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Tech星球(ID:tech618) 作者:乔雪
时过境迁,新能源汽车已经不再像刚出世时那样,陌生、新鲜又不被信任;从最早的一批玩家入场的时间开始计算,距今已超过10年。今年上半年已过,盘点各方势力战绩,可“管中窥豹”看出各家车企跑出的不同的曲线,以及背后蕴含的趋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从0%到5%,用了近12年,而从5%到超过10%,才用了不到半年。这也意味着,2022年新能源汽车是从“春秋”转向“战国”的节点,过了这个临界点,整个行业会加速发展,持续洗牌。
过去10年,造车新势力销冠不断更迭,现在“两强(特斯拉、比亚迪)多超(蔚来、小鹏、理想)”的竞争格局已经形式。持续洗牌的强大竞争压力之下,优胜劣汰,向集中化靠拢将是不可逆的趋势。
现在,竞争远未结束,即便是现在坐在王座之上,也不能说就是胜利者,造车新新势力的“冰与火之歌”,将在新能源市场长时间持续。
01
流水的造车新势力销冠,铁王座频繁易主
造车新势力的销售冠军再一次易主了。5月的新势力里,销售冠军还是理想汽车,6月就轮到了小鹏。
对于蔚来而言,6月充斥着坠车、趴窝等舆论危机,但6月也是一个重要节点,时隔5个月,蔚来终于回归万辆俱乐部,也是今年蔚来首次交付量破万。
在上半年的6个月中,小鹏拿下3次冠军,理想拿下2次,后来的势力零跑汽车拿到过1次,而老牌冠军蔚来则一次都未登顶。而再先前回溯,蔚来从去年9月开始,就再也没有登上过冠军的宝座。
变化是明显存在的,曾经的二线造车新势力,已经强势挺进第一梯队。
造车新势力里各方力量交替领跑,冠军没有坐稳超过2月。
变化产生于2021年。这一年,造车新势力里小鹏、蔚来率先过万,理想随后也达到,但“蔚小理”的位置还没坐稳,哪吒汽车自去年下半年开始进入高速增长之后,打破了传统的“蔚小理”三巨头格局,成为黑马。今年前6个月,哪吒的交付量稳稳地占据了新势力前三的席位。
而后继者也在继续追赶,零跑依托于ICT的技术实力,凭借受三四线城市消费者欢迎的车型,摆脱了长期垫底的局面,已经连续14个月实现同比增长超200%,上半年销量51994辆,甚至跑赢了蔚来。
两者无疑都是在切分“蔚小理”当前还未涉猎的市场,15-25万元主流新能源汽车产品市场的规模效应正在逐渐凸显。
但仍有更强势的玩家,想从已经有一定市场基础的玩家口中夺食,背靠华为的赛力斯一问世就来势凶猛,6月销售7658辆车,同比上涨524.12%,其中问界M5就占了7021辆,6月份新增订单更是达到了10685辆。随后紧接上市的问界M7,则被认为是直接与理想正面竞争,虽然目前销量还未破万,但仍然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数字或许更有说服力,根据Tech星球统计,理想汽车在195天成功交付1万辆汽车;小鹏则用了169天迅速追上,后来居上者极氪,则在继续刷新这一数据,从1到10000辆仅用了99天;而根据AITO 公布的官方数据,问界M5将这一数据在此缩短到87天。
后进的势力们,正在用一种更汹涌的速度赶超之前的玩家。
目前的排位赛中,新势力五强已初具雏形,但市场上玩家们的竞争,绝不是只有这几家,月销量一万辆,只算是够到了门槛。
02
“两超多强”格局,与互联网跨界造车搅局
尽管造车新势力在拼命追赶,在每月、每季度、每年的销售冠军面前缠斗,但别忘了,摘掉“新势力”的保护色,另一个更为严峻的事实是,新能源的两大巨头特斯拉与比亚迪的“两超”格局基本成型。
力量对比颇为悬殊:比亚迪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40万辆,连续四个月销量过10万辆,上半年累计卖出64.13万辆新能源汽车,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的销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销量。
特斯拉也交出上半年成绩单:全球交付量为56.5万辆,略逊色于比亚迪,不仅低于50%的增长目标,也是交付量近两年来首次下滑,但这是在疫情和改造上海工厂的同步影响下的成绩,同比也达到了增长46%。
对比两大巨头的战绩,新势力们每月的销量,还在1万辆左右徘徊。
上海的疫情,让围绕长三角汽车供应链的车企基本陷入停滞,而比亚迪强大的自供能力,让其即使在低谷的大环境中,拥有深圳、西安、长沙基地等九大生产基地的比亚迪,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3、4、5月的销量均超过10万台
一位上市电池公司的业内人士称,“比亚迪原创电池科技是其在新能源领域的一大法宝,拥有刀片电池和超过70%的芯片自供率,而且将会成为特斯拉的供应商,这些都让其即使在复杂环境中依然屹立不倒,而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先摆脱供应链的依赖性,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抗风险能力。”
另一方面,底气十足的背后,让两大巨头足以谋划更为长远的战略。
短暂的停摆让特斯拉更重视产能,上海工厂、柏林超级工厂将在7月中旬暂停汽车生产两周,以进行升级,从而提高工厂产量。此外,德克萨斯州的超级工厂还将再扩建50万平方英尺。
改造后,特斯拉将包括位于欧洲、美国、中国三座超级工厂,投入运营后,产能将迅猛上升。
比亚迪也注意到这点,即便是当前的产能并不饱和的情况下,也仍规划在2022-2023年陆续打造十余家新工厂。
另一方面,比亚迪正在把重心转向更广阔的市场,即便已经有“朝代系列”多款旗舰车型,今年上半年,比亚迪依然采用了“车海”战术,两个月内推出了五款新车型,包括新款汉家族、腾势D9、海豹、2022款唐EV、唐DM-p,基本保持着半个月上市一款新车的节奏。而根据比亚迪的规划,下半年还将有数款新车上市,届时,比亚迪将深入攻占市面上各种车型和价格区间的消费市场。
巨头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虽然总销量高于特斯拉,但在汽车业务毛利率上,比亚迪仅为15.6%,特斯拉则达到32.9%,特斯拉的均价在30万左右,而比亚迪只有其一半。因此,与造车新势力相比,两大巨头考虑得更多的问题是,在攻下更多市场份额的同时,向更高利润进军。
从市值来看,比亚迪是仅有的迈入万亿元俱乐部的中国车企。虽然市值还被特斯拉甩在身后,但是6月,比亚迪首次问鼎全球销冠,是颇有历史意义的一幕,这或许是比市值更有说服力的砝码。铁王座由谁坐稳,还不到最后说胜利的时刻。
两大巨头的地带目前相对稳固,令巨头不安的事实是,如今新能源汽车的环境不同以往,特别是当互联网基因越来越深入地切中新能源汽车这一市场,苹果、小米、华为都不想放过这块巨大的蛋糕,也使得新造车效率大幅提升。即使坐上铁王座,也并非从此高枕无忧。
就像是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此前的股东大会上谈到,“电动化的进程正在加速,这个时候是看谁的资源多、供应链更完善、推出的产品优势更大,谁就能赢得更大的市场。”
在真正的金字塔尖上,竞争关乎速度,同样也关乎效率。这也意味着,后继新势力向前的追赶通道尚未完全清晰。
03
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拐点,大洗牌加速
“从0到10000,有很多感慨,对绝大部分整车厂来说,这都是一个小目标,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真的很难。”这是小鹏汽车在2021年9月首次月销过万后,董事长何小鹏的感慨。
而今年,这份担忧变成了隐隐的一份自信:“20万的交付,对于汽车行业来讲,只是一个很小的数字。”
草莽时代已经过去了。
2020年新能源造车破产倒闭的企业名单中排着一长串:因现金流断裂、行业竞争而倒闭的前途汽车,烧光84亿未造出一台量产车的拜腾汽车宣布破产清算,2021年博郡、赛麟也因为类似的原因,走上末路。
对于目前阶段来说,销量已是最基础的入场券,下半场的竞争不仅是电气化,而是智能化。在这一领域,挑战还很多。
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智能驾驶,二是智能座舱。作为最早入局新能源汽车的玩家,特斯拉的视觉道路一枝独秀,既能节约成本,也能获得最多的订单认可。而同属相似阵营的比亚迪就不如前者的技术实力,未来的隐忧是可能远不在供应链方面,自动驾驶和智能化的能力或将成为掣肘。
主机厂也已经觉察到这一趋势。
被吉利予以重望的新能源王牌极氪,虽然硬件配置优秀,但还是因为车机落后被诟病,而收购了魅族是表象,改善车机可能是深层的谋划。
练内功,补短板,这也将是一大趋势。相比于智能化这一必修课,各家要补齐的选修课各不相同。
智能化的隐忧折射在另外一个层面,是高端布局困难导致的盈利能力不足。
从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看,低端车型的销量在不断萎缩下降,而中高端车型的市场是增长迅猛的。随着后补贴时代的来临,车企面临的成本压力加深。因此,无论是从争夺市销率,还是从增高利润的角度,对于目前没有相应产品的车企,都在谋划进军中高端市场。
而对于凭借性价比而跻身新势力第一梯队的哪吒和零跑,也将要拿出技术的进步和车型的丰富,才足以应对在新能源领域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
而对于已经打出了高端牌的蔚来则有新的问题要解决,聚焦智能化外,还要打造出一款爆品和代表作,目前手握5款车型,月销还在万辆左右徘徊,着实是一个不小的危机。
此外,宝马、奔驰、大众等这些老牌车企也逐渐觉醒,开始在国内市场大面积投放新能源车型,虽然现在还没有形成可观的销量,下个阶段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相较而言,还有不少品牌仍处在危险的边缘,曾经被视为国内最有希望的造车新势力之一的威马3,曾和“蔚小理”处于同一梯队,今年5月威马汽车的交付量(上险数)为3240辆,1-5月,威马上险数仅为18,061辆。岚图和极狐,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前者月销量906量,后者只有4302量,都在交付量上尚需大幅突破。
智能化下半场,包括百度、苹果、小米在内的新玩家都会陆续下场。无论是在智能驾驶的多年经验、技术储备以及丰富的用户基础,甚至是在资金、可调动的资源方面,未来市场竞争都会愈发激烈。
汽车供应链人士王芩对Tech星球表示,“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迎来拐点,新一代新能源汽车角色的较量、博弈、替代,不能够再遵循传统燃油车时代静态的思维来判断。”
2022年,将会是新能源车企加速洗牌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