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海拼搏的企业家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冯仑)”(ID:fengluntalk),作者:冯仑风马牛,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从前人的得失里总结规律,至少可以帮后来者少走弯路。
01「股神」巴菲特曾说过,自己的投资学,85%来自本杰明·格雷厄姆,15%来自菲利普·费雪。
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1976)被后人称为证券分析之父,其著作《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影响深远,被许多后来者奉为经典。
菲利普·费雪(1907-2004)是现代投资理论的开路先锋,其首创的「成长投资法」,同样拥趸无数。
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那时「大萧条」已经进入第二个年头,美国1929年股灾的后续影响正在不断显现。
「大萧条」对生在中产之家的巴菲特并没有多大的直接影响,毕竟那时他年纪太小,但他的这两位老师就不一样了。
股灾之前,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股市获益颇丰。股灾之后,他持有的股票一度大跌,导致他差一点倾家荡产。事后的反思复盘,为他之后的著作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素材。
菲利普·费雪那时还年轻。股灾前一年刚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毕业,进入一家银行当证券统计员。1929年10月美国股市暴跌时,他的投资生涯才开始1年多。在股价仍然上涨的日子里,他自己投入了几千美元到3只股票中。随后的几年里,他持有的这3只股票也损失惨重。
在股灾之前,他们都看到了大跌的前兆。1929年8月,菲利普·费雪甚至向银行高级主管提交过一份报告,指出「严重的大空头市场将要展开。」
然而,懂得道理是一回事,能不能抵御「上涨的诱惑」进而拒绝赌一把是另一回事。
在「大萧条」中,比「上涨的诱惑」更不能抵御的,是「抄底的诱惑」。
只不过,与面对诱惑时幻想大赚一笔不同,现实往往是格雷厄姆所说的那样:所谓的底部一再被跌破,那次大危机的唯一特点是一个噩耗接着一个噩耗,糟的越来越糟。
02在「大萧条」的噩耗中,巴菲特的这两位老师都还只是一度大亏。相比而言,著名经济学家欧文·费雪要惨得多。
欧文·费雪(1867-1947)出生在一个中产家庭,自幼聪慧。24岁那年,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拿到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07年,欧文·费雪完成《利率》,这是名著《利息理论》的奠基部分。在这本书中,欧文·费雪提出「人性不耐」,认为即使人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时间理念和对未来的估计,但仍然倾向于享受现在,而不是为未来着想。他打了个比方,一个人现在想吃一颗糖,10块钱可以买1颗糖,但一年之后,10块钱可以买10颗糖,为了满足现在而愿意放弃一年后的9颗糖,就是「不耐」的表现。
1911年,欧文·费雪发表了《货币购买力》,提出货币供应量×货币周转率=商品交易量×商品平均价格,认为美元不应该与黄金挂钩,而应该与一揽子商品挂钩,这样才能实现价格稳定的目标,从而奠定了货币主义的基础。
从「人性不耐」,到「货币可以促成繁荣,也能导致衰败」,欧文·费雪成了经济学界交口称颂的天才,约瑟夫·熊彼特更将他视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1913年,欧文·费雪又发明卡片索引系统,并注册成专利。进入「咆哮的1920年代」,欧文·费雪把这项专利卖了,换得一大笔钱,成为「经济学家里最富有的人,富翁里最懂经济学的人」。
1925年,他把这笔钱全部投入股市,还和大多数普通股民一样,借钱加了杠杆。到1929年,他手中的股票市值高达1000万美金。
1929年10月22日,欧文·费雪志得意满地向外喊话:「股价已经立足于永远的高地上了!」
财富和学术地位的加持,无限放大了欧文·费雪这句话的影响范围。
然而两天之后,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市崩盘,欧文·费雪从千万富翁成为「千万负翁」。借钱加杠杆的操作,让他想长期持有手中的股票都不可能。债主收走了当时如同废纸的股票凭证,豪宅也收走了,还是耶鲁大学出面租了一间房,才令这位经济学大师没有露宿街头。
一夜之间,欧文·费雪失去了财富,负债累累,还因为那句断言而声名狼藉。此后不得不专心学术,窝在大学里著书立说。
03在那场从股灾开始的大萧条中,无数人破产、失去工作。其破坏性影响也远不止美国。股灾发生之前,「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1909-2005)在德国法兰克福一家经纪公司做学徒。纽约股市崩盘后,他所在的经纪公司也随之破产。失业的德鲁克再就业,被法兰克福最大的报社录用,成为一名财经和外交事务记者。还得再过好几年,他才开始从事管理学方面的工作。
相比于这几位损失惨重的投资大师,在「股市大败局」中获益的也大有人在。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学生欧文·卡恩(1906-2015)就是其中之一。
1928年,22岁的欧文·卡恩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厅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工作之余,欧文·卡恩经常喜欢在曼哈顿的写字楼里来回闲逛,去研究各个公司,有时,甚至会好奇地敲开那些依然灯火通明的办公室大门。
有一次,一个公司的审计员接待了欧文·卡恩。那个审计员当时正在整理公司主要的损益分类账目。好学的欧文·卡恩请求看一下这些账目。随意翻开几页之后,欧文·卡恩便被其中一组账目吸引了。那是一连串几乎从来没有亏损过的投资交易,都记录在「本杰明·格雷厄姆共同账户」的名下。欧文·卡恩对如此谨慎而收益丰厚的交易记录感到十分惊讶,于是开始拜访格雷厄姆。
不久之后,欧文·卡恩又毛遂自荐成为格雷厄姆的助理,并拜格雷厄姆为师。白天,他在格雷厄姆位于棉花交易所的办公室上班,下午他又和格雷厄姆一起乘地铁到哥伦比亚大学,为其在商学院授课提供协助。
欧文·卡恩的投资生涯始于1929年美国股灾爆发前。他曾这样回忆当初的投资:
我刚开始投资的年代,股票市场充斥寻求捷径的投机者。仅有寥寥几家大型机构坚持对绩优企业的债券和股票做严肃投资。1929年那个狂热的夏天,投机者把股价推高至不可理喻的水平,让我判定做空某只股票可以赚钱。我跟亲戚借钱。他认定我肯定会赔钱,但还是好心借给了我。他说,只有傻子才会对赌牛市。
于是在1929年7月,认为股市早已疯狂的欧文·卡恩开启了自己的第一笔交易——做空马格马铜业公司的股票。当年10月,美国股市崩溃,疯狂下跌,跳楼者不计其数,而欧文·卡恩却靠着这波做空狠赚一笔,在华尔街「一战成名」。
后来,欧文·卡恩总结道:自己从格雷厄姆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抵御赚取快钱诱惑的能力。「上世纪 30 年代,格雷厄姆等人研究出安全分析和价值投资概念,这随即成为我人生的重心。价值投资是分析投资的蓝图,与投机相对。」
04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大萧条」之后复盘过自己的投资:从基本面分析上,自己已经看出了股市大跌的征兆,但他没有听从巴鲁克的话及时撤出,导致了大亏。
伯纳德·巴鲁克(1870-1965)被视为是在「大萧条」中少有的「既赚了钱又保存了胜利果实的大炒家」,是许多人心目中的投资鬼才,投机大师。
他19岁进入华尔街,25岁便成了证券公司合伙人,40岁已经成为和摩根齐名的华尔街大亨。
他成功的秘诀,在格雷厄姆看来,在于他对人性的洞察,他看股市,除了看经济,还在其中看人们如何努力阅读未来。
如何看懂人?伯纳德·巴鲁克在自传《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里,讲过一件年轻时经历的往事,也许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巴鲁克在经纪公司工作时,对于其他客户,会跟踪已推荐买入的证券,时不时地建议客户做些变动,以保护他们的投资不受损失,并让他们的投资收益更好。可是,如果说巴鲁克为客户操作时小心又小心,那么对于自己的账户,他仍然在疯狂地投机。
直到有一天,因为一件好笑的事情,他才猛然意识到:这种自相矛盾的双重金融生活实在太危险了。
当时,在证券交易所白天收盘之后,巴鲁克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消遣娱乐,比如观看斗鸡比赛。他在自传里写道:
斗鸡比赛那时被称作「mains」,常在一家酒馆里进行,从酒馆可以俯瞰175大街附近的哈德逊河。
有一天晚上,一场斗鸡赛正打得热火朝天,这时,有人突然大叫:「警察来了!」
大家一窝蜂挤出窗子和其他各个出口,我也是「要鬼捉不到,抢在人前跑」,不顾一切逃了出去。结果是虚惊一场。大多数看客又成群结队回到斗鸡坑,可我回家了。
我想清楚了,要是因为看鸡打架,被拉到法庭上见治安法官,那可绝对没什么好事,这种引人关注的事绝不会对一个年轻经纪人在客户当中赢得行为明智又保守稳健的好名声有什么帮助。我想不起来这以后再去看过斗鸡赛。
当然,那时我内心深处正在斗争而力图解决的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冲突,每个有抱负的年轻人都会经历这种内心冲突:是不顾后果地盲目冲动,让自己的努力都付诸东流,还是心存谨慎的欲念,为自己的将来逐渐积累财富。就我来说,正是走那条小心谨慎的道路,才可能获得成功,但成功也并非不需经历很多鏖战和一些挫败便能实现的。
正是这种谨慎,让巴鲁克在投资生涯中所向披靡,做到了后来巴菲特所说的「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05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股市行情瞬息万变,在股市里「厮杀」投资者们,想要持久获利,专业的技能、靠谱的认知、对社会心理人心人性的深刻理解、运气……都不可或缺。在股市里,拥有专业知识、先进理念却赔得一塌糊涂的人比比皆是。
股市投资者们是这样,在商海拼搏的企业家们又何尝不是如此?「暴富暴死一念间」,永远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