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地方多一点,国足就更有希望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读城记工作室(ID:DUCHENGJIPLUS),作者:陈熊海,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梅西输了。在北京时间11月22日18:00的小组赛中,阿根廷1比2不敌沙特,梅西进球,随后3球被判无效,阿根廷36场不败被终结。
巧合的是,在中国广东,有个梅西镇,所在地与足球还颇有渊源。
这是本土足球一抹难得的亮色——诞生了全国唯一一支县级中超球队、被称为“足球之乡”的广东梅州。
地处广东、福建、江西三省交界的梅州,是客家人聚集地,被称为“客都”,也是著名的侨乡。这里是中国内地现代足球运动的发源地,也是民国时期“亚洲球王”李惠堂的故乡。今年9月,梅州获评“十四五”期间第二批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
2021年,梅州人均GDP仅为3.38万元,在广东排名末位。但这里,足球人口占比和人均足球场数量居广东首位,每年足球赛事5000场以上。
传教士带来的运动“梅州的足球氛围非常不错,不能说每个人都会踢,但对足球的喜欢程度不是用言语能表达的。”梅州客家队队长史亮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说起足球的历史渊源,就不得不提广东梅州。
现代足球在中国最早由外国传教士引入,而客家人是主要传教对象。
据记载,19世纪50年代初,韩山明、黎力基等传教士开始将巴色差会在香港的传教对象确定为客家群体。1873年,德国基督教巴色教会传教士边得志、毕安(法籍)依托教会在梅州五华县创办元坑中学,这是东江、梅江地区的第一所中学。
传教士们在学校大操场两端用木料搭成球门,教学生踢足球,这是近代足球运动第一次在中国内地出现,元坑也成为中国内地足球运动的发源地。
△元坑,中国内地足球运动的发源地图片来源:梅州市体育局官网
1898年毕安、边德志又在梅州城区创办乐育小学和乐育中学,足球活动在这些早期西式学校中十分风靡,学生成为梅州足球运动最早的人口基础。1914年,原瑞士国家足球队队员、巴色教会牧师万保全担任乐育中学校长,他亲自示范教学生踢足球。
1917年,万保全发起组织了由乐育中学、梅州中学、东山中学、广益中学等4所学校参加的梅县历史上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并起草了《梅县中学足球联合会临时简章》,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现代足球比赛规则文字记录。
成为爱国象征的足球从学校走向社会,足球更多承载了那个时代民众的“家国情怀”,也和当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密不可分。
1929年,梅县强民足球队成立,标志着梅州足球由校园走向社会,其名称“强民”可见一斑。而民国时期出生于梅州的“球王”李惠堂也是中国足球长期称霸亚洲、洗雪“东亚病夫”耻辱的代表性人物。
资料显示,1905年李惠堂出生在梅州五华县,10岁前往香港。读书期间苦练球艺,由于身材高大、体力好、奔跑快速,在球场上犹如鹤立鸡群。他技术全面,传球敏捷神妙。由于控球出色,盘球过人轻而易举。一旦强行突破到位,即以头球摆渡或起脚力射直破对方大门。
1923年5月,李惠堂初入香港南华队代表中国参加在日本大阪举行的远东运动会,出任主力前锋。在这次运动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几乎全军覆没,只有足球队力克群雄为国争光。最终,中国队最终以5∶1挫败日本队荣获冠军。
△李惠堂图片来源:梅州市体育局官网
“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这是上世纪30年代上海时髦的流行语。李惠堂分别于1923、1925、1930、1934年参加了第六、七、九、十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4次都为中国队夺得冠军。在第七届远东运动会后被评为“亚洲球王”而名扬海内外。
很多像李惠堂一样的民国足球精英,成为梅州社会中的“体育明星”。得益于起步较早及民国时期社会足球蓬勃发展的基础,1956年,原国家体委授予梅州“足球之乡”的美誉。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梅州一直是广东足球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先后为国家输送优秀足球人才300多人,培养出中国男子足球队原主教练曾雪麟,杨菲荪、池明华、王惠良、谢育新、吴伟英、李小兰等一大批男女国脚,被视为“南派足球”的典型代表。
“如果不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我估计也不会选择足球这个项目。”史亮也是从梅州走出的职业球员之一,家里人和自己都喜欢足球。
他9岁被家人送去兴宁体校学习踢球,“当时的球场坑坑洼洼、跑道还是黑色碎石,一跑就尘土飞扬。”尽管如此,史亮仍然克服种种困难,凭借对足球的热爱追寻自己的梦想。2004年,史亮被教练选中进入广东省足球队。后史亮在外踢球十余年,于2020年回到家乡梅州,担任梅州客家队队长至今。
唯一一支县级中超队“这样的地方多一点,国足就更有希望了。”梅州客家队成功冲超后,新华社以此为题点赞梅州足球。
梳理梅州的足球“招牌”,不止“足球之乡”和“足球发源地”这两块。在近年的足球事业中,梅州同样占据一席之地。
2021年12月,在2021赛季中甲联赛收官战中,梅州客家队在补时阶段绝平昆山队,成功冲超,这是梅州“足球之乡”的又一高光时刻。全国首支县级中超球队,加上2021年赛季女超联赛第四名的梅州客家女足,梅州一城“双超”,全国唯一。
史亮说,这支队伍最大的特点就是稳,从基础开始一步一步向前走,慢慢增强队伍的整体实力。
“能加盟家乡的球队我很高兴,我在外踢球期间,和球队的负责人及球员也很熟悉。对于梅州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投资人无论是对一线足球队还是青训进行持续近10年的投入,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2021年12月22日,梅州客家冲超成功,成为全国唯一县级中超球队图片来源:梅州市体育局官网
据报道,梅州客家足球俱乐部立足五华县,稳健投入理性经营,在低成本运营的情况下,通过内部不断挖潜、青训培育新人,引进性价比高的内外援,聘请适合自己风格的外籍教练。广东籍球员一直保持三分之一的人数,在冲超的主力阵容中,广东籍球员也占据将近一半。
该俱乐部从2013年开始征战中乙,通过9年深耕,到2015年拿到中乙冠军成功冲甲,再到2022年成功冲超,让梅州五华县从一个山区县走进了中国职业足球的核心版图。
作为城市名片的足球足球参与者在梅州者众。在梅州,学校、公共体育场均能看到一群热爱足球的人在奔跑,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学龄儿童。据2020年发布的《广东省足球产业研究报告》,足球人口占梅州市总人口的28.3%,居广东省21个地级市首位。
梅州开展的青苗青训工作,近年来共培养1.3万名后备人才,向国家和中足协U系列输送50人,向职业足球俱乐部输送60人。2020年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中,梅州市获得1个冠军、3个亚军,2021年获得3个冠军、1个亚军。
青少年、社会、职业三类主体全覆盖,市县镇村四级区域全覆盖,体育、教育、社会三个系统衔接有序的竞赛体系正在梅州形成。
今年9月,梅州获评“十四五”期间第二批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也是除了广州和深圳外唯一的广东城市。
“梅州有一百多年的足球底蕴,群众基础好,文化氛围浓厚,民间关心足球,热爱足球,再加上社会俱乐部和业余机构方方面面的努力,使得梅州足球处于很厚的塔基上,”广东省足球运动中心主任程志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2009年,梅州出台了《梅州市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并启动了申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城市工作。2013年,梅州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唯一一个“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城市·梅州足球之乡”。2015年11月,五华县元坑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李彭连撰文指出,梅州通过“申遗”,把足球传统和文化固化成社会“活化石”,提高了整个社会对梅州足球文化整体性和历史连续性的认识,有利于今后梅州足球文化的保护、积累、传承和发展。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梅州足球促进了当地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据报道,足球产业成为梅州的新兴产业,2017年-2021年梅州体育产业保持年均17.08%的稳定增长,2021年度同比增长30.5%。
2017年8月,梅州市五华县横陂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入选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首批96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该小镇计划总投资为21亿元,建设全国第一家人球系统,12块国内高标准的11人制足球场,五华客家精英足球学校,足球主题酒店,足球运动品牌集散地,足球用品研发中心等,打造“体育+旅游”的综合体。2018年10月,梅州客家足球俱乐部全梯队进驻足球小镇。
△五华横陂足球小镇图片来源:梅州市体育局官网
“梅州在借足球招牌挖潜上要有更大作为,”程志文说,足球制造业、足球文化、旅游等等相关产业都可以借助梅州的足球优势实现多方面融合与延伸,足球优势成为梅州吸引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撬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支点,这也是梅州正在努力的方向。