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吃”这件事,永远不乏淘金机会。
创业邦(ID:ichuangyebang)原创
作者丨苏敏
编辑丨子钺
图源丨图虫创意
不久之前,一则元气森林的投资消息引起外界关注。
老牌国企西安太阳食品发布公告称,元气森林以5433万元的金额、30%的增资比例,成为该公司的战略投资方。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比起名声大噪的元气森林,太阳食品似乎显得有些陌生。不过,在很多80后的记忆里,太阳食品的主打产品“太阳锅巴”和“阿香婆香辣牛肉酱”都曾风靡一时。
如今,以牛肉酱为代表的阿香婆调味品业务已成为太阳食品的营收支柱。元气森林在相关采访中表示:牛肉酱属于复合调味品,既可以佐餐拌饭,也可以作为餐饮调味料,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元气森林很看好这些产品的未来。
稍早些时候,四川省丹丹郫县豆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辅导备案报告。这家主营郫县豆瓣、火锅底料、多功能复合调味料等产品的豆瓣酱企业,连续多年稳坐行业头把交椅,或有望成为A股“郫县豆瓣酱第一股”。
厨艺不够,调味料来凑,资本纷纷看上了“老干妈”的生意。元气森林跨界投资、细分品类龙头冲击上市,背后是复合调味品赛道逐渐火热。
相关创业公司正在不断涌现,同时也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加点滋味、禧宝制研、小熊驾到、澄明食品等连续获得融资的新锐品牌,均是从复合调味品的细分品类切入,如拌饭酱、辣酱、腌制调料、番茄汤料等。
背后的知名投资机构也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单:IDG资本、高瓴创投、高榕资本、金沙江创投、洪泰基金、梅花创投、启承资本……
厨艺不够,调味料来凑提到复合调味品,最经典的莫过于“老干妈”,可以直接下饭,也可以用来炒菜,所谓“厨艺不够,调味料来凑”。
不过,老干妈只有一个口味,吃多了也容易腻。当各种新兴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无论是拌面拌饭还是炒菜煮汤,可选择的品牌和口味非常丰富,甚至可以说,想做什么菜都能在网上找到匹配的调料。
一方面,在人们生活越来越繁忙的当下,对饮食便捷化的需求在持续提升。
另一方面,在复合调味料的加持下,不需要什么高超的厨艺,就能做出一顿还算可口的饭菜。对于很多不会做饭的年轻人来说,在简化工序、降低门槛的同时又能保证口味的稳定,复合调味品称得上是“下厨神器”。
用专业术语来说,复合调味品不仅是口味上的复合,更是一种“针对家庭和餐饮行业的标准化解决方案”。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2021年我国复合调味品市场年增长率均在11%以上,而调味品行业整体年均增速在8.8%,预计2022年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786亿元。
千亿市场和增长潜力,让创业者和投资人都看到了机会。
小熊驾到的创始团队有多年调味品行业经验,创始人校隽勇最初做食品原料的深加工业务,在工艺技术方面积累了十多年的研发经验,2017年从电商起家,主要做腌制料产品。小熊驾到目前完成两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创投、清流资本、挑战者创投、五星控股等。
加点滋味创始人申悦人曾是拼多多食品饮料高级总监。疫情期间,她发现拼多多上对复合调味品的搜索量在飞速增长,这背后意味着消费者需要更便捷、更场景化、更简单操作的产品。于是,她在2020年9月离开拼多多创业,主营产品为风味汤底、地方特色调味料、家常菜调味料等,一年之内就获得了高瓴创投、IDG资本等知名机构的上亿元投资。
最新的融资消息来自于倍乐食品,一家主营西式酱料的品牌,在今年9月底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暴龙资本领投,美味资本跟投。
一位长期关注食品行业的投资人表示,人、货、场的改变将促进复合调味品渗透率的提升。
在客群方面,居家用餐的场景未来仍会长期存在,但做饭的人群在发生变化,人口结构和代际迁移所带来的增量需求显著。此外,由于疫情等外部因素,在这两年也加快了复合调味品在居家就餐场景的渗透。
在产品方面,新锐品牌更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一是产品多样化、简单易烹饪。比如在火锅底料市场就出现了多种全新口味,包括椰子鸡、胡椒猪肚鸡、参汤、凯里酸汤等。
二是对产品进行健康化、轻食化的处理。魔镜市场分析数据显示,从今年上半年淘系火锅底料的成分维度来看,消费者的负面评价主要集中在“偏油”和“添加剂过多”,一些主打低卡零负担的火锅底料销售额则快速增长。
在渠道方面,当下的复合调味品,“货架”要充足得多,可以通过电商、新零售以及外卖等渠道多方位触达消费者。
传统调味品巨头留出的空白市场提升连锁化率始终被认为是中国餐饮行业的未来趋势。在B端,复合调味品能够满足餐饮企业对规模化、标准化的扩张需求,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在去年年底完成了近3亿元A轮融资的川娃子,其实不算是新品牌,其成立于2008年,最初是经营串串香火锅连锁店,后来看好餐饮连锁化的发展趋势,才开始做复合调味料的研发、生产和定制。在B端市场,川娃子主要提供火锅、串串香等底料类产品,在C端却靠四川“烧椒酱”出圈,两端市场各有侧重、双线并行。
实际上,传统调味品巨头早已在布局复合调味品,但效果差强人意。一位从业者透露,基础调味品市场容量已经有见顶的趋势,很多全国性的调味品企业发展都不太好,包括海天味业、水塔醋业、家乐调味品等。
原因不难解释,这些企业的营收主要来自餐饮端,比如海天有60%的营收份额来自餐饮,而今年受餐饮市场下行的影响,整个市场出货都不理想,而海天的海鲜酱、柱侯酱等基本只有餐饮业才使用的产品,增长情况肯定不会太好。
不同于基础调味品的刚需属性,复合调味品更多是替代性需求。该从业者认为,企业在推广上应该投入更多的营销资源和费用,让消费者愿意尝试,才能拉动复合调味品的销量。但目前这些传统调味品巨头并没有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反而为新锐品牌的发展留出了市场机会。
新品牌们做B端,也在开拓新渠道——外卖。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与传统巨头们正面交锋,又能精准地触达目标用户。
虎邦辣酱曾做过市场调研,人们在什么场景下最需要辣酱?结果显示,是在吃快餐、盒饭、外卖的时候。
于是,虎邦将外卖作为主要渠道,与外卖商家以及外卖平台深度绑定,成为外卖标配。为了更好地融入外卖场景,虎邦还将辣酱重量从50g降到30g再降到15g,一顿饭正好能吃完。据了解,截至去年底,虎邦辣酱的外卖终端网络已突破10万家。
另一个采取同样策略的品牌是佐大狮,创始人戴振开曾任饿了么副总裁,联合创始人周颖红在大众点评和饿了么都做过高管,两人既有互联网也有餐饮的从业经验。佐大狮的首款产品“小罐酱”靠着与外卖搭售,一款单品的销售额就达到了一个亿。
搭上预制菜的风口在消费行业,日本常常被中国企业当作可参照的对象。启承资本研究过日本的调味品发展阶段,发现日本调味品行业从上世纪初开始,先后经历了调料工业化、复合化、食品化、多样化共四个阶段。而中国市场正在同时经历着这四个阶段。
以日本市场的调料食品化为例,在1970-1990年间,日本调味品企业开始基于复合调味品技术,往食品加工方向延展,推出了即食咖喱、中餐炒料包、袋装意面浇头等多个新品类。
按照今天的分类标准来看,即食咖喱、意面浇头都可以算作预制菜。
复合调味品的迅速增长跟预制菜的火热也有相似的逻辑,各种拌饭酱、复合汤料以及菜品调料,或许可以看作是介于调味品和预制菜中间的过渡产品。
启承资本认为,复合调味品中更接近食品的品类,也是新玩家切入的机会。艾媒咨询分析师也表示,在预制菜的行业风口下,调味品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商机。
今年7月拿到D轮融资的利和味道,最初是做基础香辛料的提取,后来也做复合调味料,再到2018年发力预制菜。由于有调味品供应链的研发与生产能力,其至今已经构建了基础味道板块、复合味道板块、调理食品板块在内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
川娃子也在做类似的尝试,在既有的规模生产和供应链优势下,从2020年开始加大对预制菜的投入力度,主要面向B端连锁餐饮企业。
预制菜在这两年绝对是红得发紫的赛道,搭上预制菜的风口,不仅能重获资本市场的青睐,在各方面的资源和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不过,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从业者,对预制菜的质疑一直都在,预制菜的风口能持续多久尚未可知。
回归到复合调味品,一个共识是,消费者的核心诉求在于口感好、丰富度和便捷度。在这个前提下,投资人更看好的是有产品思维的企业,而非只有“流量思维”或者“生产思维”。
在复合调味品领域,资本期待“下一个老干妈”的出现。关于“吃”这件事,永远不乏淘金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