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连线Insight(ID:lxinsight) 作者:王慧莹
“叮叮叮”,每天早上醒来,文华的手机屏幕都会被十几条弹窗消息占据。这些不是微信消息,而是来自各大信息资讯软件。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面对纷繁的资讯,文华却不会都点开,只选择性阅读了小部分。
她所有选择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幕后推手。这个幕后推手是算法,是系统,是推荐机制。
这一点,在互联网圈待了十几年的王坤早就感受到了。直到2021年年初,王坤下决心想要改变这件事。彼时,一场谈话促成了一款全新社区产品的诞生——翎氪。
王坤与36氪CEO冯大刚达成了一致,冯大刚表示:“当下的内容产业过度算法,需要通过人来打破信息茧房。”
现在,王坤是36氪副总裁,更是翎氪的产品负责人。按照王坤及创始团队的话讲,翎氪是款“逆潮流”的产品,即逆着信息流时代的发展。
在顺潮流的产品中,人们看重的是市场规模、用户规模和用户时长,创作者和用户往往被系统和流量裹挟。肉眼可见的是,当平台的内容生产量越来越多,优质内容的密度在下降,优质内容被看见的几率也在下降。
为了改进这一现状,翎氪逆流而上,采取了人为的筛选机制。在翎氪,用户被分为主理人和消费者,主理人通过个人的判断转发他感兴趣或者认可的内容,为其关注者进行推荐。
在分发逻辑上,“翎氪的分发机制是个关注逻辑,在这个关注逻辑里面,消费者只有关注主理人,才可以看到主理人的内容。”
这样的翎氪,或许能给一部分乐于分享好内容的人找到一个栖息之地。
1、信息爆炸时代,算法还不够懂用户
信息爆炸时代,用户如何高效地筛选信息?这个答案没人能给得出。
当信息如海水漫灌般涌入,用户经常无法分辨什么是有效信息,尤其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甚至无法分辨标题党、以及自己真正想要的内容。这是信息流时代内容行业饱受诟病的问题。
换句话说,用户苦算法久矣。
“做行业信息的分发,我们应该去想办法帮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获得对他最有价值、最有用的内容。”王坤表示。
王坤在翎氪发布动态,阐述翎氪的产品理念
人们工作节奏越来越快,获取信息基本都是靠碎片化时间,这就对信息的获取效率和质量有了更高要求。但内容行业从门户走向信息流,用户对信息获取效率的需求一直在增长,只是算法推荐并没有满足用户的需求。
“还是有很多人希望能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能够节约时间,把整个信息匹配效率变得更高,而不是去消磨时间。”王坤表示。
更重要的是,在商业层面,内容消费平台的单个用户价值过低。
目前来看,内容消费平台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依靠流量-广告变现,整个商业模型的运转,依赖于巨大的流量输入。
具体而言,一方面平台需要不断地增加内容产量,以此增加用户点击率和留存时间,即便是低俗化、标题党的内容,只要有用户点击观看就可以。
另一方面,当内容生产权力从专业媒体扩大到自媒体,这时为了扩大影响力,要不断增大内容产量,内容的优质度便被无形稀释,甚至出现低俗化内容。
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整个内容生态质量下降,优质内容密度变低,优质内容被看到的机会也在变低。用户也变成系统下的一个个数字,甚至被抛弃了。
基于这种问题,很多人在尝试怎么解决或者改善,但却没有探索出一个完全放弃算法推荐的新产品或者模式,翎氪便在这时候出现了。
正如36氪CEO冯大刚说:“现在流行的内容产品最注重的是效率,而我们希望能在效率和质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在信息与信息之间加入人的筛选,可能会比单纯的机器筛选质量更高。”
2、翎氪怎么做内容社区?
去年9月份,翎氪悄悄上线。起初只对36氪的部分读者和少数财经科技圈的创作者进行了内测邀请。直到今年,这款酝酿了许久的产品才进入到大众视野。
这款产品的背后,是一个拥有近十年产品经验的互联网人。王坤在加入36氪前,曾先后就职于360、百度、网易等多家顶尖互联网公司。在这期间,他亲历了内容行业从门户时代走向信息流时代的无奈与彷徨。
“门户平台是被动的,他们只能防守,试图留存住内容的‘象牙塔’。”王坤表示。
看到这样的变化,王坤一直想要做一款真正能够帮助用户节约时间、高效的内容获取工具和社区。幸运的是,王坤与36氪CEO冯大刚的想法不谋而合。一款以人为核心的内容社区翎氪,应运而生。
社区,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内容社区,则是用内容连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这一点也是翎氪想做的。翎氪取意于英文单词「link - 连接」。相较侧重于内容生产和兴趣聚集的泛娱乐社区,翎氪更注重高质量内容的推荐与分享。“翎氪的核心是以人为维度进行内容分发,本质上是人本身在做判断。”
翎氪link页
但这注定是条艰难的路,尤其是对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来说。在算法推荐机制下,用户喜欢的内容可以迅速触达用户,那翎氪该如何平衡优质内容和分发效率?
最重要的变化是,王坤认为,在经历了人工编辑、搜索再到算法推荐的三轮迭代后,未来的信息推荐机制需要加入“人”的因素。
举例来说,在翎氪,用户被分为主理人和消费者。主理人是内容的发布者,消费者则是内容的接收者。内容消费者可以选择谁是他的“内容编辑”。这让用户对内容的筛选成本更低,同时让他们的匹配效率变得更高。
同时,为了让内容更加结构化,翎氪做了两个事情。第一个是氪集,这是主理人为消费者打造的阅读头条;第二个全网收藏夹,这是用户为自己打造的阅读头条。在收藏夹里,用户可以自定义标签,相当于为自己创建了信息流。
翎氪“氪集”和“全网收藏”功能
王坤透露,未来当用户关注的主理人达到某个数量时,翎氪会做出相应的提示。
“我们不希望限制用户的关注数量,但会提醒用户这个事,用这种产品交互形态来帮他尽可能的关注到他真正关心的主理人。”
值得一提的是,从问世至今,翎氪一直在坚持“用户邀请制”。一码难求的翎氪更像是一个“保护区”,把具备相同特征的人聚集起来。
“做翎氪的初衷是为了帮助用户节约时间、提升效率,我们不希望一开始就把规模变得很大,这可能会让我们偏离目标。”王坤表示。
翎氪的核心关键词是效率、获得感和认同感。用户能花10分钟就获取的信息,就不应该让用户在产品里停留20分钟;用户能不打开app就完成的事情,就不让用户多打开一次。
更深层次的意义是,这是一次向算法分发内容提出的挑战。
3、逆潮流的产品,怎么打造“氛围感”?
“翎氪,link你关心的人和TA关心的事。”这是翎氪的slogan。
想要诠释这句话,翎氪做了很多准备。从内容来看,社区类产品需要一个坚固的内核,即明确的社区定位。
在翎氪,主理人每天可以发布1-5条内容,但必须基于一个链接(包含图文与视频),消费者通过“link”主理人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话题。
“主理人就是linker,用自己的认知和思考,在优质信息岸和用户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去link两者,节约用户的过河时间成本。”一位翎氪主理人这样描述。
不能忽视的是,主理人和消费者形成了翎氪现有的生态,但如果把主理人看做KOL,参照以往的社区产品,头部KOL相继出走的故事频繁上演,贯穿每个内容社区产品的始终。
留住主理人,成为内容社区需要面临的问题,也是翎氪必须解决的。当主理人入驻到新平台,往往会形成自己的私域流量,为了帮助主理人留住这些流量,翎氪在今年上线了“小屋”功能。这个小屋类似微信群聊,是主理人与粉丝进行实时沟通的场所,只有主理人才可以创建。
翎氪“小屋”功能
更重要的是,小屋的出现让翎氪不再是主理人单方面输出内容,而是满足了消费者和主理人之间的双向互动。
在王坤看来,翎氪是一个偏粉丝价值型的内容平台。用户先看到的是其关注的主理人,然后才看到主理人分享的内容,同时这样也会倒逼主理人寻找好的内容,增强对粉丝负责的意识。
曾有一位主理人这样描述自己的经历,“来翎氪四个月后,我被倒逼阅读。”他表示,翎氪是一个倒逼他扩大阅读量、筛选文章、深度阅读的工具,也是一个记录思考、与他人探讨的平台。
他告诉自己的粉丝,远离短视频大本营,每天至少阅读两到三篇有深度的文章;每天至少阅读1-2小时纸质书籍;动笔写字,写一写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
长远的角度看,存在于互联网的商业世界,商业化是绕不开的命题。但在王坤看来,现阶段的翎氪,重要的不是商业化,而是打造氛围感。
所谓氛围感,就是让社区中的人有一套专属“语言”。当然,这也更像是一种文化认同。例如知乎专属的“谢邀”、B站不言而喻的“下次一定”。
刚刚起步的翎氪想要形成这样的氛围,还需要时间。王坤表示,他们预期的发展节奏是在1-2年的时间里打造好产品的氛围,当氛围感出现后,认同感也会随之而来,那时候才是做增长的好机会。
一款逆潮流的产品,需要面临的挑战有很多,但想象力也更大。不仅是翎氪,识区、阅览室都在以不同形式对算法发起了挑战,这或许也在代表着内容分发的新方向。
在王坤看来,内容平台的商业模式分为两类。一种是主流的流量-广告变现,需要持续且强大的流量基础;另一种是服务变现,即通过内容服务,去实现商业化收入。
虽然后者尚未形成主流,但翎氪想做的,是那个1%,但更有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