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来越多的风投资金流向机器人公司的同时,该行业诞生的独角兽企业也逐渐增多、企业成长速度也更快。
风险投资人对 AI 概念投资减速后,开始着力寻找那些直接展示 AI 能力的机器人公司——不用太高级的 AI 智能,「被买单、能商用」成为 VC 投资对一家技术企业更重要的考虑因素。
IT 桔子数据显示,2020 年机器人赛道投融资事件为 200 起,2021 年上升至 288 起,2022 年前 9 个月该行业的投融资事件为 170 起。
在越来越多的风投资金流向机器人公司的同时,该行业诞生的独角兽企业也逐渐增多、企业成长速度也更快。
IT 桔子数据显示,中国现有机器人独角兽企业共有 17 家,其中 2021 年新晋独角兽企业 8 家,为机器人行业历年新增独角兽最多的年份。进入到 2022 年,截止到 9 月 2 日,该行业又新增 3 家独角兽企业,分别为智能工业机器人服务商「梅卡曼德机器人」、通用智能机器人公司「Flexiv 非夕」以及协作机器人研发商「镁伽机器人」。
从所处城市分布来看,北京和深圳成为拥有中国机器人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城市,分别有 5 家;其次为上海,拥有 4 家独角兽企业,以东莞、天津、武汉为代表的二线或新一线城市分别拥有 1 家机器人独角兽企业。
从成为独角兽企业用时情况来看,2014 年之前成立的机器人企业用时较长,平均用时 7.25 年才成为独角兽。2014 年之后,多家企业在 3 年—5 年的时间内获融资成为独角兽,并且新成立的公司不断刷新用时记录,例如智能服务机器人服务商「思灵机器人」仅用时 3 年零 2 个月便成为独角兽。
此外,独角兽企业们的融资历程也颇有看点,有获资本长期投资,从第一轮投至独角兽;有的背后汇集国资、顶级 VC、互联网巨头投资;还有的历史所有融资均有顶级资本参投……资本寒冬之下,这些公司仍在打动资本投资。
01 所有融资,均有顶级资本参投
初创企业能打动资本获得融资已实属不易,若是历史所有融资均有顶级资本参投的企业更是难得。IT 桔子数据显示,在机器人行业独角兽企业中,根据已公开的投资方信息来看,有 2 家企业所有投资均有顶级资本投资,分别是箱式仓储机器人服务商「海柔创新」和通用智能机器人公司「Flexiv 非夕」。
海柔创新自 2016 年成立至今共获 8 轮融资,首轮融资投资方为 XBOTPARK 基金-松山湖机器人,该资方由中国知名教授李泽湘联合其他教授联合发起的成立。之后联想之星、源码资本、华登国家、红杉资本中国等顶级资本均纷纷投资海柔创新,到 2022 年 6 月海柔创新所获融资均有顶级资本参与。
据悉,海柔创新专注于箱式仓储机器人系统研发设计,帮助实现物料搬运的自动化和分拣的自动化。随着老龄化、用工荒等问题的出现,以及因疫情造成的停工停产,各行各业对物流自动化需求上涨,仓储物流机器人企业在此情况下备受欢迎。
资料显示,海柔创新目前已在全球落地应用 500+项目,广泛应用于电商、医药、零售等各行业,在全球布局知识产权 1100 余件。
海柔创新智能仓储机器人(图片来源于海柔创新官网)
通用智能机器人公司 Flexiv 非夕自 2016 年拿到真格基金的首笔融资之后,第二笔融资获得金沙江创投、顺为资本等资本投资,2020 年 12 月美团、新希望集团、云锋基金、招商局资本、高榕资本等出资近 1 亿美元投资该公司,这也是 Flexiv 非夕获得的第三笔融资。可以看出,Flexiv 非夕从拿到第一笔融资,到成为独角兽,根据已公开的投资方来看,历轮融资均有顶级资本参投。
资料显示,Flexiv 非夕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集工业级力控、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于一体的自适应机器人产品,并且是全球首台自适应机器人的原创者。从业务增长来看,Flexiv 非夕于 2021 年完成首条自适应产线的部署交付并已实现批量复制,业务同期增长近十倍。
Flexiv 非夕自适应机器人(图片截选 Flexiv 非夕自官网)
拥有核心竞争力,并伴随用智能机器人逐渐在市场广泛认可,业务增长空间较大,Flexiv 非夕能吸引到顶级资本投资也就不奇怪了。
02 获资本长期「扶持」,从首轮跟投至独角兽
2018 年 7 月,智能机器人服务商「思灵机器人」收到了来自高瓴投资和线性资本数百万美元的种子轮投资,此时距离思灵机器人成立还不到 1 个月。
但高瓴和线性资本对这家初创公司的扶持才刚开始。2019 年—2021 年,思灵机器人又接连获得了 5 次融资,直到 2021 年 9 月思灵机器人在获得超 2 亿美元的 C 轮融资之后,晋升为独角兽企业。在此期间思灵机器人获得的多轮融资背后均有高瓴和线性资本跟投。
据了解,思灵机器人是一家智能机器人系统研发及应用服务商,核心产品包括 7 自由度轻量化机械臂、通用机器人控制器、机器人视觉系统等。公司始团队成员均来自德国宇航中心,其中联合创始人陈兆芃曾担任德国宇航中心机器人和机电一体化研究所(DLR/RMC)实验室副主任,全面负责德宇航多个型号机器人的研发。
在获得 C 轮融资之后,思灵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陈兆芃层高表示,公司的目标是在 2024 年左右进行 IPO(首次公开招股),具体时间还要取决于公司估值,上市地点取决于公司大部分营收的来源地。
另一家智能家居产品研发商「追觅科技」,背后也有自己长期的扶持者——小米集团。2017 年 12 月成立的追觅科技,4 个月后收到了来自小米集团、顺为资本等多家机构投资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此后小米集团又出手投资 3 次,直到 2021 年 10 月将追觅科技送至独角兽企业。
据了解,追觅科技在刚成立还没有产品上市时,获得小米集团等资本的天使轮投资之后,就加入了小米生态链,负责智能清洁品类。之后追觅科技推出了扫地机器人、无线吸尘器等清洁产品。
但追觅科技并不是小米生态链中唯一一家负责清洁产品的企业,此前专注智能清洁机器人及其他智能电器研发和生产的「石头科技」同样主推扫地机器人,并且市场占有率较高。但随着 2020 年 2 月石头科技上市之后,开始「去小米化」,小米需要新的企业填补石头科技留下的空缺。
值得注意的是,石头科技上市之前的融资小米集团均有参与,而追觅科技升至独角兽企业也离不开小米集团的多次投资。有人士分析称,如今的追觅科技与石头科技的发展路径越发相似。
03 身后投资方汇集国资、顶级机构和互联网巨头
从机器人独角兽企业历史融资来看,获得多轮融资的企业不在少数,被明星机构多次投资的也有多家,但背后资方同时汇集国资、顶级机构和互联网巨头的只有服务机器人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擎朗智能」。
擎朗智能自成立以来共获 6 轮融资,以软银愿景基金、源码资本、华登国际等为代表的 VC 机构在投资擎朗智能的同时,阿里巴巴旗下的「饿了么」也投资了该企业。此外,国有创业投资机构「上海科创投集团」也在 2020 年 3 月投资擎朗智能,成为其背后资方的一员。
擎朗智能能吸引到软银、华登国际等机构投资在于智能服务机器人广泛的应用场景,以及已经落地服务的合作伙伴。据了解,擎朗智能公司所服务的客户覆盖了餐饮、酒店、写字楼、医疗、社区养老、机场、购物中心等多样化场景,客户包括威斯汀酒店、希尔顿酒店等。其中服务于餐饮行业推出的送餐机器人、传菜机器人等已与国内 65% 的餐饮百强品牌达成合作,包括海底捞、西贝、外婆家等,并在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地机场、图书馆、咖啡馆落地。
擎朗智能智能送餐机器人(图片截选自擎朗智能官网)
服务如此多餐饮客户的擎朗智能,与背后连接庞大餐饮商家的饿了么需求相匹配。2021 年,饿了么出手数亿元独家投资擎朗智能,但双方的目的还不止于此。对于配送机器人领域的企业来说,目前有三种模式:1. 售卖和租赁机器;2. 自建服务网络;3. 与巨头合作联合运营。擎朗智能的创始人&CEO 李通明确表示,巨头的研发能力令人敬畏,不排斥和巨头展开战略上和资本上的更深入合作。或许,饿了么投资擎朗智能是为了双方更好的合作。
2020 年 3 月,擎朗智能收到一笔 2 亿元融资,不过看点还不止融资金额,本次的投资方里面多了国资的身影——上海科创基金。该基金是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由上海国际集团牵头联合其他五家上海国资企业于 2017 年发起设立的市场化母基金。擎朗智能作为一家上海科技企业,而上海科创基金又以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为使命,因此擎朗智能拿到了上海科创基金的投资。
从以上机器人独角兽企业可以看出,技术和市场应用情况是影响资本是否长期买单的重要因素。如果说大多数企业能拿到第一笔融资,归功于创始人本身或公司团队能力,那么想要吸引资本长期投资助力,就要在技术和市场上发力,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当然,对于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智能机器人行业来说,还有更多应用场景等待机器人的落地开发,所处赛道稀缺的对手且较早进入的玩家都会成为资本关注的对象。这也意味着,其他领域的机器人企业还会有新的独角兽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