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免费网赚论坛  中国网赚  在家上网赚钱  如何网赚  网赚qq群  福缘网赚  网赚博客  酷我网赚  外国网赚  网赚任务平台 

大促到手价背后的故事

   日期:2023-11-08 13:36:41     浏览:59    
核心提示: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大促如火如荼,大家在淘宝、京东等平台上购物时,都会发现——商品的销售都会有个当前到手价或券后价,而销售原价一般只会存在于到手价旁边小小的“当前价”或“京东价”。 那么,到底为什么需要到手价? 到手价又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本文将展开讲讲大促到 手

每一年商家在大促上的玩法总是层出不穷,到手价就是其中之一,为什么到手价在一定程度上会更容易让人接受呢?文章的笔者整理分享了关于大促到手价背后的故事的一篇文章,大家一起接着往下看!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大促如火如荼,大家在淘宝、京东等平台上购物时,都会发现——商品的销售都会有个当前到手价或券后价,而销售原价一般只会存在于到手价旁边小小的“当前价”或“京东价”。

那么,到底为什么需要到手价?

到手价又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本文将展开讲讲大促到 手价背后的故事。

一、为什么需要到手价?

正常情况下,我们做一个产品或者业务,考虑的点在于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

到手价其实是在商品原售价的基础上,叠加各种促销优惠,最后用户实际购买可享受的价格。

所以,从用户价值角度来说,通过到手价的计算和展示,能让用户感受到商品的优惠,与原售价形成一个直接对比,从而也提升用户的下单意愿。

从商业价值角度来说,除了形成促销氛围和优惠感知,更重要的是,能通过到手价实现不同用户的不同“定价”。

这里就引申到另一个逻辑,在现实运营中,电商平台对用户的精细化运营,就涉及到对用户的不同定价。简单来说,对什么用户卖什么价格,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利润来源于销售规模和毛利率,一味地加价,毛利率高了,销售规模肯定跌了;一味地低价,销售规模上去了,毛利率又不行了。精细化运营的核心就是找到这个动态平衡,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

但问题又来了,对用户的不同定价是触犯了电商法的,电商法规定同一商品不能对不同用户有不同的定价,这属于价格歧视。也就是说,如果同一sku在售价上,设置了不同用户售价不一样,这种情况属于“一告一个准”。

既然这样,为什么这些年依然一直存在“大数据杀熟”?

其实有一个方法就是给用户不同的优惠。同一个商品,所有用户的售价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不同用户可享受的优惠不一样,比方说,我想针对新用户重点营销,所以我多给新用户福利,这是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就形成了同一商品,不同用户的到手价不同,最终实现了不同“定价”。

综上所述,到手价能让增强用户的促销优惠感知,刺激用户下单;也能帮助平台巧妙规避相关风险,实现部分场景的差异化定价,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到手价是怎么算的?

到手价来源于售价-优惠总金额。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优惠总金额怎么计算,背后有复杂的顺序、互斥、叠加等逻辑。

1. 促销分类别

一个商品实际上可能参加很多个促销活动,很难按照每个活动去设置扣减的顺序和优先级。

因此,一般情况下是针对促销活动进行类别划分,再按照类别设置优先级,并确认扣减的顺序。

不同平台的促销活动类型不一样。常见的有定金预售、单品直降、满系列优惠、店铺优惠券、平台优惠券等。

定金预售多指商品参加了预售活动,支付100元定金,可抵扣300元,到了尾款期就可以优惠300元支付尾款。定金的抵扣金额就是预售活动的优惠。

单品直降指直接对单个商品进行降价,比方说,某商品直降100元或者折扣30%等。

满系列优惠则是单商品或者多商品凑单时常见的优惠,例如满300元减30元,满2件8折。

优惠券我们一般分为店铺优惠券和平台优惠券。顾名思义,店铺优惠券由店铺发放和承担成本;平台优惠券由平台发放,平台和商家协商成本分摊。优惠券和单品直降的一大区别在于,优惠券包含领取和使用两个动作,单品直降则是直接参与活动下单。

2. 扣减顺序

区分完类别后,我们一般会确认扣减顺序,扣减顺序通过促销活动优先级决定。

简单来说,哪类活动优先级高,就优先扣减该类活动。

为什么要确认扣减顺序?

因为当多个活动优惠叠加使用时,上一个活动扣减后的金额,会成为匹配下一个活动门槛的金额,所以扣减顺序非常重要。

不同平台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确认活动优先级。一般活动优先级为定金预售、单品直降、满系列优惠、店铺券、平台券。

对应的扣减顺序相当于是到手价=售价-定金预售优惠-单品直降优惠-满系列优惠-店铺券优惠-平台券优惠。

3. 互斥&叠加逻辑

但是,这么多活动,不一定都是可以叠加的。

有时候叠加太多,会导致击穿利润,如果运营配置不得当,所以活动优惠叠加使用,可能造成亏损。

因此,促销活动之间又存在互斥逻辑。

一般情况下,同一类型的活动,只会取最优的优惠让用户享受。即同一类型的活动互斥。比方说,一个商品同时存在两个单品直降活动,一个直降100元,一个直降200元,这种时候我们一般取直降200元的活动,作为该商品享受的单品直降活动优惠。

对于不同类型的活动,我们一般可以配置是否与其他活动互斥。比方说,配置某个单品直降活动与满系列活动类型互斥,那么当商品命中该单品直降活动后,因为单品直降活动优先级高于满系列活动,同时二者形成互斥关系,所以即使其同样存在于某个满系列活动中,也依然无法享受该满系列活动的优惠。

有些时候,如果把全部活动类型的互斥叠加关系开放给运营配置,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运营配置出错,可能导致用户体验不佳或者业务亏损。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对一些活动的互斥叠加进行产品层面的强限制。

比方说,预售活动分为定金期和尾款期。正常情况下,定金期需要用户支付定金,此时是不叠加任何优惠。我们很少看到让用户付100定金抵扣300元活动,还会展示一个定金到手价85元。本质上付定金是一个锁定用户订单的行为,定金抵扣本身就包含了优惠性质,这种情况下付定金一般不再享受优惠。而其他优惠可在付尾款时进行叠加使用。

因此,预售定金期会设置与全部促销活动互斥,尾款期则可与其他活动叠加使用。

4. 单商品到手价计算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商品是怎么计算出到手价的。

1)核心逻辑:分层级,按照每层逐级最优逻辑进行处理

2)用户态:获取sku命中的活动时,需要过滤用户规则,即需要是当前用户命中的活动。

如果此时无uid(例如,用户未登录),默认该用户全部活动都可以参与。

3)处理顺序:单品直降 、 满系列 、 优惠券

4)单品直降

计算金额门槛:取商品sku基础售价获取活动列表:先获取该sku命中的全部单品直降活动输出活动及优惠:在两种类型中,计算出优惠最多的活动,并取该优惠,max{单品直降}

5)满系列

①计算金额门槛:获取商品售价减第一层优惠后的金额(max{单品直降}),为此时计算满系列活动的门槛金额②获取活动列表:获取此时sku命中的全部满系列活动,需过滤与第一层活动中输出的单品促销活动互斥的满系列活动常见的满系列活动类型包括:

阶梯满减循环满减满件折N元Y件

③输出活动及优惠:在多种类型组合中,计算出优惠最多的活动,并取该优惠,max{满系列}

6)优惠券

①计算金额门槛:获取商品售价减第一层优惠后的金额(max{单品直降}),再减第二次优惠后的金额(max{满系列}),为此时计算优惠券活动的门槛金额②获取活动列表:获取此时sku命中的全部优惠券活动,需过滤与第一层活动中输出的单品促销活动、第二层活动中输出的满系列活动互斥的优惠券活动一共会出现三种类型的组合:

店铺券平台券店铺券+平台券

③优惠券叠加顺序:当计算店铺券+平台券时,优先抵扣店铺券,抵扣后的金额再作为平台券的门槛金额去匹配平台券④输出活动及优惠:在三种类型组合中,计算出优惠最多的活动,并取该优惠,max{优惠券}

7)最终到手价

到手价=售价-max{单品直降}-max{满系列}-max{优惠券}

5. 多商品到手价计算

多商品跟单商品计算逻辑的区别主要在于满系列和优惠券。因为这两类型活动,涉及到多个商品参与同一个活动。

一般情况下,关于满系列活动,常见有两种处理方式。

第一种是无论一笔订单有多少个商品,都只能有一个满系列活动优惠。这种处理方式相对比较简单,匹配最优优惠即可,但如果用户购买多个商品且处于不同满系列活动时,对用户的体验较差。

第二种方式也是现在京东比较常见的,他直接展示该商品现在有哪几个满系列活动,让你自行选择你要用哪个。

此外,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满系列活动类型,包括满件折和N元Y件。我们以N元Y件为例,如果一个活动设置50元2件,你选择了三个商品一起购买,且三个商品都在该活动范围内,那此时应该怎么计算优惠?

假定三个商品的单品直降后价格为A1/B1/C1,且A1>B1>C1,本着对用户最有利的原则,可以选择让价格高的A1、B1参与该活动,此时总优惠为A1+B1-50。如果是对平台最有利的原则,可以选择让价格低的B1、C1参与该活动,此时总优惠为B1+C1-50。

依此类推,如果希望对用户有利,则选符合活动门槛的Y件价格最高的商品;如果希望对平台有利,则选择价格低的。

对于优惠券来说,如果限制了一笔订单只能使用一张店铺券和一张平台券,则选择了多个商品后,需要重新计算此时能用的最优店铺券和优惠券组合。

如果不限制一笔订单使用的店铺券数量,则需要先取每个商品能使用的店铺券的最优组合,再叠加最优的平台券。

6. 优惠分摊

多商品的到手价计算,还会涉及到优惠分摊。即多个商品参与一个促销活动时,最终的优惠分摊到每个商品上,需如何计算?

假定有ABC三件商品,参与满系列活动,这三件商品的单品促销和官方立减优惠后的促销价分别为A1B1C1。

活动总优惠为:A1+B1+C1-N。

如果子订单的顺序为ABC,则处理逻辑为:

A的分摊优惠=(A1+B1+C1-N)*A1/(A1+B1+C1)。B的分摊优惠=(A1+B1+C1-N)*B1/(A1+B1+C1)。C的分摊优惠=(A1+B1+C1-N)-A的分摊优惠-B的分摊优惠。

注:

计算分摊比例时,即A1/(A1+B1+C1),一般仅保留两位小数,直接向上取整。计算顺序按照子订单顺序进行处理,子订单顺序可能是随机的,也可能是按照商品金额进行排序。最后一个子订单不再计算比例,直接按照总优惠减去前面已分摊的优惠。

7. 支付场景说明

我们还经常会在看到,用户使用某种支付方式,也会给予优惠。例如,京东经常会引导用户使用京东白条支付,可立减5元。或者用京豆/淘金币可进行一定的抵扣,最终也可实现更低价格购买。

但是,这种优惠一般只在商详页进行告知和引导,而不会直接计算到到手价中。

主要原因是,这些优惠都属于支付层面的优惠,具体能否享受这些优惠,取决于用户选择什么支付方式,比方说,用户选择京东白条支付,可立减5元;可是如果使用微信支付,就无该优惠。同理,用户自行选择是否使用京豆抵扣,如果不选择则无该部分优惠。

所以,这些基于用户自主选择,不确定性较高的优惠,一般不会包含在到手价计算中。到手价计算一般只包含商品层面的确定性优惠。

到手价已然是当前电商平台最常见、最普遍的价格形态,但是背后逻辑其实非常复杂。除了上文讲述到顺序、互斥、计算逻辑外,在实际应用中,还要考虑可能影响到的亏损拦截等。

近些年,用户对大促纷繁复杂的玩法其实有了一些抵触,如何更精准快速的告诉优惠总金额也成为了一门学问。到手价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让用户更容易接受的,更清晰直接的表达形式。

每年大促层出不穷的玩法,或许会让到手价在未来有其他含义和逻辑。相信到手价更多背后的故事,仍在继续……

文章链接:http://900614.com/news/show-42338.html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