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直通IPO(ID:zhitongIPO) 作者:林京
集合店纷纷陷入关店潮。
集合店鼻祖LoFt的创始人曾说: “消费者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会希望为生活增添一些色彩,(集合店)像桌子上的一束花。 ”
2019年,各类潮流、好物、美妆集合店“新物种”迎来密集投资,背后站着创新工场、IDG资本、腾讯投资、高瓴资本等一众明星投资机构。这是一门取悦年轻人的生意,琳琅满目的货架、高颜值设计风格,吸引年轻人驻足打卡。
尤其是,随着国货美妆的爆发,各类美妆集合店也乘风而起。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下半年就涌现了B+油罐、H.E.A.T喜燃、健康星球、HAYDON黑洞、木星予糖、嘻选护肤红牌仓等数十个新锐集合店。
然而,短短不到两年时间里,集合店纷纷开启关店潮。好物集合店番茄口袋相继关掉合生汇、三里屯门店,目前在北京仅剩3家门店。包括THE COLORIST调色师在内的美妆集合店迎来关店潮,WOW COLOUR目前全国门店总数约为135家,较巅峰期的300家缩水一半。
昔日备受资本青睐的集合店,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01 集合店留不住年轻人?
核心商圈店面、上万个SKU,是集合店们的共同特征,也让企业承担着人力、租金等高昂成本。
集合店皆在“讨好”年轻人方面下足功夫。KKV创始人吴悦宁所理解的零售本质是两点——尖叫的体验跟极致的效率。番茄口袋创始人兼CEO王丽杰曾表示,主打线下渠道,希望带给年轻人小惊喜、小确幸、小感动。番茄口袋希望服务于14-28岁的年轻女孩,600-1000平米。
在门店设计上,KKV主张迎合年轻一代的“美学”需求,明亮的色彩,美妆蛋墙、彩色集装箱等标志元素成为年轻人打卡之地。番茄口袋也通过风格、陈列、灯光、道具都是在不断迭代变化,打造空间美学,在三里屯店中,番茄口袋便通过洞察消费者需求,打造了“暖工业风”。
新消费品牌多以线上起家,集合店成为其布局线下的一个重要渠道之一,加之近两年国潮的火爆,都让集合店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但回归到商业模式本身,也显现出诸多问题。集合店如火如荼之时,一方面面临着“有人气、没钱赚”的尴尬困境。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中国美妆集合店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相对较高的客流量,新型美妆集合店的成单转化率较低。据对比,某新型美妆集合店某门店2021年日均客流量达到750人次,转化率20%,平均客单价100元;而某传统美妆集合店某门店2021年日均客流量480人次,转化率33%,平均客单价148元。
另一方面,Z时代群体喜欢尝鲜,而后打卡种草,这让集合店成为小红书、抖音等新兴渠道上的“常客”,但是当密集的集合店出现在人们生活中,集合店趋于同质化,新鲜感散去,产品核心竞争壁垒尤为关键。
美妆集合店曾是是许多线上国货品牌在线下少数或唯一的渠道,但当疫情之下美妆产品消费疲软,以及美妆品牌开启自营线下模式之后,美妆集合店亦会陷入“卖不动”的尴尬境地。
一位潮流集合店爱好者告诉猎云网,很多集合店打造性价比概念,产品质量相对一般,集合店很多产品适合出差等临时性需求,日常购买彩妆产品还是会选择线上。集合店里面,覆盖众多SKU,一个弊端是但很难形成记忆点。此外,她认为,现在很多消费者追求一种极简主义,会选择花费更多的去购买一个昂贵的正品上,而非选择众多平替,此消费心理势必也会对集合店造成一定冲击。
02 集合店开始踩下急刹车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美妆集合店融资总金额超27.14亿元。其中,四年完成四轮融资的话梅,估值达50亿。观潮新消费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集合店行业共发生融资事件14起,其中3月、8月及年底较为集中。
在资本“输血”之后,集合店纷纷“跑马圈地”。调色师定下了全年500家新店的开店目标,WOW COLOUR创立半年已进驻全国多个一线商圈开店近300间、签约600间。2021年目标开店1000间,同步进驻海外市场。
然而,今年以来,大部分集合店踩下急刹车,从2021年上半年开始陷入闭店潮。
公开资料显示,THE COLORIST调色师加盟店关闭59家,与调色师同为一个集团的另一美妆集合店品牌KKV也关闭了位于北京王府井的apm门店。名创优品旗下的WOW COLOUR净关店数量近60家。NOISY Beauty净关店数量近10家,HAYDON黑洞也于近日陆续关闭了位于杭州、上海和哈尔滨的多家门店。
来源:猎云网
据未来消费报道,万科招商人员Eddie曾表示,目前有较大关店动作的集合店都是以国产或中低端品牌为主的,其实跟完美日记业绩下滑的逻辑相似,主要是产品不能满足现在国内消费者的需求了。“完美日记最开始开线下店的时候坪效蛮高的,当时丝芙兰也感受到了威胁”但现在再看的话,那时候应该是它的广告投入和个别质量不错的单品创造了爆点,但是之后产品质量没有持续性表现,对白领、学生的吸引力也大幅减弱了。”
集合店大致分为自营和代销两种模式。前者代表性品牌名创优品,这考验着企业的供应链和IP能力,后者则是门店集合了多种新消费品牌,选品成为核心竞争力。
一位美妆品牌负责人曾告诉猎云网,她认为美妆集合店商业模式不稳定,比较依赖产品,且消费者更多会在门店购买眉笔、卸妆棉等产品,对于彩妆产品,大部分消费者习惯去线下逛,但最终会在线上购买,毕竟线上价格也具有优势。
上述美妆品牌负责人表示,现在与一些美妆集合店合作时,与融资热潮下企业现金流充足相比,现在企业采购产品量变得保守。在一些折扣活动上,集合店会跟品牌进行沟通是否参与,这些折扣的钱需要品牌去负担。
从商业模式来看,集合店也是一门重线下的生意,易受到疫情和电商的双重冲击。
尤其是直播电商的发展,进一步削弱新型美妆集合店的议价权。零售专家胡春才曾对媒体指出,集合店在国内有着一个体量庞大的对手——电商。线下集合店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能在电商上搜寻到同类商品且价格更低,多数就不会到集合店进行消费。
但只有性价比也不是万能良药。名创优品的增速放缓,也让叶国富变得焦虑。他意识到,“性价比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有性价比还不行,产品要有独特性,有设计。”
此外,无论是不同品牌的同质化竞争,还是同一品牌的大幅扩张,都会造成客流量的分流,单店业绩的承压。
KKV一些加盟商曾对外透露,他们在加盟KK馆之后碰上疫情,营收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待疫情好转,KK集团不但弃他们不顾,而且还大举开启了新的KKV。KKV投资更多,规模更大,很快就挤掉了KK馆的生存空间。而与KK馆合作协议尚未到期的加盟商,纷纷叫苦不迭。
来源:猎云网
以KK集团旗下两大主要品牌KKV和THE COLORIST为例。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KKV分别关闭了1家和44家加盟店,尤其是2021年上半年,关店量已经跟同期开店量持平。THE COLORIST调色师分别关闭了1家和68家加盟店,2021年上半年关店数量更是同期开店数量的七倍。
此外,今年五月正式实施的《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对化妆品小样的生产标准、标注方式、售卖方式等方面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这对以小样起家的集合店而言,无疑面临着更多挑战。
03 降本、投资、增加护肤品,集合店寻“钱”途
许多集合店面临着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以KK集团递交的招股书为例,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KKV分别实现实现营收0.82亿元、8.35亿元和10.49亿元,占KK集团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7.3%、50.7%、62.3%。
营收不断攀升的同时,公司亏损却逐年加重,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KK集团的亏损分别达到了人民币7950万、5.15亿、20.17亿及43.97亿元。
经历过快速扩张时期,集合店纷纷开始谋变。
首先是降成本。出于“用极致美学打造潮流爆款”的理念,KKV门店选择在主要商业区,且门店面积较大,KKV商店面积从300平方米到3500平方米不等,调色师门店面积从100平方米至2100平方米不等。
门店还覆盖大量SKU,每家KKV门店通常销售18个品类中超过20000个SKU。这意味着KK集团要面临着租金、门店管理、库存、运营等一系列成本压力。
部分集合店已经开始减少门店面积。有加盟商对南方都市报表示,现在WOW COLOUR将主力店铺的面积缩小至150-200平方米左右,不再像之前那样一味“求大求全”。
其次通过投资。KKV创始人吴悦宁不仅是一名创业者,也是一位投资人,去年年3月,吴悦宁连同UC优视原联合创始人梁捷、璀璨资本创始合伙人吴晓丰,一起创办了一家Founders’Fund——不二资本,已经投资包括Tasogare隅田川咖啡等在内多个消费热门品牌。
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话梅的公司主体“北京话梅乐享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投资了近10家新消费品牌,出手主要集中在2021年,涉及护肤、保健、香氛等多个细分赛道。
此外,话梅也走上了跨界,开柠檬茶店、收购美妆品牌,通过其他渠道来提高毛利,建立新的差异化壁垒。
最后是增加护肤品。例如WOW COLOUR的定位逐渐由早期强调的“彩妆”转为“美妆”,护肤的品类占比提升到了30%。
眼下,万物皆可集合店的趋势依旧存在,企业仍在尝试。近期,奈雪的茶宣布也将打造生活方式集合店“奈雪生活”,提供烘焙茶饮、阅读空间、花艺、简餐等服务。
但无论是何种形式的集合店,都到了为集合店祛魅,加强修炼“内功”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