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融中财经(ID:thecapital) 作者:艾希 编辑:吾人
“以后要开着比亚迪车,抽着比亚迪烟了?”
近日,比亚迪电子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旗下全资子公司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获得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颁发的《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电子烟代加工企业)》。消息一出,便引网友广泛讨论,“不好好卖车,比亚迪怎么做起电子烟了?”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比亚迪的上次跨界。疫情突发,比亚迪当即决定生产口罩,短短24天内,便从零成为全球最大的口罩厂,日产最高时能达到1亿只。并且2020年上半年其口罩业务还实现了85.7亿元的收入。
由此不难看出,比亚迪选择入局电子烟市场,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看中了其巨大的利润。一方面,行业中已经有诸如思摩尔国际这样的巨头凭借电子烟代工业务实现百亿的年营收;另一方面,随着电子烟整治政策陆续发布,行业将越来越规范,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但是实际上,拿到许可证的企业并不止比亚迪一家,当前除了有一些电子烟相关企业拿到该证,另外还有一些和比亚迪一样新入局的企业也都已经拿到,比如立讯精密以及劲嘉股份、金龙机电、顺灏股份、金城医药、博腾股份、华宝股份等。
比亚迪究竟能啃下多大的蛋糕,还不得而知。
01
比亚迪电子烟来了
比亚迪进军电子烟并非临时起意。
早在2018年,在电子烟市场尚处在野蛮生长时期,比亚迪便开始对电子烟所需的电子雾化进行布局。之后的一年时间内,又相继完成了对电子烟的市场分析和产品设计,产品初步成型。
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当中,比亚迪电子仍加紧研发,并且推进速度越来越快。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比亚迪电子已经完成了包括雾化烟具、陶瓷芯、烟弹的打样。此后,随着陶瓷雾化芯和烟弹系统研发成功,便又开始向专利方面布局。
在天眼查搜索发现,最早在2020年4月28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公开了一项名为“一种加热装置及电子烟”的专利。该专利主要可以减小加热装置在电子烟内部的占用空间,以便于电子烟的内部结构做的更紧凑,从而使整个电子烟的外观更加小巧美观。
此后,比亚迪股份申请电子烟相关专利的速度明显加快。仅2021年,便申请了11项专利,以实用新型专利为主。另外,还有“雾化芯及其制备方法、电子烟”“电子烟及其加热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设备”等发明专利。
2021年,比亚迪电子正式推出陶瓷雾化芯(陶瓷芯)技术品牌标识“BEEM CORE”。该项电子烟专利可基于传感器检测到的烟雾浓度或温度等参数来计算出该电子烟当前的剩余可抽吸口数,并在显示器上进行显示。
值得注意的是,对电子烟来说,雾化芯是一个犹如心脏一样的核心部件,也是电子雾化科技基础研究的热点方向。据当时媒体报道,彼时,思摩尔国际的FEELM黑陶覆膜雾化芯为其打造了固若金汤的专利护城河。此外,当时市面上等自主研发与生产雾化芯的企业还不到十家。而比亚迪电子发布“BEEM CORE”,也意味着向电子烟代工行业正式发起冲击。
比亚迪电子入局的时间并不算早。具备陶瓷芯技术先发优势的思摩尔早已与RELX悦刻、MOTI魔笛、YOOZ柚子等头部品牌建立合作,抢占了大部分市场。而与比亚迪电子建立合作关系的品牌中,如irnow空气实验、Maxfel极感、蓝沛、ICE暴雪、V·ZEON唯臻等,基本都是市场知名度不高的品牌。
同样是在2021年,就有消息传出比亚迪正在接触雾化烟品牌,寻求以直接收购或入股的方式切入品牌端。不过据相关人士透露,比亚迪主要评估的对象并非大家熟知的头部品牌,而是倾向于选择第二阵营品牌。而截至目前,也没有再有相关消息传出。
这样看来,与行业巨头思摩尔国际相比,比亚迪电子还相差甚远。
但是,随着我国对电子烟政策的逐步加强,行业也将进入有序发展阶段。而这或许也将成为比亚迪电子实现突围的机会。
据了解,这次获得许可证的是比亚迪电子旗下全资子公司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1月。据天眼查显示,正是在比亚迪相关动作频繁的2021年,该公司经营范围新增电子雾化产品及其配件的生产、研发与销售。当前,该公司已经有100多项电子烟相关专利获得授权。
据比亚迪介绍,目前,比亚迪电子已完成全系列电子雾化产品的专利布局和自动化生产线的投建,充分整合自有的新型材料研发、精密模具、产品设计和开发,以及智能制造等全方位能力,致力于成为健康减害领域的践行者和引领者,为广大用户提供品质安心的卓越产品。
外界测算,比亚迪电子满产产值或将接近百亿水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雾芯科技、思摩尔、劲嘉股份、比亚迪四家深圳上市公司获得生产企业许可证。提前拿到“入场券”的比亚迪电子,后续或许真的有机会成为电子烟代工厂中的龙头企业。
02
硬核跨界,芯片口罩电子烟统统都做
对于比亚迪进军电子烟市场,也有一些不理解的网友表示,“这是不务正业。”
但实际上,比亚迪的业务已经涵盖了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具备一些地位。
而这次进军电子烟业务的比亚迪电子,是一家从比亚迪拆分出来的企业,主要业务是代工生产智能手机、口罩、电子烟等。另一方面,过去,比亚迪十分擅长通过跨界来搭建自己的帝国并吸金。
实际上,早在90年代,比亚迪已经在电池领域声名鹊起,大幅占领市场之下,使得早年占据市场优势的日本企业被迫退出市场。之后,比亚迪又通过收购泰川汽车正式进军汽车领域。时至今日,比亚迪市值已突破万亿,超越大众汽车集团,紧随丰田汽车集团,并成为国内首家进入万亿俱乐部的车企,也是中国唯一一家市值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企业。进入汽车领域还不到20年,比亚迪便从零做到了全球第三,而后两家都是历史近百年的老牌车企。
另外,早在2005年比亚迪就开始布局芯片产业,并且涉及到全产业链,包括原材料,芯片设计,封装测试,制造和应用等领域。2008年收购宁波中维半导体,开始进军汽车芯片领域。近两年来,比亚迪还投资了AI芯片厂商地平线、激光雷达厂商速腾聚创等诸多芯片企业。当前,比亚迪半导体团队已经陆续推出了IGBT芯片、车规级MCU芯片、模拟IC芯片等产品。
近两年来,可以明显看到,比亚迪跨界的幅度更大了。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口罩成了最紧缺的防护物资之一。这种情况下,当时有不少企业宣布跨界生产口罩。2020年2月8日,比亚迪正式宣布援产口罩、消毒凝胶为抗疫助力。
凭借着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比亚迪在短短3天之内完成了口罩机图纸设计,7天完成了口罩机设备的生产研发,10天就做出了产品并正式下线开始生产,从最初的口罩日产200万只到3月底的2000万只再到日产5000万只,超过了美国的3M公司,仅用了24天便成为全球最大的口罩厂,日产最高时能达到1亿只。根据其2020年上半年成绩单,在主业汽车销售下滑30%的情况下,比亚迪口罩业务实现85.7亿元的收入。
除了这些,比亚迪跨界的身影还可以在更多领域看到,比如,2020年11月,比亚迪推出了首款国产笔记本电脑;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比亚迪还组建了1000多人的研发团队、耗时五年、累计投入50亿元成功打造出了跨座式单轨——“云轨”产品……如今,比亚迪已经成长为集电池、手机代工、汽车制造、芯片制造等多种主营业务为一体的巨无霸。
其实,对一家代工厂来说,最理想的状态便是固定的订单对应固定的人员,永远有事做,有钱赚。虽然比亚迪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汽车相关业务。但是从利润增长角度来看,依旧是其控股的比亚迪电子的手机产品代工业务是比亚迪主要的利润增长渠道。由于汽车业务研发投入巨大,尚处在亏损状态。在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比亚迪势必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这样来看,比亚迪电子开展电子烟代工业务,便是顺理成章了。
03
巨头都看上了电子烟
想明白了比亚迪为何要进军电子烟业务之后,另外一个问题是,这一次,比亚迪还能像两年前跨界卖口罩一样,将电子烟做成一门好生意吗?
在比亚迪初涉电子烟市场的2019年,随着电子烟出货量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电子烟品牌诞生,导致电子烟品牌的竞争直接进入手机产业一般的白热化,这一“盛况”引起资本追逐,关于该行业的投融资也变得频繁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电子烟行业投融资数量达到50起左右,此后在市场名列前茅的电子烟品牌RELX悦刻、FLOW福禄、TAKI喜克、灵犀LINX、SSSO嗖、雪加SNOWPLUS、Gippro龙舞、巨力电子烟等均获得了融资,背后投资机构包括梅花创投、逍遥资本、山行资本、普思资本、经纬中国、红塔创投、嘉御资本等。不过,这时行业中融资的单笔投资规模都较小,其中投资较大的有包括魔笛MOTI获得的和玉资本领投的3100万美元、冰壳Bink获得的中美烟草投资的2000万美元,大多数品牌的融资都位于千万级别。
2020年,随着行业“强监管”趋势显现,投资热度明显下滑。不过紧接着到2021年随着行业不断规范化发展,虽然投资数量增幅不明显,但投资金额增幅超3倍,单笔投资金额大幅增长,行业格局进一步集中,往往是更正规、规模更大的龙头企业更容易受到资本青睐。比如,vitatp唯它、中创雾联、YOOZ柚子均获得亿元及以上融资,其中YOOZ柚子融资金额高达2亿美元。
也正是在2021年,行业格局显现,行业龙头雾芯科技,在资本加持下仅用了三年时间就顺利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天眼查显示,上市之前,雾芯科技共完成3轮融资。值得注意的是,在其背后,均是知名机构,比如源码资本、红杉中国、IDG资本、山行资本、DSTGlobal等。
当前,随着电子烟整治政策陆续发布,行业逐渐走向规范化。有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电子烟市场规模将超过1080亿美元。巨大的市场潜力背后,也带动了一批电子烟代工厂迅速吸金。比如,电子烟代工厂龙头企业思摩尔国际2020年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根据其2021年全年业绩报告,2021年思摩尔国际全年营业收入高达137.55亿元,同比增长37.2%。
因此,巨大的利润吸引着多家巨头入局。当前,除了比亚迪电子,还有制造业巨头立讯精密以及劲嘉股份、金龙机电、顺灏股份、金城医药、博腾股份、华宝股份等均已获得电子烟生产资质。
从前景来看,一方面,随着行业越来越规范化,未来电子烟行业发展空间也将更大;另一方面,烟弹属于消耗品,容易产生后续消费。而相较于全球8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我国电子烟消费市场还较小。随着监管的成熟、消费观念的迭代,未来我国将不再只是全球电子烟第一生产大国,也将成为第一消费大国。
但是,这也为比亚迪带来一个大问题,在这个巨头伺机而动的赛道,比亚迪要捞金,又能抢下多大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