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洪流是无情的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驼鹿新消费(ID:tuolu360),作者:秀珍,编辑:李君,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近期,国美高层变动频繁。据报道,国美电器CEO王巍已于上周一离职,同时国美投资公司CEO何阳青也已经离职。就在1天前,国美刚因欠薪危机受到关注,国美为此做出的回应表示不排除裁员以缩减成本。
与国美同病相怜的还有苏宁,2021年苏宁易购净亏损超400亿元。近期虽然表现非常“低调”,但此前被供应商申请“破产清算”也一度引发关注。2022年5月6日,深交所更是以持续经营能力不足为由,为苏宁正式“带帽”,苏宁易购变成了“ST易购”。
曾经,国美、苏宁这两大零售巨头是王者般的存在,很多家庭的第一台电器很可能都是从两家买到的。而如今,两者不约而同走在转型的路口,艰难挣扎。这到底是国美苏宁们不够努力,还是时代的不挽留?
国美:存亡旦夕之间黄光裕重掌国美以来,国美只在股价上经历了短暂的高光时刻。
2021年初,黄光裕作为国美的创始人回归,国美零售股价一度上涨至2.55港元,创了近十年的新高。但很快便又开始持续下跌。目前,国美零售的股价在0.15港元左右,跌幅超过80%,市值也仅剩53.58亿元,从前的千亿市值可能再也回不去了。
就在2021年初,黄光裕还信誓旦旦的在集团会议上许下承诺:“力争未来18个月的时间,使国美恢复原有的市场地位。”彼时,一众如今的电商巨头如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都针对性的未做出任何回应,连从前的死对头苏宁也默不作声。
现在18个月的时间差不多到了,恢复原有的市场地位已然是不可能的,现实还给了黄光裕一记响亮的耳光。不久前,黄光裕表示:“我们对执行的困难预料不足,加之疫情长时间扰动,导致现实与这一目标有一定差距。” 疫情三年,一般企业将业绩之困归咎疫情还情有可原,但是市场对国美零售的认可反映在股价上已经很明显了,打败国美的是这个时代。
而黄光裕近期连续减持国美套现也让外界出现不少“釜底抽薪”的声音。
黄光裕重掌国美后一年亏损超70亿元。2022年上半年,国美零售营收同比下滑53.50%至121.09亿元,净亏损29.66亿元,同比扩大50.25%。同时,也是上半年开始,国美现金流承压情况愈来愈明显。
据财联社报道,4月25日,惠而浦宣布终止与国美电器合作,原因是国美电器及其下属关联公司未按合同支付货款。9月13日晚间,上市公司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国美电器所持部分中关村的股份被法院司法再冻结及轮候冻结。
除了现金流的紧张还有持续性的关店和裁员。据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末国美门店4195家,而今年半年报披露就少了300家,为3895家。同时,国美上半年净减少了6577名员工。
近日,有国美员工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其被通知今年8月份工资将延迟发放,但具体发放时间和比例均不清晰,此前拖欠员工的半年绩效也未发放。9月26日,国美针对欠薪和现金流危机等外界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国美方面表示,因受内外部一系列因素影响,当前国美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和严峻挑战,企业转型进程受阻,现金流承压明显。为保证公司正常运营,本月公司内部对薪酬发放做了一些临时、应急调整。同时,不排除将继续实施减员计划以进一步缩减运营成本。
就在欠薪危机前几天,黄光裕夫妇刚大幅减持国美,套现了2.95亿港元,对于套现的资金用途,国美零售方面并未作任何回应。实际上,2021年12月、2022年1月以及4月,黄光裕也减持累计套现了合计约2.4亿港元。
在国美转型的关键时刻,创始人黄光裕的套现,到底是为了给国美输血还是准备离场,目前还是未知数。
苏宁:从“买买买”到“卖卖卖”比起国美的工资延迟发放,苏宁这边可能情况要好很多,至少在员工工资上还是按时发放。不过,据职场博主“王落北”此前转发的粉丝投稿的消息称:苏宁易购南京总部,开始强制996,还称20%工资强制变成绩效,每个月考核,良以下扣钱,不管是否完成,每个部门有扣钱比例;另外,苏宁易购总部已延缓缴纳员工八个月的社保和公积金。而据内部员工透露,上述消息基本属实。
由此可见,苏宁内部现金流的承压程度可能并不亚于国美。
近年来,苏宁旗下公司屡次被曝出商票到期难以兑付、拒付等事件。自恒大爆雷后,苏宁的资金链愈发紧张。据了解,苏宁系大量公司目前正在处于被司法强制执行的困境。据“财经九号院”整理,今年1-4月份,有合肥苏鲜生超市采购公司、江苏苏宁物流公司等近30家苏宁易购旗下子公司被各地法院列为被执行人,累计被执行金额超1.3亿元,涉及的案由主要为买卖合同、票据付款纠纷等。
庞大的体系最终也拖累了苏宁。在黄光裕2008年入狱当年,苏宁和国美的斗争戛然收场,没有了竞争对手的苏宁也开始了疯狂的扩张之路。
彼时,刘强东的京东商城对标的最大竞争对手就是苏宁,但苏宁和京东的斗争并没有分出胜负,反而让资本市场看到了新零售、新电商时代的信号。2012年,刘强东在微博上称,未来三年内大家电产品零利润。
2012年苏宁耗资6600万美元收购母婴平台红孩子,2013年在高位斥资25亿接盘PPTV后持续亏损数十亿,后又收购满座网、努比亚等,42亿元接手天天快递,27亿元接手了万达门店达37家。最后一次大手笔是在2019年,苏宁易购以48亿元买下家乐福中国80%股份……当然,恒大投资的200亿元,如今也让苏宁彻底深陷泥潭。
线下起家的苏宁,本就天生缺乏互联网基因,庞大的线下零售门店数量使得转型过于艰难。2018年末,苏宁各类线下门店数量已达到8880家。实际上,早在2014年时,苏宁的净利润就仅剩8.24亿元,而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已为-12.52亿元,自此便再没有为盈利过。
2018年苏宁卖掉阿里巴巴的股票实现投资收益113亿,占同期净利润的89%。2021年7月,苏宁易购把16.96%的股份转让给了南京市国资委牵头成立的新零售创新基金。随后,苏宁易购处于无实控人状态。近期,有外媒爆料称,苏宁有意出售国米,另外有相关人士透露,苏宁集团已经授权高盛出售国际米兰股份,有望2022年年底完成出售流程。
现在看来,在市场增量有限的情况下,苏宁能够做出的最为有效的自救手段就是“卖卖卖”和“关关关”了。
去年以来,苏宁关闭了众多亏损的业务,聚焦在老本行3C家电业务,目前看瘦身效果尚可。从8月30日发布的2022年半年报来看,上半年公司营收为372.1亿元,同比降60.25%;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7.4亿元,同比收窄。在不考虑非经营性现金流相关的因素影响下,苏宁易购上半年EBITDA为8.59亿元,较去年下半年有所好转。
但是,资不抵债、长期承压的现金流仍影响着企业的稳定发展。而且,目前疫情的反复依然影响着人们在线下进行消费的信心,苏宁要想撑下去,可能还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国美苏宁们,还有未来吗?不仅如此,如今多种因素交织,使得如今国内消费市场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美苏宁想要重回荣光,可谓是困难重重。
首先是国内消费环境变了,由于疫情以及全球经济衰退影响,曾经的70后、80后乃至90后等主流消费群体的消费意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在消费家电这种大件商品时变得更加谨慎,不仅货比三家,对品质要求更高,而且也更在意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如拼多多、京东等一些电商平台通过一些促销活动和大规模的补贴,反而能够有更大的吸引力。
第二是,消费市场进一步分层分级,消费升级不再是独角戏,低消费主义、大牌平替等消费观念崛起,消费者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这需要零售玩家不仅要有更完善的渠道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需要有深刻的消费者需求变化洞察能力,这使得零售市场迎来了新一波洗牌。
第三,国内零售市场竞争加剧。眼下,随着美团、阿里、京东等新零售巨头,在即时零售业务进一步发力抢夺线下零售市场份额,将配送时间从次日达、当日达,进一步压缩至小时达、分钟达,线下零售门店的优势和服务将进一步缩减,这也为苏宁、国美们的转型蒙上一层新的阴影。
一句话,一个新的消费时代可能已经来了。如果说新零售带来的是新技术带来的零售渠道的变革,那么如今新消费时代带来的则是零售市场全方位的洗牌。
犹记得,数年前,当马云喊出新零售,苏宁、国美这两大零售巨头遥相呼应,跃跃欲试。尽管在与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的较量中落得下风,但依凭线下扎实的业务和门店销售网络,也能够在一些像双11、618等电商大促当中,找到一点存在感。
而如今,两个曾经的零售巨头,却成了“难兄难弟”。虽然目前还都在竭力的维持经营,但显而易见,那种曾经与阿里、京东等新零售巨头比肩的势头已去,而且能否熬过当下这个正在巨变的新消费时代,都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