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毁谤的罗敏如何翻身?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周天财经(ID:techfinsight),作者:周天财经,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这两天,有两位江西人被骂得比较厉害,一个是让全国见识了地方国企内部近亲繁殖到何等地步的周劼,另一个就是趣店老板罗敏了。
前者是个低层级员工,靠着家族荫蔽进入油水衙门,一边展现出对权力的极度崇拜,一边大骂做题家「你也配」,让看官大开眼界。后者则是白手起家的罗敏,曾经在市场竞争中血战出线的「现金贷大王」,现在的身份是一名连续创业者,但即便一心扑向预制菜,逐步远离现金贷赛道,罗敏还是招来了一顿顿好骂。
照理说,一个努力创造财富的企业主,出身小镇,白手起家,没有靠家族关系尸位素餐,为何也如此招黑?最近几天的罗敏一定是郁闷又孤独的,好像做什么都会被骂,做得多错得多。前几年是被股东蚂蚁集团和支付宝割席断奶,现在是被代言人贾乃亮、傅首尔争相划清界限,还被新东方直播间的董宇辉老师拉黑,趣店和罗敏仿佛又突然成了一个人人喊打众叛亲离的对象。
拆解个中缘由,可以分为以下几点来看。
客观来说,如果要说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现金贷这个行业是有原罪的,曾经以砍头息和暴力催收、裸贷而臭名昭著,受行业大生态的牵连,即便是运作相对规范的趣店,也不免成了原罪的「密接」,更别提是作为行业头部选手了—— 赚得越多、罪过越大,是一种坊间朴素直观的认知。这些年,罗敏的生意盘子也萎缩了不少,某种程度上也是源于法律合规性的提升,否则罗敏此刻就不是坐在直播间,而是坐在厦门监狱里了。
但是,从野蛮生长走向法律层面的合规,并不能让罗敏免于道德层面的谴责,这也是为何罗敏一直想告别这段过往,真正在其他行业创立一番事业。
但不巧就不巧在,罗敏的个人 IP,早在此前的波涛汹涌中,已经成为了一个「负资产」符号。原本可能是负 10,这次加上了上亿元杠杆,就负得更多了,罗敏用切身经历诠释了什么叫「越努力越不幸」。
其次,看此次的赛道选择。
罗敏屡次进入的新领域,大多带有一些风口属性,属于赚商业模式的洼地,有追热度嫌疑。从早年答题撒币、二手车项目大白汽车,到奢品电商万里目,以及少儿素质教育万里目少儿,再到今天的预制菜,罗敏几乎每年都有一个 idea,几乎每一件新事业都是同一个模式、同一个脚本:行业集中度低、缺乏壁垒,打法上都是烧钱做规模买用户,高调入局、势如破竹。
我们不妨大胆假设一下,假如罗老板躬身入局的是芯片、光刻机、激光雷达,是生物医药、mRNA,在研发的冷板凳上一坐就是十年,应该不会如此招骂吧?其实,罗敏的一大失误,在于没有察觉到今天社会各界已经对企业家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使是联想集团的柳传志和杨元庆,也难逃因缺乏技术投入的「贸工技路线」而饱受指摘。
但也有成功翻盘的案例,比如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过往,李彦宏因「魏则西事件」和「中国人愿意拿隐私换便利」等言论而招来不少争议,也因为驱逐传奇高管陆奇和开除老臣向海龙,而被质疑「管理无序」,为改善口碑,李彦宏一度不得不把女儿推到公开场合下,打亲情牌。
而真正改善百度竞价搜索嗜血形象的,是百度这些年一直潜心研究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是通过集度汽车来参与造车,百度属于一二线大厂里第一个自己造车的(余承东也能算一个,但华为作为企业本身只能算半只脚踏足),每年研发投入 200 亿,努力攻克前沿技术,围绕李彦宏和老板娘马东敏的是是非非,也就消解了许多。某种程度上,赛道选择对企业家形象,起到了重大作用。初心和使命感,是直接体现在赛道里的,罗老板不管如何强调「我就是想让中国人吃上好菜」,效果终归要弱不少。
第三,再看看趣店此次的推广策略和技术细节。
还是熟悉的配方:大手笔撒币、高举高打,罗敏的成功哲学和张一鸣有些相似:都推崇「大力出奇迹」,用「打穿打透」来实现用户侧的冷启动。
但「模式创新」、「追寻风口」总会趋于内卷,罗敏要 all in 一个新领域,就得把杠杆加满,得「越来越出格」,直到把自己这具肉身也卷入进去,置身事内,一个本该躺在五缘湾游艇上吹风的罗老板,却要在直播间忍受强光和高温,一讲就是 15 小时,口干舌燥,不可谓不用力。
不光自己做直播,罗敏还跑去新东方直播间狂刷礼物,豪掷千金,这的确能引来热度,却引不来口碑,况且,新东方靠知识直播和悲情顽强赢得尊重,罗敏此时用这种粗暴姿态强势去斯文人的主场刷存在感、蹭热度,这种感觉就像是快手主播跑到「二舅」家堵门踹门放鞭炮,不够体面。
罗敏夸下了许多海口,他急于放狠话,做出过度承诺,比如:「不还钱就当送给你」、「谁发现我利率超出 36%,我送你一百万」、「在趣店市值达到 1000 亿美元前,我不再从公司领取薪水和奖金」。
他的世界,似乎常常用钱来衡量。简单直接,但也太用力,太激烈,读不出太多的友好和亲近感。
大力出完的奇迹,总得要快速回本,那还是得靠加盟,罗敏这次也不例外。但说起加盟模式,这些年餐饮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明星割加盟商韭菜的案例,公众对加盟模式早已颇有微词。罗敏一喊出加盟和贷款,公众难免会惊呼:原来你还是那个你呀!
一套本人高调直播 + 加盟快速铺量的组合拳下来,全是雷点。过去,dream big 和强执行力是罗敏的特长,但或许罗老板没有意识到,一招鲜并不能吃遍天,能力模型会老化,时移势易,风评甚至会恶化。
第四,从企业管理角度,趣店还有一个隐疾,也能解释这种能力「老化」,业内或许都有所耳闻:
趣店的核心班底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原住民,老臣们往往跟随罗敏长达十年,大家的成功经验是一模一样的,能力模型也是一样的,罗敏不容易对外来职业经理人委以重任,他不愿去同化那些「带枪投靠」的劳德诺,喜欢自己亲手培养一张白纸的令狐冲,罗敏采取了和京东一样的管培生制度,让一群高学历留学生背景的管培生纷纷走上了中高管岗位。
但问题就出在:这批年轻精英,从步入职场的第一天就在趣店,尽管能力突出,却往往缺乏足够的能量去撼动老板不靠谱的想法,只能慢慢顺着老板,学着老板,一旦高度同化,会形成厚厚的「能力茧房」,互相高度认同,且越来越认同。这也是为何,趣店几乎每一次创业,都能看到相似的影子。
即便是出色到阿里巴巴马云这地步的话事人,也需要被制衡和约束(马老师直呼:这段我熟),企业管理的要义是中庸,科层制度层层传导看似效率低,但往往像安全垫能吸收消解掉上面人的不靠谱 idea,如果一味强调执行力,提拔亲兵,要一杆子插到底,或许难以产生理想的效果。
罗敏已经不缺财富,公司账上还有 20 多亿现金,总资产上百亿,一轮轮折腾,反而折损掉不少财富,他内心深处想要的是尊重和认同,是外界喊一声:罗老板牛逼!但一方面希望见效快,一方面又想赢得尊重,多少有些「我全都要」的贪心,世间安得双全法呢?越用力,可能就越远离大家的尊重。就算是苏炳添这样的健将,假如不往终点跑,而往观众席跑,他跑的越卖力,技术越好,却只会离终点越远。
其实中国并不乏在坏口碑行业赢得好口碑的老板,链家创始人左晖就是一例,左晖一手改写了房产中介的行业规则,至少消除了部分行业乱象,树立了标杆,就连竞争对手都尊重他的人格和魄力。
罗敏喜欢提及自己寒门贵子的出身,但效果似乎并不好,比起同样是白手起家的刘强东,即便是引发过明尼苏达强奸案的轩然大波,刘强东还是渐渐摆脱了丑闻影响,是因为大家意识到,疫情期间的京东,确保物资供应功不可没,目前从社交媒体来看,刘强东在 B 站和抖音的风评依然不错,大碗喝酒、大手分钱的形象,深入人心。老刘身退,企业还在徐雷带领下继续增长,说明接班还算顺利。
罗永浩曾经也非常招黑,一个天真的企业主,经营不善跌入谷底,此后靠直播还债,他大方承认失败,也坦诚自己直播就是想搞钱,谈不上多么高尚,但贵在真实,「努力还钱」的人设还有些可爱,罗永浩既不需要强调自己的苦出身,也不用凸显直播带货的社会价值,就足以赢得尊重。互联网不光是有记忆的,互联网有时还是有判断力的。
或许躺平,被世人遗忘,对罗敏来说是更舒适的选择,但站在宏观层面还是要看到,下行期,企业主连续创业总比躺平摆烂要好点,投出去的钱总归是解决了一些就业,可能会比拿去买房变成砖头好点,从这个意义上看,企业主瞎折腾也不是毫无价值的。一身毁谤并非无法翻身,只是罗敏当学罗永浩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