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IT桔子(ID:itjuzi521) 作者:吴梅梅
这十年,VC去青海投资了什么?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境内有全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青海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被称为“江河源头”,又称“三江源”。
对于喜爱自然风光的旅游爱好者来说,青海也许是个不错的去处。
然而,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一直以来,投资人、创业者眼中的青海在中国大陆创投版图上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
IT桔子数据显示,自2010年起的这十多年来,青海累计的私募股权融资在全国垫底,仅有21起,甚至少于另一个青藏高原“兄弟”西藏。
但在近期我们发现,随着新能源、碳中和等产业投资的热潮,青海在近两年竟出现了两家独角兽的身影,其中一家直接把总部设在了青海西宁。
01 这十年,VC/资本去青海投了什么项目
根据IT桔子数据,我们发现2010年以来,青海吸引VC投资的项目主要有三大类:2014年前主要是生态食品类项目获投,2015年后有盐矿、磷矿等非金属矿能源的开采公司和新能源、半导体、新材料等几大的投资方向并存。 (具体项目列表可详见文末附表)
生态食品类项目包括做牛奶的小西牛乳业、主营青稞酒的天佑德酒(原青青稞酒)、主营冬虫夏草、藏红花、红景天等天然中药材的“三江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12月,三江源获得了8260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复祥投资、新干线传媒投资、中比基金、海富基金管理公司。在十年前的青海,这是一笔不菲的天使投资。
就在该笔融资前的2012年8月份,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印发了《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方案》。据悉,青海冬虫夏草产量占中国总产量的60%,其中三江源区域玉树出产的冬虫夏草产量占青海总产量的80%。
不难判断,政策释放的利好信号和当地自然资源的优势是“三江源”拿下融资的重要“利器”。此后2014年,三江源再次吸引到财中投资的战略投资;并于2015年登陆新三板。
但在2016年,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停止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的试点工作。行业红利消失,此后三江源也再无新的融资公布。
除生态食品项目外,青海更多获投公司是与半导体、光伏等金属材料、新能源相关的项目,比如盐湖卤水矿产资源开采商恒信融锂业科技,主要从事锂、钾、硼、镁盐湖资源产品的开发,2019年获得了A股上市公司奥特佳1.59亿元战略投资。
2020年,青海盐湖蓝科锂业获得了盐湖股份、科达洁能的6.2亿元战略融资,公司通过离子交换吸附法提锂技术,生产包括碳酸锂、氯化锂、氢氧化锂、金属锂以及锂镁合金等产品,被用于半导体、陶瓷、医药及原子能工业等领域。
而新能源也是自2019年以来新兴的发展赛道,是资本热捧的“风口”之一。青海不仅说是顺利地抓住了这一波风口,更是提前地做好规划布局,才能顺利迎来至少2家独角兽的身影。
02 2021年太阳能独角兽在青海设立分公司
广东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创立2019年7月,总部设在广东珠海,主营光伏核心元器件及其组建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2021年1月,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要建设青海西宁高景拉晶基地,是广东高景的生产基地、上游供应商。
另外,珠海金湾高景切片基地于2021年1月筹建,2021年6月投产,设计年产值为50GW;截止2021年12月,青海高景与母公司广东高景年产值为71397万片。
融资层面,今年4月、8月,高景太阳能分别完成了A轮16亿元、B轮25.15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IDG资本、华发集团、国寿投资、深创投、中金资本等等众多明星机构。
今年6月,通威股份与高景太阳能的全资子公司青海高景签订了5年硅料销售合同,预计青海高景采购规模为21.61万吨,按照彼时的公告,预计销售总额为509亿元。
证券时报信息显示,高景太阳能于今年6月实现西宁一二期30GW直拉单晶项目、珠海一二期30GW大尺寸切片项目的全面达产,比原计划提前近半年,三期“西宁20GW拉晶+珠海20GW切片”项目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03 2022年青海本土首次诞生一家光伏独角兽
2021年4月,基于对光伏行业长期高景气、硅料环节产能错配、硅料行业的长期壁垒和供需短板等判断,丽豪半导体正式成立并落户青海西宁,主要从事高纯晶硅等半导体材料的工艺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配套新能源业务,目标在3年内建成20万吨+的产能规模。
成立半年后的2021年12月,一线风投机构IDG资本和A股能源上市公司正泰电器参与丽豪半导体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20万吨高纯晶硅二期项目建设及技术研发。
2022年9月,丽豪半导体再次完成22亿元B轮融资,三峡集团旗下长江证券创新投资、海松资本、云晖资本、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中美绿色基金、稼沃资本、浙民投等参与投资,老股东正泰、IDG资本、金雨茂物等均追加投资,光源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后,丽豪半导体的估值据测算约17亿美元,成为新晋独角兽。
至此,青海本土的第一家独角兽正式诞生。
除了这两家新独角兽之外,早在几年前,青海的能源优势也曾吸引了上市公司的投资——
北京天华阳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独立电力生产商,业务覆盖全球多个国家。2010年,IDG资本、金茂资本等机构以5400万美元投资了天华阳光。
青海天华阳光是天华阳光集团旗下子公司之一,成立于2012年。2015年6月,青海天华阳光新能源获得战略投资,投资方为中骏资本、信中利资本,金额未透露。
在信中利资本申请新三板的公开招股书中,我们看到,信中利共投资了包括青海天华阳光在内的3个新能源项目,投资金额为2千万元;且投资为财务性投资,通过项目上市或出售达到回收投资成本、获取投资收益的目的。
据悉,天华阳光控股于2014年11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20年10月12日,天华阳光宣布和Square Acquisition Co.(买方)的合并已经结束,天华阳光成为Square Limited的全资子公司,并私有化退市。
青藏高原地区独特的优势是白昼时间长、光照充足,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叠加政策、资本等红利,青海省一度成为众多大型国企、上市公司的新能源投资热点区域。
公开资料显示,青海省在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领域投资为20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7%。
青海电网已成为全国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装机占比最高的省域电网,青海电网总装机4325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3933万千瓦、占比90.9%;新能源装机2674万千瓦、占比61.8%。
虽然,青海发展新能源有很大的天然优势,但落到实处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新能源投资体量大,对资金要求高。但具体到青海而言,我们要考虑到当地的市场。就这些项目而言,显然本地市场无法消化,因此企业必然要考虑到能源送出的问题。”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