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隐形冠军与德国有何不同?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吴晓波频道(ID:wuxiaobopd),作者:巴九灵,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昨天(11月14日),吴老师与德国管理学家、“隐形冠军理论”的提出者赫尔曼·西蒙进行了直播对谈。
所谓“隐形冠军”,西蒙曾在1980年代给出了三点标准:① 市场份额占全球第一或第二,或占某大陆第一;② 年销售收入不超过10亿美元;③ 社会知名度低。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真是一组让人困扰的标准。你能想到哪些市场份额在全球数一数二的中国企业?是否都是营收百亿千亿的巨无霸?怎么在实现②的同时实现①?
但在西蒙看来,只要你足够专注,做到最好,就能把一个零件卖到全球,在极细分的利基市场成为王者。德国有上千家这样的隐形冠军,数量是中国的十倍。近十年来,德国与中国交替成为世界最大贸易顺差国,德国靠的就是这些隐形冠军。
或许有人会说,中国企业不需要像德国企业那样执着于全球化,做好国内市场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这正是西蒙反复提及的建议:中国市场很大,但只占全球的19%,放弃全球81%的市场,成为冠军的可能性自然大幅降低。“专注国内”是美国公司的典型弱点,它们通常认为美国够大,于是不国际化发展,最终遭遇各国强大对手的围堵。
诚哉斯言。在国家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大势之下,他的种种建议尤其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