芯研发生产,并靠着技术做起了ODM贴牌生意,逐渐虎口夺食站稳市场。
撬走了三洋的大客户美国电动工具百得后,王传福说;三年内,我们将取代三洋,成为电池产业的全球老大。那是比亚迪最生猛的时期,先是研发出了锂电池及生产线,然后香港上市,最后在2003年靠着成本优势,比亚迪正式超越日本三洋,成了世界电池之王。
追赶世界,民族自信,是雷军和王传福那一代人初登商业世界的精神底色,低价是商业竞争最古老的手段,也是后来小米追赶苹果,比亚迪打造汽车的最大法宝。
02 不约而同的高端之战
但如今,雷军和王传福面临一个相同的问题,他们都要打开更大市场的天花板,要带着自己的公司走高端化。
小米的高端直指的是,成为苹果这样世界级的公司。2013年,小米估值450亿美元,相当于特斯拉和英伟达市值之和;10年后,小米市值335亿美元。而可堪对比的最大样本苹果,2013年市值5000亿美元,如今市值将近3万亿美元。
雷军怎么会不羡慕苹果,怎么会不想把小米做成苹果一样的全球科技品牌。
2022年春节后的上班第一天,雷军召集了小米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专项战略讨论会,雷军反复劝说,无论多难,「我们一定要坚持使用小米品牌做高端。」雷军把高端化市场作为小米未来的重头戏,以至于有必要的话,未来每次发布会都会将iPhone作为对标对象。
而在此之前,小米先是2021年一季度高端手机出货量超400万台,然后是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第一次超越苹果,位居全球第二,这让小米有了挑战苹果、站稳高端市场的最好理由。
「对小米而言,高端化不是一个商业战术问题,而是汇集一系列面向未来的重大变革,对小米未来10年综合能力、战略定力的一场大考。」
「造车与高端化进程,是小米新10年里的两项重大考验,连同正在持续推进的新零售探索,都是小米方法论和小米模式的新延展。」
小米选择在上升稳定期开始做高端,要成为苹果,其合理性显而易见。但问题是,雷军从没有透露过小米内部反对高端化的理由,为什么在小米高端化初尝胜利的2022年,小米内部依然对高端化反对声一片?让雷军心情沉重到连春节都没过好。
相较而言,王传福给比亚迪打造的高端化之路就顺畅很多,没有被外界看作雷军一样的孤单英雄形象。
与小米一样,比亚迪的高端化之路同样开启于2022年。
先是比亚迪与奔驰合资的「腾势」发布了首款车型腾势D9,瞄准传统的BBA用户;然后是在今年年初发布百万级别的品牌「仰望」,售价109.8万的仰望U8成为比亚迪目前最贵的汽车,量产的四电机驱动技术「易四方」,实现对四轮动态控制,让业界眼前一亮。
除了百万级别的仰望,比亚迪还在今年发布了主打个性化的F品牌,推出了越野品牌方程豹,售价在30-40万之间,这些都远高于比亚迪单车17万的平均成交价。
目前,腾势、仰望和方程豹构成了比亚迪在高端化市场的布局。可以说,在汽车市场越来越分众化的当下,比亚迪试图通过新能源重新构建和定义豪华车市场。
比亚迪试图改变高端市场格局的野望,已经昭然若揭,其能否为比亚迪提供更大的利润率,也已经是股东们对比亚迪最大的期待之一。
03 绝处如何逢生
金山时期,雷军就说自己不是一个善于在逆境中生存的人,他会先把事情想得非常透彻,目的是避免自己将来陷入逆境。
2016年,OPPO和vivo手机在中国三四线城市崛起,而依赖线上渠道的小米则销量大幅下滑,出货量跌出了前五,被华为、OPPO和vivo赶超。
雷军在小米生死存亡之际,做出的决定是亲自接管了手机部门,从早上九点到凌晨一两点,他甚至一天要开23个会,「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成了硬件工程师,一边自己学习,一边带着大家补课,补制造业的课。」雷军后来回忆说。
内部提拔年轻的工程师成为总监级干部,成立专门的供应链团队,加大核心技术投入、成立核心器件部相机部等关键部门,成立手机部质量委员会并亲自担任主席,雷军的这五项举措,成为小米反思迭代自身能力,摆脱死亡螺旋的重要方法。
更重要的还有补足渠道上的缺失,通过在全国中心城市设立标杆性的旗舰店,请苹果旗舰店的设计团队来打造设计,让小米之家搭载了传统零售的运作模式,丰富产品组合的门店也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而从本质上,小米的掉队是因为技术积累上的轻视。
小米2016年的研发团队只有不到300人,而后五年间扩充到了1万人的规模,技术研发投入的大幅增加,这是补课,更是雷军后来总结的:动作要快,心态要缓,战术精进慢不得,战略积累快不得。也正是技术上的补课和累积,才让小米在硬件方面的能力大幅提升,手机销量重回全球前三。
如何在绝处逢生,又如何迭代自己的思考,往往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家最精髓的部分。
就像王传福在比亚迪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仪式上,最让人记住的是他数次哽咽甚至落泪,他说,「在很长一段时间,比亚迪几乎都在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到2019年迎来至暗时刻,当时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活下去。背后的心酸和不易,只有我们自己更清楚。」
确实没有人比王传福更清楚,比亚迪如何走过2019年的艰难。
危机之中,王传福有着更坚强的定力,相比小米在2016年危机之后大幅提升技术研发的投入,比亚迪倒是一直坚定在技术研发上投了半条命进去,2019年在净利润只有16个亿的情况下,依然投了84个亿的研发,而此后三年间,研发费用一路高涨,2023年一季度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特斯拉。
高强度的技术研发投入是比亚迪不变的策略,那么支撑比亚迪挺过危机的改变是什么?
最明显的组织机构变化有两个,首先是在2019年成立品牌和设计中心,对所有品牌进行统一规划;其次是将旗下零部件部门整合为弗迪系五家公司,向市场开放自己的生产能力,让子公司在新能源风口中抢占更大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新能源市场的爆发期,比亚迪在2020年发布的刀片电池迎来了大爆发。
刀片电池本质上是比亚迪从2005年坚持研发磷酸铁锂电池的一种积累结果,这种自主设计和生产能力给比搭载比亚迪电池的汽车带来了更大的扩张速度。一年之后,比亚迪全系开始搭载刀片电池,同时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门槛的进化。
20年的电池技术累积,是比亚迪跨过至暗时刻的关键。
纵观小米和比亚迪的至暗时刻,有核心技术才能有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如今比亚迪拥有11个研究院的9万人技术研发团队,而小米的研发团队也有一万六千人,占比员工总数52%,这是雷军和王传福得以历尽劫后余生的保障。
04 高处再相逢
雷军官宣小米造车之后,跟王传福有过一次误会。
王传福在亚布力企业论坛的问答环节上,主持人谈起新能源赛道的拥挤,犀利提问,比亚迪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还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王传福的回答是,对有核心技术的比亚迪是喜忧参半,大家一起抢的是燃油车的市场,会把蛋糕做大,竞争肯定异常惨烈。
在谈到战略眼光能看到多远的未来时,王传福说,比亚迪在2008年就开始看好电动车,这就是精准的战略布局,「很多大咖进来,比如说像雷总准备投1000个亿。关键是浪费你三年的时间,这三年时间要值多少钱?拿钱是买不到的,如果企业的战略方向错了,可能丢失50个亿不算多,但是你丢失了三年的时间,这个就很重要。」
王传福意在说明,造车要有精准的战略和路线,而这段话被断章取义成王传福劝雷军放弃造车,害得王传福不得不公开辟谣,劝雷军别造车是误读,正在和小米洽谈汽车领域的合作。
这是两年前的往事了,当时王传福提到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还是12%,如今2023年过半,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33%,当明年小米汽车落地时,这个数字肯定只会更高。
即便雷军在2023年度演讲中对小米汽车只字未提,但小米汽车的关注度始终很高,小米汽车试路的谍照已经曝光,而2023年8月最新的消息是,位于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一期主体工厂已经竣工,但内部具体情况尚未可知。
顺势而为的雷军,还能乘上多少风口?
当渗透率达到如此规模,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竞争还在加剧。走过了起步阶段,初期车企可以依赖供应商就可以完成整车的集成,同质化的发展之后,车企的核心竞争能力必须依赖自身来完成,不论是至关重要的三电核心技术,还是越来越凸显重要的智联网软件系统,都是小米汽车当下最大的考验。
历史不会重演,它只会押韵。2024年的雷军年度演讲,肯定不会让小米汽车缺席。而小米汽车上市后,也肯定不会再有周鸿祎的借机炒作。
那时候王传福的比亚迪大概率会有超200万辆的新增产能落地,有的只会是新能源市场的红海厮杀,只会有价格战带来的更大残酷竞争,谁的差异化更大、谁的存活率更高?
主打性价比的小米能从中国新能源汽车之王手中抢占多少份额?这是雷军不服王传福的最大悬念。
当年巴菲特造访比亚迪,在深圳唱起了一首歌《爱的荣耀》(The Glory of Love),「你必须付出点什么,也接受点什么,然后心碎一下也无妨,那就像是一个故事,那是爱的荣耀,你必须笑一场,哭一场,与乌云擦肩而过一下……」这首歌同样适合高处再相逢的雷军和王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