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商韬略(ID:hstl8888) 作者:耳令
因五粮液和燃面而闻名的宜宾,正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上快速起飞。2022年,它产销动力电池72GWh,占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的24.4%。
而在2018年,这个今天的 “中国动力电池之都”还是个电池的空白之地。
01
艰难的决定
“造啥子汽车哦,一点基础都没有!”
2016年10月,宜宾市委为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在第五次党代会上确立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势推进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的“双轮驱动”战略。
消息一出,消极的声音也从四面八方传来,包括一些干部,也都不相信宜宾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里有什么作为。
因为,它几乎是要什么就没什么。
论造车,它几乎是零基础,从传统到新能源,都没有;论利用新能源汽车重新洗牌汽车产业的机会搞新兴产业,其中最受关注的电池产业,宜宾也是零,并且也没有资源。四川倒是有不错的锂矿资源,但都聚集在川西高原地区,与之相距甚远。
这样的基础去搞新能源汽车产业,怎么看都像是“画饼的”。
以至于宜宾市临港新区投资促进局汽车产业局处长刘勇,几年之后向媒体提及事件经过,依然感叹:“2016年市政府选择发展汽车是一个异常艰难的决定。”
这么难,为什么还要做?答案是,当时的宜宾也很难。
困难开始于2014年,当年,宜宾GDP增速降到了8.0%。
政府因此很着急。
2011年跨入“GDP千亿俱乐部”后,宜宾GDP平均增速连续两年都保持在12.6%,但两年之后,却这么个掉法,而且看上去已是颓势难逆。
此前多年,宜宾一直高度依赖“一黑一白”两大产业,宜宾的工业总值超过60%都由其贡献。其中的黑,指的是煤炭,宜宾素有“川南第一大煤田”之称,煤炭产业一度占到宜宾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3%-15%。其中的白,指的是白酒,更准确来讲是五粮液集团。
一个五粮液所创下的营收,一度占到宜宾市GDP比重的44%。
依靠着两大产业护体,宜宾在四川的日子过得相当巴适。
但2013年开始,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五粮液当年营收下降近10%,煤炭业也进入产能“寒冬”,宜宾因此被抬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于是有了“双轮驱动”战略的出台,并将产业升级目标对准了热门的新能源产业。
下定决心,说干就干。
首先是凝聚共识,上下齐心。为此,市委副书记邓正权一次次不厌其烦地找干部谈心、谈话, “这种局面如不迅速扭转,宜宾将错失发展良机”。
与此同时,宜宾开始以占地100多平方公里的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支点推动战略落地:首先明确了“产学研港城”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思路,然后一边大力发展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一边开始大学城和科创城建设。
企业家关心的最核心问题是当地有些什么高校,
能提供什么样的人才支撑
填补人才缺口,是匹配新兴产业的重要一步。为此,宜宾政府几乎划出了四分之一的临港土地来建设大学城,这是整个三江新区内最优越的36平方公里,可以容纳约50万人。
伴随着产业新城建设的陆续铺开,宜宾造车也开始从梦想走入现实。
02
波折与转折
2017年,宜宾市委书记刘中伯两次奔赴安徽芜湖。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他见到了满头白发的尹同跃。
自2013年起,奇瑞的资产负债率一直维持在74%左右,为了推进迟迟未决的IPO,尹同跃决心舍弃部分销量欠佳的品牌,与正在发展汽车产业的宜宾市一拍即合。结果半路杀出个“野蛮人”,宝能集团的出现和注资,致使奇瑞与宜宾的合作最终取消。
观致未能进入宜宾,但另一个与其同出一脉的低端品牌——凯翼,却因此被改写了命运。
在宝能收购观致25%股权后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宜宾国资委迅速出手,携手五粮液集团出资24.94亿元,收购了奇瑞旗下凯翼汽车51%的股权。
一时间,“五粮液造车”的消息甚嚣尘上。但事实上,五粮液只是站了个台,其全资子公司普什集团仅持有凯翼0.5%股权,剩下50.5%的股权都由宜宾市汽车投资公司(宜宾市下属国企)持有。
为拿下凯翼,当地领导班子可以说是“拼了”。由于当时宜宾到南京还没有航班,他们常常需要先飞去上海,再赶500公里的路程至安徽芜湖,凌晨四五点到达,休息两三个小时后,第二天再去谈判。
也正是因为这股拼劲,尽管当时已经有其他城市给奇瑞开出更优厚的条件,奇瑞最终还是被宜宾打动了。
但是宜宾为什么要用全力拿下这款市场表现并不如人意的品牌?
单看现状,或许觉得这24.94亿元花得不值得。但宜宾看好的,是它的未来,以及可以通过它撬动的东西。
凯翼拥有燃油和新能源双造车资质,光是这两张“准生证”,就已足够值钱。
比如威马当年,单为两张造车资质就花费近12亿元,此后建造两座工厂又投入上百亿元。
而凯翼不仅拥有双造车资质,还可连生产基地一并从芜湖搬迁至宜宾。
凯翼汽车的引入,让宜宾成为四川省首个具备轿车、SUV、MPV车型,兼具燃油和新能源双资质全品类的乘用车生产企业的城市。
可一个整车厂仅仅只是无本之木,想要进一步形成汽车产业,就必须围绕产业链继续做文章。于是,宜宾将目光投向了上游零部件集群。
这一年,以氯碱化工为主业的宜宾地方国资企业——天原集团,以自有资金30870万元向广州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增资扩股。
广州锂宝让出49%股权后,又在宜宾投资设立了两家全资子公司: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宜宾光原锂电材料有限公司。前者主要生产正极材料,后者生产正极材料前驱体。
有了凯翼汽车和这两家企业,一个汽车产业链的雏形已经出现,而宜宾也顺理成章地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车核心三电(电池、电机、电控)上。
彼时,宁德时代已经开始了所向披靡的突破,宁德市GDP也由此迅速拉动。秉承着“要做就做最好”的原则,宜宾政府找到了宁德时代。
03
争分夺秒的663天
2019年平安夜,对宜宾政府和招商团队而言,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12月24日,一期占地973亩,投资60亿的凯翼汽车宜宾智慧工厂竣工投产。同日,宁德时代投资的四川时代动力电池项目开工仪式也在临港经开区举办。
将两个重要的日子放在同一天,似有一层“展示阶段性成果”的意味。
为了这一天,宜宾做出了诸多努力。
凯翼自西迁宜宾以来,项目得到了迅速推进,邓正权甚至放话“进度赶不上来,就把我免了”。而为了让宁德时代签约落户,宜宾招商团队更是忙了整整663天。
宜宾市动力电池项目招商专班办公室副主任周强,依然记得这期间的工作量,几乎是普通公务员的3倍。
“有一次我老婆跟我吵架,她给我发的短信是:我给你统计过,你96%的时间都没有按时回家。”
废寝忘食地工作,是因为宜宾自知自身资源禀赋欠佳。当时与宜宾PK的对手,除了天齐锂业总部所在的遂宁,甚至还包括省会成都。
为此,宜宾招商办发明了一招“砸门招商”,指的是领导带队上门,找到人,找对人,抓紧一切机会推荐。这招也被周强称之为“一绝”。
不过前几次拜访宁德时代时他们却连门都没有叩开,对方听闻宜宾是西部城市便提不起兴趣。
好在宜宾的地理优势和水运优势还是不错的。宜宾处于成渝经济圈中间位置,从地理位置上可以兼顾成渝两个超大城市。
而在水运方面,从宜宾开始通过长江将货物运抵上海,价格仅为陆路的六分之一。此外,宜宾还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电价远远低于东部地区。
宜宾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陶学周后来回忆道:“当我们介绍宜宾是西电东输基地,电价远远低于东部地区时,明显感觉他们被打动了。”
但一个总投资上百亿的项目,参考的维度还不止于此。如何进一步向宁德时代展示自身的营商环境、行政效率以及扩链成圈的能力?总不能等到凯翼汽车正式投产再向“宁王”秀羽毛。
强敌当前,时机稍纵即逝,于是宜宾提出搞一个“试用装”,拿一个规模更小的项目做试金石。
宁德时代也欣然接受了这个想法。2018年11月,主营防尘服和防静电手套的苏州天华超净和宁德时代在宜宾共同投资成立了宜宾市天宜锂业科创有限公司,2020年就实现了投产。短短两年,该公司就建成了2万吨氢氧化锂的产线。
从天原集团开始,其生产的烧碱为天宜锂业生产氢氧化锂提供了原材料,天宜锂业的氢氧化锂又供宜宾锂宝生产三元正极的原料,而无论是三元正极材料还是光源锂电生产的前驱体,都是动力电池的核心材料。
有了这次珠玉在前的合作,也有了上游材料的基础,“宁王”被打动了。2019年9月25日,宁德时代签约落户宜宾,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两个月后便举办了开工仪式。
惊心动魄的663天告一段落,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宜宾从一个资质平庸的选手到最终拿下动力电池巨头,天宜锂业这个“试用装”发挥了重要作用。
就连曾毓群在签约时也表示,正是因为“此前的合作基础,坚定了宁德时代继续在四川投资的信心”。
04
何以逆袭
今年6月,一场世界级峰会——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召开。来自全球的行业精英走进这座西部四线小城,宜宾也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在大会上被授予“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的称号。
从2019年四川时代落户开始,吉利时代、长盈精密、苏州天华超净、广州国光电器以及江苏国泰等上市公司接踵而至,宜宾的动力电池生态也不断扩容。
以三江新区为圆心,以临港经开区为起点,宜宾已经构建起从上游基础原材料到6大组件,再到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圈。
宜宾大学城在短短几年间从两所增加到12所,在校大学生也增加到8万多名,成为四川省内,除成都外,高校聚集地最多的地方,为宜宾的产业新城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资源。
伴随着产业整体规模也迅速壮大,这座曾经被VC/PE忽略的城市,也在不断吸引创投的到来。截至今年4月,在宜宾市完成备案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达40支。
截至2023年10月,宜宾已围绕动力电池产业累计引进总投资高达2700亿元的121个项目,产业链涉及正负极材料、结构件、电解液、隔膜、电芯、废旧回收等各领域,并已建成投产项目56个。
在这一系列项目的支持下,宜宾动力电池产业的规上工业总产值也从2020年的不足20亿元,迅速飙升到2021年的160亿,2022年的近900亿,并有望在今年突破千亿大关,达1200亿元。
与此同时,宜宾还几乎复制了动力电池产业的模式,在光伏产业突飞猛进。高景太阳能、高测股份、英发德耀、横店东磁等企业均已落地生根,全球硅料龙头通威股份前董事长、CEO谢毅也与宜宾合作创办了和光同程光伏,其总投资150亿元,可实现年产值约300亿元。
11月3日,宜宾市举行了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宜宾市委书记方存好在会上表示,宜宾已累计签约落地光伏项目27个,总投资超1300亿元,预计今年实现光伏产业产值350亿元,并在明年突破1000亿元,到2026年突破2000亿大关,为宜宾再造一个千亿产业集群。
至2022年,宜宾GDP已从2016年的1609.6亿元蹿升至3427.8亿元,实现翻倍。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西部地级市的速度,但宜宾做到了。
其实回到2016年,谁也无法预料到未来会通往何处。
宜宾在此过程中做到了充分学习,招商团队不断去合肥、深圳和苏州等城市学习考察,深深感受到了招商引资理念上的差异。
与晨道资本合资成立的35亿规模基金公司,专门扶持动力电池产业链相关项目,正是向合肥学习的结果。
宜宾也做到了知己知彼。在追赶宁德时代的过程中,宜宾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商业研究。包括这家企业的前世今生、历史沿革、市场竞争力、产业带动性以及与当地产业的契合度。
但更重要的或许是,宜宾敢于及时跳出对旧模式、旧路径的依赖。
《人民日报》曾经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立下过“判词”:先得断了旧念想。
宜宾不仅断,还断得恰到好处。回头再看宜宾决定入场的2016年,恰是宁德时代崛起、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年。
而宜宾的逆袭,也给当下陷入寒冬的三至五线城市带来了启示。
小城市产业升级大多受制于区位、交通等条件的影响,但新的产业结构不可能凭空生出,转型窗口期又稍纵即逝,在谋定一个方向以后,需要利用一切既有资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正如资源禀赋谈不上上乘的宜宾,其思考路径从来不是“已有资源能创造什么”,而是“为了达到目标,需要先创造哪些资源”。
有了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魄,最终必将迎来经济提质增效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